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焦墨问道在征途 | 山水画名家王界山佳作品赏

文化   2024-11-29 00:01   山东  




「书画家简介」



王界山,1963年出生,山东省青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军美术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画导师工作室高级研修班导师、原空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全军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作品《金秋无闲人》《天地之间》入选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览。多次参加全军、全国性美术展览,并有作品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一脉青山贯古今》180*96cm



焦墨问道在征途

文 /王界山



焦墨问道,于我而言是探索之旅、发现之旅、收获之旅。虽然一路上充满了艰辛和困苦,且有“山重水尽疑无路”的茫然困惑,但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境界呈现,以慰藉着自己的心灵。行走在传统与当代齐头并进的艺术征途,是我无悔的选择!正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人崇尚素朴之美,所以以书法为先导的黑色线条尽显变化万端的魅力,更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由文字而延伸的古代各类墨色图案的形成,使单一墨色生成艺术的空间。人们又似乎真的达成了一种理念和共识,即“墨分五彩”,这实则是驾轻就熟地使用墨色,并尽情地变化和发挥,给读者在一种单纯的墨色中生发诸多的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拓展成为中国式的审美趋向且代代传承不息。

《雨后山微茫》136*68cm


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所提出的“浓、淡、泼、破、积、焦、宿”的用墨“七法”,进一步演化为纯粹的焦墨,并作为一种语言形态和特色,从传统的“笔墨”笼统理念中区别出来。张仃先生作为中国画的变革者,力图将焦墨融合运用于写实性的山水画创作之中,特别是着重以篆书或隶书的线条特性注入于焦墨的实践中。他笔下所呈现的黑、硬、苍、坚的审美意蕴,是一种“画为心迹,言为心声”的人格化的表达与传递,透过他的笔墨可以看出厚重沉雄、恢宏大气、黑白清晰、是非分明的秉性和人生态度。

《山中清韵悦君心》136*34cm


面对前贤大师们所创立的艺术语言和面貌,我在潜心学习的同时,不断思考我本人应当如何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若是亦步亦趋、拾人牙慧,难立自家面目,但离开传统亦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由此,我下定决心,一手伸向传统文脉,一手伸向当代生活。


多年以来,我在黄宾虹、张仃的作品中学习他们那种变化多端的笔墨之法和精神追求,又在当代的生活中“师法自然”,寻觅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个性语言。长期的户外写生,是为了辨识和梳理山岩丛林及河床坡岸的不同自然形态和特定属性。我进一步认识到大自然中绝对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山石与河流。由此,那种似是而非,概念雷同的语汇,只能导致以古训“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为借口,在自欺欺人的闭门创作中无限制地重复古人、重复自己,难见新风新貌。


《画图描来丘壑景》136*34cm


因实景生情,因实景入境,因实景创作,因实景立世,这是我对于写生转化为创作的前提和条件。景为实,情为虚,只有情景交融才可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我所特指的“实”,不是在写生中进行罗列和照搬,而是指借助一处具体的实景重新排列或组合,拓展情境的空间,使思绪飞扬起来,这可谓虚实相生的成功结合。在大自然中获取真气和元气,将眼中之见、心中所感,直接倾泻于笔墨之中,再予以理性的归纳与提炼,这种能力的高低是区别匠人与艺术家的分界点。


《山中素颜存清韵》136*68cm


在焦墨艺术的实践中,我试图更加纯化“黑墨团中天地宽”的内在艺术审美趋向,使之焦墨所流露的艺术效果不仅有“干裂秋风”的沧桑凝重、老辣雄劲,也可以有“润含春雨”的轻盈飘逸与润泽和畅,从而体现“易学”中的阴阳互补、相交相融、相冲相合,在负阴抱阳中树立一种可以“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气场”。处理好轻重缓急、虚实浓淡、法则内外的矛盾关系,调整为互为平衡的和谐画面,诱发产生更纯、更美的图式和画境。


《谷净天凉宜胜游》136*68cm


笔性中见笔法、笔力的各种方法,但因人而异。通常传统的水墨画因为水可以多些,笔法即可多些变化。所谓的皴、擦、点、染、勾、勒及点线面均能在传统水墨画中得以尽情地发挥,而在焦墨中寻求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则实属难事,但正因为它有诸多的困难才更具有挑战性。有人说“焦墨画创作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创作形式与过程”,这也是古往今来大多数画家不愿意触及的原因。在高难度的挑战中取得成功者才称其为开拓者。正因焦墨虽然师法传统,但它迥异于传统各门类的艺术,所以才能独树一帜,独具魅力和乐趣。


《山列千重静》136*34cm


焦墨之法自古有之,但近现代还属黄宾虹的笔墨为成功范例,他将焦墨独立出来,完全通过笔法的变化来呈现画面的远近层次和境界,而张仃又推进了一大步。时至今天,我从帖学的行草书和隶书的笔法运用上挑战自我,有意将焦墨山水的远近层次处理得更加贴切,画中的韵味更加十足,有别于现代其他艺术家的风格与笔法,只注重近景、中景的表现,而远景的处理则流于含糊不清,流于空泛和雷同。

《白杨沟》


重视在画面中的整体观察和塑造,力求做到“远看取其势,近看取其质”。运笔施墨中着眼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法则,高度关注既有对大局的把握控制,又有对小节的细致刻画。在收放自如的创作过程中信笔挥写既有人间烟火气息,又有超凡脱俗的自然世界。焦墨创作中不应局限于西方的焦点透视之法,而应将中国式的散点透视灵活运用于其中,由我自由发挥,构图便会更加新奇和宏阔。


一个人恰如浪花中的一滴水,汇入大海,便会拥有无尽的波涛;若是登山望远,还可以“山高人为峰”。纵然是一叶小舟,我亦可掌握前进的方向,也会留下奋斗者的身影。

《春风吹又生》


清代郑板桥曾云:“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此言表达了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又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主客观关系的转变过程,论述了中国画所特有的“意象”表现之美的属性和关键特征。


《春秋吴国盘门秀》


焦墨画虽然只有单一的色调,运笔中容易流于干枯和凝重,但我们只要注重在用笔中将轻与重所传递出的情感变化丰富起来,注入一种抒情性,它的诗情画意同样也会显露出来。或许随着笔墨所呈现的秘境或禅意更使人进入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之中……


焦墨问道,定会有许多的问题和答案,这将有待于以艺术为宗教,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和担当的探索者来回馈众人的期待。

本文编者有删改





「作品欣赏」



▲《壁立千仞天地间》



▲《白羊山庄》



▲《东望祖山见翠谷》



▲《峰回路转练漓水》



▲《金山放歌》



▲《秋来山苍茫》



▲《秋山不染尘》



▲《圣境》



▲《巍巍太行贯古今》





文章来源|易雅艺拍




青州画廊联盟
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青州画廊联盟是依托青州现有七大文化艺术品市场和700余家画廊,集书画宣传、推介、展览、交流、交易、咨询、服务于一体,面向全国书画家、画廊、书画收藏者、书画爱好者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