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先是长驻代、雁门,保卫赵国北部边境,被称为良将。他于边境采取坚壁清野、养精蓄锐、伺机反击的方针,使匈奴掳掠无所得,而赵军战斗力得以增强。待时机成熟时,选拔近二十万人加紧战前训练,以部分人畜为饵,诱匈奴深入赵地,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歼灭匈奴十余万骑,乘胜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赵悼襄王二年(前243年),率军进攻燕国,攻克武遂、方城。赵王迁三年(前233年),在肥之战中大破秦将桓齮部,次年又在番吾之战中击败秦军,因功获封武安君。赵王迁七年(前229年),秦国在灭韩后北上攻赵,奉命与司马尚抵御秦军攻势。后来,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派人夺取李牧的兵权。不久后李牧被杀害(一说被赐自尽 。次年,赵都邯郸为秦军所破。
李牧一生“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彊(强)秦,南支韩、魏”,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杰出的将领之一,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其军事实践和其中所体现的思想,对丰富和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特别是边防思想作出了贡献 。
乐毅:
乐毅(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魏将乐羊后裔,官拜燕国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的猜忌,无奈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董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北宋开国名将、外戚。
曹彬出身武将之家,五代后汉时,为成德军牙将。后周时,由于是周太祖外甥,颇受信用,累官引进使。入宋后,改左神武将军,又兼枢密承旨。太祖时,历任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枢密使、忠武军节度使。太宗时,加同平章事兼侍中。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罢为天平军节度使,后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徙平卢军节度使。真宗即位,复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召拜枢密使。入宋后,曹彬主要参加了4次大战,一是乾德二年(964年)为都监,随刘光义出征后蜀;二是在开宝七年(974年)为都部署,率军讨平江南;三是在太祖时期多次率兵讨伐北汉;四是在雍熙三年(986年)宋军三路攻辽时,为主力东路主帅。讨平江南,是曹彬一生的得意之战,因其约束部下不杀掠,而享盛誉。 [84]咸平二年(999年)逝世,时年六十九岁。
曹彬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也是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在协助宋太祖赵匡胤平定海内、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曹彬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但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且以宽厚仁爱的品德、不妄杀无辜的行为悦服朝野,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宋王朝收拢民心、巩固政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誉为“宋良将第一”。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