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15位 同忆王宝成

文摘   2024-11-23 10:39   陕西  

终南性灵社2018、9、1     大家谈














           

       名家15位   同忆王宝成



性灵按:11月22日,本社刊发和谷先生《记王宝成》一文后,引发陕西文化圈关注!终南性灵社特约名家15位,共同回忆已经去世19年的陕西这一重量级作家。本刊今天依来稿先后次序刊出,以飨读者。


本期“大家谈”嘉宾:和谷、子页、刘路、孙见喜、莫伸、孟建国、张兴海、李炳银、何丹萌、贺绪林、张艳茜、孔明、刘云、杨焕亭、李高田。


话题缘起:


和谷:   

今偶听到《庄稼汉》插曲,念及故人,不禁潸然泪下。随手转发视频,留几字感言,网友应和留言若干。嘉瑞君嘱写此被遗忘的作家,长短不限,随手记上,以飨受众海涵。


子页:  

王宝成,我的兰大校友,谋生共在一个城市,常有来往。一日他到我市政府家属院的家里,口袋里摸出几粒花生吃,说医生讲胃癌三年不复发就彻底好了,他已过了三年,那喜庆全写在脸上。半年后,兰大同学聚会,王宝成中途退走,问起,同学说,他的癌扩散去医院复查,我和陈忠实去医院看望,他正在化疗,头皮化分出区域,标有数码。让人惊悚。不久,王宝成辞世。他和读者都留下无尽的遗憾!宝成为人忠厚,字写得好,从不卖字,创作勤奋,不張揚,不经营,可叹天妒英才,埋没太久!

刘路: 

我与宝成也算熟悉,但无深交。作协的几次会上见到,却很亲热,随活,感到舒服。他中等个,肤黑,牙也黑,笑起来皺纹很多,一口关中话,发言很短,总说真话。如,现在读小说,人物总觉得假,其实世上根本没有完全的好人和完全的坏人。让人感到实在可信。后邀我去西影,送我他的小说集《海中金》,至今珍藏。近二十年过去了,常想起他。其人虽已没,干载有余情。


孙见喜:   

文坛如洪波涌流,山洪泄下,巨木大橡沉浮漂流,树枝落叶也漂漂而下,蒙嘉瑞兄提及,脑海里就捞出了西影的王宝成。80年初我和西影的王吉成多有走动,他不时提及此人,后来受命向他组稿,当时我在《文学家》当编辑,主编刘成章派我联系五个作家,西影的王吉成、宝鸡的莫伸、三原工人俱乐部的王观胜,还有叶广岑及省委宣傳部的王宝成。几人中是王宝成最早送来了中篇小说,我很快读了,很快写了建议刋发的审读报告,但此稿终审没有通过,我若有所失。领导怕我难场,说不要邮寄退稿,亲自送上门去,说明情况,态度要诚恳。那天是大雨,我找到王宝成,说明情况,他凄然一笑说没有啥,我说再有新作了领导还叫我联系你,他说好好。好象莫伸有个小说领导交另一个编辑审读,后来情况不明。王观胜说他暂时还没稿子。王吉成写了小长篇《关中刀客》,延至《文学家》停刊后我责编出了单行本。叶广芩调工人报后写出了她的第一部长篇《战争孤儿》我责编出了单行本。

若干年后在《美文》上读到他写的重逢母亲的散文,我读得泪水长流。好象是困难岁月,母亲丢下他远走甘肃,另嫁他人。王宝成想念母亲又苦无行踪,某一日突然有人告诉他楼下有一农村老太太说是你母亲,他急奔下楼在马路边找到一身农妇打扮的老人,相认的过程非常凄楚…

我打电话给王宝成说了读后感,佩服他大胆而真实地写了家事的不堪和悲摧,他说为了真实他别的不顾,因此才打动人,还讲了些他的创作心得。

我觉得他是个心性高而身段低的人,一个真诚的人,看他写的电视剧,真如老农挖地一镢头一疙瘩,真真的不马虎无虚架结实扎实老实。

可能出力太猛过劳早逝了,实在是可惜。

莫伸:

      王宝成是个真正的、矢志不移地追求文学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主动辞掉了省委宣传部的岗位,调到西影文学部从事文学创作。写电影电视剧对他而言,是为了养家糊口。他真正的心思一直在文学。他和路遥一样,是视文学如生命的人。他写“梦幻与现实”三部曲时,家里墙上贴着大大的纸张,上面全是这部书的结构和人物。后来这三部曲也出版了。但是与书的实际质量相比较,他是被亏待的。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的文学已经开始走向了畸状。那段时间,如果不写性事,不“弗洛伊德”,似乎就不配叫文学作品了。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他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不是有特别巧又特别好的机遇,已经不大可能了。

       痛悼王宝成。

孟建国:

      在我看来,评价一位作家,一看人品,二看作品。王宝成先生我看过他的《神禾塬》和《庄稼汉》。从和谷和陈忠实先生等人的评介中,知道了他的为人和为文。他的人品,自是夲性明达,淑世孝亲,惜乎早逝,留下遗憾。以其作品论,陕西作家多,写农村题材者尤多,真正从艺术境界写出农村农民生活的历史底韵和夲质情感的不多。王宝成先生庶几近之矣。

张兴海:

      王宝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喜鹊泪》在《收获》发表后影响很大,我听说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写成,向他询问了,果不其然。他很认真地将这个故事讲了。他的小说是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注重描写的逼真和生活气息的浓郁。我看他的健康状况不错,但在一次午宴,他放下筷子走到窗户跟前久久舒气,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心脏不舒服。不久他作为编剧的几部电视剧热播,成为主拍单位陕西电视台的荣耀,我向他祝贺时他却很平静,脸上没有笑容。他的冲刺是长篇小说三部曲,研讨会开了,没有引起轰动。可以想象他的抱负,他的纠结,一个诚实的扎实的踏实的作家,写史诗的陕西作家的使命感,只有熟悉的人能够理解。我认为论文学和编剧的综合成就,他的排名可在陕西前列。我的另一个感觉是他和京夫的相貌性格作为很像。

李炳银:

      王宝成在陕西,在全国都应是有成就的作家。小说成果丰硕,《神禾塬》当年非常有影响,写农民的命运堪比路遥的《人生》,可惜英年早逝,后来被严重忽略了!想来人生事业重要的还是要活着,活着就是存在,就有机会被人看见,可以有发言权,可以造势!有不少现象都说明,活久了可以成为大师哈!这也许就是水落石出的效果吧!当年王宝成挂职临潼副县长。我家弟兄多,可几次申请庄基不成,我写过信给他,他似乎给予支持,不久就解决了。对此。我一直感恩在心!由和谷介绍方知,宝成出身贫寒,境遇坎坷,身后冷清,深感悲凉与无奈!不过。一切都终究归于虚无,如今的名与利与宝成都无用了,世事无常,唯愿宝成灵魂安息!

       和谷兄慈善良知,做这些功课与呈现宣视,既是对逝者的告慰,也是对生者的启示!生命本身就是目标。为了生命存活与延展,人们才去劳动与创造。所有有违背生命健康存活的所谓意义,理想,义务等,都是一种生命外力的赋予,几可看轻与忽略!


何丹萌:

      王宝成我记得。瘦,黑。我和他见过两面,一次是贾平凹某作品研讨会上,一次是在西影厂的文学编辑部,后来的西影招待所。竹子(魏阳青)带我去的。好像和谷也在场。我没说话,听他说。言语干练。直,爽。当年省文联办过个大型刋物,大概叫《黄土地》吧。有一期发了我一个中篇小说,与王宝成的一部中篇小说同期刋出。我读了他的小说,流泪了,由此敬慕他,为自已的作品而汗颜。后来就不见他了。几年后听说已不在,叹息!想他若活着,其影响应在杨争光、红柯等人之前。叹人生无常,可惜了一位可能追赶“三驾马车”的潜力十足的陕西作家!

贺绪林:

       我还是文学青年时,就知道王宝成的大名。我读过他的《海中金》,看过他的《神禾塬》,那时他的名气很大,可以说不输路遥和陈忠实。若是上苍垂怜,给他长寿,他的文学成就一定很辉煌。可叹老天不佑他,英年早逝,让文学陕军痛失大将,实在可叹可惜!

       惟愿宝成先生在天国安宁!

张艳茜:

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正是一个陕西中青年作家群体崛起之时,王宝成是这个群体中的杰出代表,是其中颇具实力的作家。

在我进入西安建国路71号陕西省作协大院工作之前,王宝成与路遥、陈忠实、京夫、邹志安等,就有密切往来,他们相互欣赏,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指点,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良性互动。

在我为路遥作传时,曾阅读到王宝成与路遥两人的通信。当时,正在临潼挂职的王宝成,观看了央视播放的被改编为14集电视连续剧的《平凡的世界》,王宝成信中说:“尽管改编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被这部剧内在的力量强烈感染了,不少地方叫人眼发热,悲痛欲泣。不用说,这是原作的力量被编导部分吸收后所得到的艺术体现。一部作品,不管是什么题材样式的,必须要有灵魂,这是情绪的力量,这是决定作品生命力的东西。这种力量不是任何一个作家都能获得的,只有那些在生活的血泪中泡出来的作家的作品才可能获得这种史诗性的品格。”王宝成还写到,看了路遥的来信,终于下定决心,完成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你说得对,‘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娱乐公众,而是编写自己有血有泪的心灵史。’路遥兄,感谢你的这一忠告,这对我太重要了。”

如今,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陕西中青年作家群体中的杰出代表:路遥、邹志安、王宝成、京夫、陈忠实,等等,一颗颗耀眼的星,在陕西、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天宇相继陨落。悲乎哀哉!而曾经带给我们含蓄、内敛、欢快、积极、健康又温情脉脉的记忆以及文学春天般的温馨舒畅日子,仿佛也随着建国路71号大院那三个老式的四合院一同消失了。


孔明:

     感谢和谷老师此文,令我感动,并唤起我的记忆。我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当编辑,责编的第一本书便是王宝成的《人韵》,他的另一本小说集《海中金》也是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他人非常好,有古道热肠。父亲把王宝成抚养大,父亲生病,他接到斗室之家,床前伺候,世间有几个儿子能做到?我去他家,他对我说,父亲在他心里最重要,他愿为父亲舍弃一切。当时他只有一间房,给父亲支了一个单人床。他留我吃饭,她夫人去妇联上班,他说他非常感激妻子。我说一般妻子做不到,他说这正是看他重爱人的地方!亲情、爱情于此昭然若揭。王老师谢世已经19年了犹有老朋友和谷撰文怀念他,九天之上,王老师大可慰焉!当今之世,此情弥足珍贵。向和老师致敬!


刘云:

       大约1993年吧,由电视剧《神禾塬》知道了王宝成,以后读他小说,又因一段时间关注西影的电影而更加关注王宝成。在如我一般的文学后进眼中,宝成先生是陕西作家中的佼佼者,是如日中天的文坛人物。《神禾塬》只十集,后来陈忠实先生出了《白鹿塬》,我竟一时联想起《神禾塬》,我不知何以如此联想,但那一刻王宝成先生的名字又如天外流星,重又划过我记忆天幕,我顿然神伤。

好作家都是苦难泡大的。而心身双苦者,愈加在文字的荆棘中勤扒苦做的,那真是作家中苦不死的好汉!好作家背负时运两重行囊,且逆时风,抗痞命,往往走着走着就不见了一一文学史的命途中,不乏先躯者灵魂一路铺就芬芳,让苟活者有了背景光一一王宝成先生依然在文学深空闪烁,尽管我辈的敬仰得以光速奔赴!我们向王宝成先生作揖吧。

杨焕亭:

       读罢和谷先生的《记王宝成》,脑际就浮現出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庄稼汉》和《神禾原》,当时,应时任《声屏之窗》杂志编辑任文卿先生之约,先后为这两部戏写过《从<庄稼汉>到<神禾塬>》、《神禾塬的文化意蕴》两篇影评,后者被选载于1994年10月4日《人民日报》报。作为编剧和著名作家,我觉得王宝成最可贵的在于时代视角的敏感和艺术思维的前沿牲,在当时不少影视作品还停留在表现农民致富题材时,他已经将这一历史进程提到了文化的高度,较早地提出在变革中乡村和农民精神再塑的问题:中国农民如果在物质富裕的同时,不跟上人的现代化的脚步,不在精神上重塑自己,那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农业现代化。这两部剧引起热评的看点也在这里。我当时观后,很震撼,也引起审美通感。王宝成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产品,更为后世留下具有观照价值的精神遗产。

李高田:

       蒲人对王宝成之凋零,尤为伤痛,有十多年致力于他的文集编印者,愚亦有祭宝成文,可西安几无人问津,今读和谷兄文,始知西安文友之心亦是热的,一时感慨不巳,古道热肠之和谷兄,受野老一拜!















终南性灵社  zhong nan xing ling she 



                          主持:陈嘉瑞

                 投稿:加13038597369微信

平台劳累,欢迎打赏,但那可是真金白银。这个时候,三个动作类同于打赏:1、在下面点赞,抵1元;点击“在看”小星,抵2元;转发朋友圈,抵10元!您如果一定要打赏,就打赏1元吧,因为那可是100分的人气支持!性灵社这厢有礼了!


终南性灵社
发布文学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