△金昌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思想引领
文明新风吹拂千家万户
前不久,在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油籽洼村,宣讲志愿者王爱莲结合农业生产等村民关心的问题,向村民讲述了保障粮食种植生产的必要性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重要性。现场的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面向基层人民群众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不仅要突出政治性、建设性和针对性,而且要‘接地气’,让宣讲内容‘实起来’。”王爱莲说,“基层宣讲团,就是要破解理论宣讲‘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的问题。只有把学和做结合起来,讲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实事,才能让群众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
近年来,金昌市在深入抓好理论武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时代课题,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创新打造基层理论宣讲“10+N”矩阵,组建了专家学者宣讲团、“清风”宣讲团、“夕阳红”宣讲团等10支市级骨干宣讲队伍,统揽各领域理论宣讲工作,拓展组建宣讲小分队390多支,常态化、对象化、分众化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进群众、浸润人心。
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延伸到哪里。广大理论宣讲员充分运用“小板凳宣讲”“小红花宣讲”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载体,努力用大家听得懂的“土话”向群众宣传宣讲理论政策,实现了由过去居民“跑腿”听报告向干部入户“拉家常”的转变。同时,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与文艺表演相结合,创作编排了诗朗诵《丰碑》、快板《踔厉奋发二十大 勇毅前行展宏图》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通过戏曲、快板、说唱等文艺形式开展理论宣讲,增强了“理论话语”的亲和力,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不断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
同时,金昌还丰富活动载体,创新宣传形式,依托全市2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出“定制服务”,探索“基层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相关部门领单—志愿服务队买单”运行机制,制定理论宣讲“总菜单”200多项,让党员和干部群众按需“点单”,分层次、按类别开展宣讲,并分众化编写乡土教材21本,满足干部群众多层次多方面需求。
“今年,我们累计开展各类学习研讨活动800多场次,参加人员1.5万余人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主要载体,市、县(区)累计开展各类理论宣讲培训活动500多场次。”金昌市委讲师团团长张积杰说,“基层理论宣讲‘10+N’矩阵开辟了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渠道。如今,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农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正进一步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奋力推动金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持续发力
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歇。如何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叫响全国文明城市品牌,让“文明”成为城市的名片和灵魂,一直是金昌人的不懈追求。
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重在抓常态、管长效。金昌市着眼全域创建、城乡一体,突出“群众满意”标准,统筹“保牌”与“争优”、“塑形”与“提质”、“阶段”与“长效”,不断健全完善研究部署、督促检查、考核问效、惩戒褒奖闭环工作机制,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规范制度体系,助推发展成效。金昌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基本要求有机融入文明创建、城乡各行业规章制度中,先后颁布实施《金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金昌市车辆停放管理规定》《金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金昌市养犬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制定《金昌市文明窗口单位创建实施细则》等制度10类40项。
文明实践
浸润美好幸福生活
每逢周六,一个个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便出现在金昌的大街小巷,擦洗公交站牌、捡拾烟头、协管交通秩序……这些跃动的“红马甲”,扮靓了城市,温暖了市民。
在金昌,“逢六上街”志愿服务是一项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金昌市切实推进“志愿之城”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搭建起志愿者、服务对象、服务项目畅通对接平台。数万名志愿者用实际行动生动践行志愿者精神,在推进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的道路上,心怀人民,服务社会,铺就城市的温暖底色。
为引导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金昌市探索推进“金昌有礼”市域文明新实践,组织开展“一善三让七不为”文明素养培育道德微实践主题活动,构建群众参与的各类实践平台。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在共建共享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凝聚起“我们爱金昌,金昌就会好;金昌好,我们会更好”的思想共识。
11月29日,金昌市启动2024年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向全市人民发出移风易俗倡议书。
近年来,金昌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强化宣传引导、选树身边典型等方式倡导婚嫁新风,持续深化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全局推进、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婆媳互夸会”“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星级文明户”……随着文明新风的倡导,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志愿服务、先锋引领、移风易俗、孝善矩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金昌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了道德信贷、道德银行等14项品牌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金昌模式”得到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高度认可。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县区实践中心2个、乡镇(街道)实践所18个、村(社区)实践站182个,拓展建设实践基地70处、文明实践驿站107个、文明实践大礼堂3个,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691支、招募注册志愿者10.6万余名(占常住人口的24.2%)。
畅通诉求
建强主动创稳“主阵地”
初冬时节,走进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个重点投资项目纷纷落地,一条条生产线热火朝天,市企融合、共同发展的“大合唱”已然奏响产业创新集聚的最强音……这与金昌市近年来构筑起来的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近年来,金昌市围绕构建“大平安”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盯平安建设重点,通过实施“四个实战化”、推行“1456”工作法、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书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城市是承载美好生活的主要场景,也是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源头。社会治理怎么样,有没有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事?从地方党委、政府做的一些“小事”里,就能看出些“名堂”。
王某和史某于2021年8月以来因家庭琐事多次发生纠纷。社区、街道和派出所多次介入调解,但矛盾始终难以有效化解。当事人遂向金川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过分析研判,及时对接金川区综治中心进行调解处理。随后,金川区综治中心迅速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成立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专班。通过多部门同步发力推动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签署调解协议,双方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金川区综治中心主任陈国贤表示:“近年来,我们全面推进‘1厅+N室’建设,推动综治中心、矛调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心理服务中心‘七中心’合一,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化解的‘主阵地’、多元解纷的‘桥头堡’、社会治理的‘晴雨表’,让老百姓遇到矛盾问题时首先想到找综治中心解决,不断提高群众吸附能力。”
社会治理不是党和政府的“独角戏”,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围绕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金昌市积极创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机制,逐步探索出符合区域特征、满足群众需求、体现地区特色的“连心促振兴”1456工作法基层治理新路径。
通过“1456”工作法,金昌市逐步建立起了一个群众信赖并积极参与、诉求直接反馈并迅速响应、各级部门责任清晰且层层推进落实、矛盾问题全面排查并有效解决的基层治理新生态,真正实现了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让群众的每一分关切都落到实处。
参与社会治理的力量越多元,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础才会越坚实。金昌市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提升“金事e通”信息平台与12345“接诉即办”平台信息支撑能力,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线下阵地解诉,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阵地作用,提供便捷高效便民服务,集合资源力量解决诉求,通过线上群众说事报事、线下网格排查处置,形成上下贯通、服务高效的群众诉求受理模式,推动群众诉求“指尖反映,码上办理”,延伸了社会治理触角,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效能。
提升服务群众实效,推动网格管理实战化。按照人口分布规律,金昌市整合党建、民政、应急等工作网格,实行“多网合一”,优化调整网格695个,配备专职网格员695名。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网格巡查、定期察访等,全面排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加强信息收集,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帮助解决群众诉求,用“小网格”推动“大治理”。
由此,和合指数、和合调解、和合街区、和合村居等一大批“和合系”社会治理品牌应运而生、璀璨生辉。
同时,金昌市聚焦文明城市的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坚持城乡共育、地企联动、军民共建,持续深化“德润金昌”道德实践活动,把和合善治的理念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让全体市民共建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一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景。如今,站在打造和合善治的文明之城新起点上,金昌广大干部群众自我加压、砥砺奋进,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肌理与内涵,加速奔向文明新高地。
作者:谢晓玲 文星乃 李跃萍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许 菲
责编:田红娟
审核: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