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心语】新教师吴慧霞:初入教坛,渐悟教学之道

文摘   2024-11-14 18:01   河北  
吴慧霞,本、硕均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现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专任教师,主讲《数据分析技术》课程。
入职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近半年时间,心中感慨万千。特从以下四方面分享个人感悟。
一、从初入教坛到逐步积累教学经验的心路历程
最开始,很多初次成为教师的人都会感到压力,担心自己讲不好。而我恰恰相反,因为平日里我喜欢去表达,也很健谈,所以对课堂不会感到抗拒。刚开始时,我常以审视的眼光看待他人授课,甚至带着批判的心态观察课堂表现,然而这种心态并没有带来太大帮助。后来,我慢慢的发现,放松的状态才有利于学习,审视和批判的眼光反而会限制自己。至今,我已做教师将近半年,从真正站在讲台上那一刻起,我渐渐意识到,教学其实是一件技能性很强的工作,并且教学的过程会趋近于一个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稳定的过程,类似于渐近函数,最终趋近于一个平衡、稳定的值,而这一规律与所有的定律都是一致的。小时候看《百家讲坛》,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哪位老师讲得生动有趣。“讲的好”这件事其实就是教学技能的体现。对此,我曾深思,何为“技能”?和“学习”一样(后面会再提及),我们可以将其拆解开来解释。“技”是潜力,是修养和技术;而“能”则是能力,是表象。
二、培训赋能,感恩成长的每一步
教学其实是一项高度专业的工作,和学术研究一样,教学也是一种学术的体现。它有流程、有框架、有学理,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因此,我特别感谢学校的两次培训:一次是开学前的新教师岗前培训,一次是在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前的专题培训和一对一辅导,都有效帮我们快速提升了教学技能。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而教学前的培训正是学校帮助新入职教师提升认知、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过程。
郑旺老师在解读“赢”字构成的时候,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赢”字拆解开来包含了几种意识的集合。对此,我也结合教师的特点进行了反思:字形上方的“亡”代表了危机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学习、与时俱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需紧跟技术发展,不断更新知识;中间的“口”代表沟通技巧,老师要会表达、会输出,确保知识能够精准传达,让学生易于理解,从而降低学习中的认知负荷;下面的“月”象征时间管理,意味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在有限时间内有效传授知识,并给予学生练习时间;后面的“贝”则象征成本管理,授课过程中需降低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最后的“凡”指的是心态管理,教师容易受课堂氛围和学生反馈影响,尤其在教学初期,可能会提前进入倦怠期、失去激情,因此,需要合理调节心态,保持积极热情。

图1  郑旺老师对“赢”字对分解
培训期间,王宏方教授反复引用《论语》进行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为我个人也很喜欢《论语》。记得开学第一课,我并没有和培训期间老师们建议的第一堂课如何自我介绍并展开课堂教学那样,而是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讨论何为“学习”。受王教授的影响,我以《论语·学而篇》的开篇作为引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话,实际上从三个层面诠释了学习的内涵。
我先向学生们提了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学习吗?”“同学们,你们觉得学习有意义吗?”“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吗?”首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接指出了学习的本质。我总结到,“学”是模仿,是接受,是提升认知;而“习”是反复,是温故,温故而知新。学的时候是学习别人的,到了知新便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了,这便是学习。学习是一个自修的过程,是提升自己的过程。接下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述的是人际相处之道,是一种共修的过程。中国文化中强调“家和万事兴”,这里的“和”就是相处之道,孔子常用君子和小人做对比,其中“君子和而不同”,体现的正是这一智慧。包括创业,如何处理合作伙伴之间的相处?工作里,如何处理领导与员工的关系?课堂中,如何处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这句话启示我们注重合作。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自我修行的过程,教我们如何修为。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遇到事情,我们可以“君子求诸己”,向内求索、自立自强。我希望通过这一课,与学生们达成共识,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融洽相协,成为一体。
王教授后续讲授《教育心理学》时,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让我反复思考和深刻琢磨,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以及对学生成长阶段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2  《教育心理学》的脑图

三、在课堂中体悟教学之道
我非常享受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希望能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将整堂课的内容呈现出来,甚至能够传递一本书的精髓。我也很喜欢脱口秀,希望能将课堂呈现得像脱口秀一样,或者在课堂中穿插脱口秀的元素,使课程既生动又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习脱口秀的过程中,我也领悟到“闭环”的概念,这为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教学最终反映的是教师的个人素养,简而言之,就是看一个教师是否有足够的知识积淀。一堂课不仅仅是讲解知识点,它还包含了故事、情感、人格魅力。脱口秀或许就是我提升个人魅力的一个突破口,但这条路并不容易走。孔子最著名的教育思想之一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这些理念一直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成为我教学的标尺,时刻提醒着我。
其次,随着教学的深入,我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真正享受课堂,首先需要降低他们的认知负荷。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对接,因此,我越来越鼓励自己去了解学生。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新知识,更是挖掘学生的旧知,因为旧知不仅是新知的“消化酶”,更是给予新知的“抗体”。
我喜欢与学生交流和互动,也享受同学们围坐在我身边的情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气。然而,在回答知识点相关问题时,学生们的表现却并不那么积极,这让我开始反思,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情况。
听了几次胡媛媛教授的课,我深受启发。整堂课的节奏非常丰富,行云流水般的讲授让我十分仰慕。她的授课风格不仅让我感到敬佩,也鼓舞我以后多去聆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堂,甚至是不同专业的课程,借此学习他们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
家里长辈在我学车时曾告诉我,他有三十多年驾驶经验,车技非常好,这是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够把别人教好。他提到,教学和学习是两回事,学得好不一定能教得好,因此建议我请陪练,因为陪练是专业的。当时我并未深刻理解这番话,直到从事教学半年后,我才真正体会到,教学不仅需要热爱,更需要讲究“道”!
四、心怀感激,砥砺前行
平日里我喜欢思考。曾有一次,我在思考为什么有些人缺乏安全感,甚至想到了人们内心最深处在乎的是什么。最终,我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答案——“关注”。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就像小孩子哭闹时,希望家长能注意到他,看到他的成长并给予鼓励。这种“关注”并不分年龄,孩子是如此,我们也是,我们的父母也是。后来学习心理学时,我了解到,确实有一句话说,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注。因此,当我成为一名教师时,我把这份“关注”转移到了我的学生身上。我非常感激我的学生们,感谢他们在课堂上给予我的帮助,使我能够迅速适应学校的教学工作。未来的教育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荆棘丛生,我不会畏惧,更不会逃避,我将继续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坚守本心,做有温度的教育,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3  我和我的学生们





供稿 | 人事处
排版 | 刘思含 刘晓青
审核 | 康栩琪 吴雨晴
终审 | 党委宣传部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关注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及时了解学院最新动态、通知公告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