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三人行
中国散文网
章友本 许总初 马超
作 品 展 示
门前家雀叫喳喳
江苏省 章友本
春暖花开之季,住在离城不远绿树环绕、流水潺潺的贺洋老家,品茗赏花,尽享田园风光。
清晨,还睡意蒙胧地躺在床上,便听得窗外传来一阵子鸟叫之声。披衣起床,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只见一群家雀儿,一字线儿并排地站在院内横贯东西的电线之上,可劲儿地叫个不停,此起彼落,清脆悦耳,还有几只散落在树枝之上,扑腾腾地上上下下跳跃着,院内地面上更有几只零零散散的雀儿,仰着脖子叽叽喳喳,好一幅农家百鸟朝凤、雀儿闹春图画!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记忆中小时候的情景蓦然浮现于脑海……
那时候,麻雀儿还属于“四害”之列,全民动员,捕捉麻雀,我们这些小不点儿,也要把捕捉的麻雀儿,带到学校去记数,统计战绩。除“四害”中的老鼠倒是个害人精,除了与人争粮外,还给人类带来鼠疫,于是便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而麻雀儿最大的罪过只是在收割季节抢食几粒谷子。唉,都是贫穷惹的祸,那时“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刚过不久,人们对缺衣少食的苦日子记忆犹新,人的肚子还吃不饱,怎么能容忍你小小的麻雀前来争抢,先把你灭了,看你还怎么祸害人类?于是那场“除四害”的全民运动便把“捕麻雀"也列入其中,在神州大地上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
那时候,我们还很小,不会像大人一样用鸟枪对着麻雀群,弹子上膛,勾动扳机,喷射出去,顿时撂倒一大片,一只只麻雀纷纷掉落下来,收获满满!但我们会用弹弓打麻雀儿,找一个结实牢固的树枝分杈,修平磨光,用布带子裹好,拿着顺手,用着顺心,枝丫两头,用刀精心刻槽,绑定两根厚厚的橡皮筋,在橡皮筋的另一头用一只皮制的兜兜儿把两段连接起来,一只弹弓就算大功告成了。小孩子拿着此等轻武器,耀武扬威,时不时裹着一个小树果,对着小伙伴发射,准会把对方吓得抱头鼠窜,果真被打中,也会一阵阵生疼。换上石子碎瓦片对着小小的的麻雀,那可是十发九中,准着呢。一般而言,小孩子用弹弓打麻雀都要等晚饭之后,三五个结伴而行,来到屋后竹园里,用三节头的手电筒,打出强光,对准栖息在竹子顶上的麻雀儿,本身鸟儿就是“夜盲眼”,夜晚看不见东西,在强光照射下更是一动不动,旁边的拿着弹弓的人只需拉满弦,瞄准着一放,麻雀儿便应声落地,收获囊中。一晚上也能捕过二三十只的,那会儿食用油要用计划,每月每人只有二两的计划,平时炒菜都难得见一点油星儿,烧麻雀是断断不会放的,只是放点盐巴一煮,倒也能美餐一顿。抑或几个调皮鬼偷偷跑到村外的田头沟边支“锅膛”,挖一个灶坑,上面支上瓦片,拾掇点枯枝树叶放在瓦罐下面,把麻雀毛儿拔光放在上面烧烤,用两只树枝棍儿在瓦片上面翻滚,直烤得麻雀“吱吱”作响,冒出油来,待烤得金黄,用尖枝扦着,热乎乎地送进嘴里,香气扑鼻,香味四溢,如此美味,打嘴不丢。
捕雀儿还有一法子就是掏鸟窝,那时庄户人家都是住着低矮的草房子,用泥巴打成的墙儿,麻雀总是把窝搭在屋檐下的盖草里,发现了麻雀窝,小孩个头儿小够不着,便想出“打桩”的法子来,一个蹲在下面,一个搭上肩头,一起立起身便能够着伸手进去掏了,一般都在放晚学后,待麻雀进窝后去掏,有时不仅能生擒一两只雀儿,还会摸出好几只鸟蛋,也算是意外之喜,但往往被大人一句“吃麻雀蛋脸上要长雀斑”的话吓得扔了!
要想捕雀儿收获大,只有在冬天大雪纷飞、白雪皑皑之后,麻雀无法捕捉其他食物。只有围着人家门前屋后转。这时,在自家门前扫出一块空地来,撒上几粒谷子,上面支起一面筛子,用两根小木棍交叉撑着筛沿,一根细线系住中间,延伸至屋内,人只需盯着,来个“守株待兔”就行了。只见麻雀饥饿难忍,只要见到食物便不管不顾地跳跃着,钻进筛子中,一只两只三只……待进了足够多时,猛地一拉线儿,筛子应声落地,除了边上一两只侥幸逃脱外,其余的尽数打入其中,惹得小猎人们欢呼雀跃,抢收胜利果实。后来,渐渐地长大,再也没了先前捉麻雀的性子了,不屑再干这种小孩子过家家的勾当了。
改革开放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物质条件改善了,也没有人再提“除四害”了,但捕鸟儿却成了一门行当,为的是满足少部分人舌尖上的特殊需要,酒店里饭桌上都会出现“野味”,什么“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地上走的”只要你敢要,他就包管上,而诸多野味中“麻雀”当是头道菜,可能是因为它捕法多样,且简便易操作比较好捕的缘故吧,后来一时间竟成桌上“稀货”宴席“珍品”,甚至发展为专门有一条隐形的“供应链”,一般小店竟然缺货吃不上。以至于再后来自然界几乎到了“千山鸟飞绝”的地步!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成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动物友好共存,陆地上刀枪入库,专门管制,禁止用枪打鸟,水上保护母亲河,长江十年禁渔,生态环境得以根本好转。长江里已是鱼翔浅底,潮生鱼跃。城乡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片春和景明、生机盎然!
瞧,眼前这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不正是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真实写照吗?听,耳边这恣意放歌的欢唱鸟鸣,不正是在吟唱一曲赞美生态文明的动听之歌吗?
情暖人间
广西 许总初
人世间情为何物?情暖人间,感人肺腑的篇章又是如何的呢?
1983年10月7日晚上,我专心致志地在教室复习功课。突然班主任黎华立老师轻手轻脚地来到我身边,叫我去一趟办公室。我去到办公室后,黎老师嘘寒问暖地详细了解我的家庭情况,然后和蔼可亲地说:“你身为班干部,工作积极,学习认真,家庭经济拮据,为何不申请助学金?”我犹豫片刻,惭愧地低声回答:“我考试成绩差,不敢申请。”“助学金的用途是帮助有经济困难的、遵纪守法的、勤奋学习的同学解决一些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黎老师循循善诱,“你家庭穷困,完全符合条件申请助学金。”
1983年8月我进入容县黎村高中就读。我的家庭实在是太贫穷了!全家七口人,我上有父母和八十三高龄的祖母,下有一妹两弟。祖母患风湿关节炎,经常要服药,父母在家务农,妹弟均在校读书。家庭经济收入只有靠养两头猪和十几只鸡。我家常常一个月也未能吃上一次肉菜。我按照黎华立老师的引导写了助学金申请书,并获得了二等助学金。这是我在人生最困难时获得的资助,终生难忘。我祖母得知我获得助学金,感动得泪如涌泉,直夸共产党好,老师好。在助学金发放大会上,韦启泉校长宣读了语文老师邓洪光写的文章《严格把关,助学到位》。文章主要写黎华立老师在每年的助学金申请都严格核查,杜绝弄虚作假行为,号召全体师生向黎华立老师学习,把教风、学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黎华立老师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实事求是办事的好老师,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2014年元旦,美丽的容州古城淫雨霏霏,薄暮冥冥,路静人稀。在容州市场旁边几个妇女正在围着一个纸箱子滔滔不绝地议论着。黎华立老师刚好从市场买菜出来见此情景便凑上前看个究竟:原来是一个被抛弃的婴儿。一个大婶说:“这个男婴应该是患小儿麻痹症,刚才我抱他觉得他颈部、手、脚都软弱无力。”众目睽睽无一人伸出救助婴儿之手,雨水已淋湿了覆盖婴儿的被子。黎老师见状凄惨,二话没说便抱起婴儿往家跑,众人目送,都伸出大拇指称赞:“真是好心人,救命的大恩人!”
黎老师把婴儿抱回家后,就吩咐妻子立即去买奶粉,自己则马上打电话给妇幼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吴莉莉,要求她上门给婴儿诊病。吴医师被黎老师的爱心善行所感动,下班后连家也不回就火速赶往黎老师家。吴医师凭借多年的诊病经验,对婴儿进行了详细的诊查,各种表象都证明婴儿确实患了小儿麻痹症。因是病情初期治愈的可能性较大,宜立即施行针灸治疗与药物治疗。针灸时要留针一段时间,需要黎老师全程帮忙,黎老师也不厌其烦地配合。就这样刚退休的黎老师就挑起了专业保姆的担子,其间的起早贪里,熬夜之苦少人知道。吴医师医术高明,黎老师照料周到。经过连续半年时间治疗,婴儿的病终于痊愈。据吴医师透露,黎老师为婴儿治病前前后后花费两万多元。
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黎老师对旁人说被抛弃的婴儿的家庭应该是贫穷家庭,婴儿又患小儿麻痹症,无能力拿出足够的钱为婴儿治病,所以只能把婴儿弃掉。婴儿的父母应该十分惦念婴儿的下落情况。为了尽快找到婴儿的父母,黎老师发动亲友,把婴儿的实际情况发到朋友圈。
2014年8月的一天,一对自称是北流市的年轻夫妻来到了黎老师的家。当年轻夫妻确认黎老师并向黎老师问好后,双双在黎老师面前跪下叩头,感谢黎老师对其儿子的关怀照顾。黎老师扶起他们,然后叫妻子入房间把婴儿抱出来。当他们看到被他们抛弃的儿子还健康地活着时,不禁热泪盈眶。儿子水灵灵的眼睛东张西望,惹人喜爱。黎老师全面了解年轻夫妻的家境后,表示理解,但又对其弃儿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分别时年轻夫妻执意要给黎老师一万元酬谢金,却被黎老师谢绝了。黎老师说:“只要你们努力工作,勤俭持家,培养好孩子,就是对我的最好答谢。”
黎老师收养弃婴的事很快传遍了古城容州,成为市民茶余饭后议论的佳话。曾提拔黎老师担任高中校长的领导对众人说黎老师是一位责任心强,勇担当且充满爱心的好老师、好领导。试想在通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光辉大道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不正是需要更多像黎老师这样富有爱心的人吗?
2017年仲冬的一天中午,黎老师正在帮一个孤寡老人搬运水泥,突然黎老师的邻居赶来告诉黎老师,说黎老师妻子的堂妹前来借钱给黎老师妻子的堂兄治病,说是肝癌早期,需要手术治疗。黎老师知道妻子堂兄是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膝下无儿,就算借钱给他他也无能力偿还。黎老师放下手中的活,连手也不洗便迅速跑回家。刚跨入家门黎老师就见到妻子把两张百元的炒票递给堂妹。黎老师一个箭步冲上去抢回了那两百元钱,并狠狠揍了妻子一巴掌。“你实在使我太失望了……”黎老师边说边快步流星向自己住的房间跑去。此时此刻黎老师家里聚集了十几个邻居,个个目瞪口呆。黎老师妻子被打的脸上那个粘满水泥粉的手掌印更是让人浮想联翩。“什么好老师、好校长,两百元钱都要抢回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怎么变成了凶神恶煞?”……众人议论纷纷。转瞬间,黎老师拿着一只手提包从房间里走出来,并郑重地双手把手提包呈给妻子的堂妹。“内兄是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在战场上英勇作战,”黎老师激动地说,“内兄为保卫祖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受到我们敬重。手提包里有三万元现金,是我送给内兄治病的。记住不是借,是送,是不须还的”。“黎老师我错了,我太自私了,你打我吧!”黎老师的妻子被黎老师的善行感动而放声大哭。此刻黎老师也泪流满面,露出愧疚的神情,迈着沉重的脚步前去拥抱妻子。“都是我不对,太——太鲁莽了!打——打你,是我的过错……”黎老师搂着妻子吞吞吐吐地说。此情此景,再次让众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仲冬的容州古城,寒风凛冽,但黎老师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却使我们感到无限的温暖。这种温暖将伴随着党的二十大春风传遍大江南北,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活着
上海市 马超
我们村北头的民民家,门前有棵长得歪歪扭扭的老槐树。裸露的树根像张开的五指抓住黄土,支撑着倾斜得快要倒下去的树干。由于离地面很低加之在街道边,这树又被人长期坐、骑、靠,磨得光溜溜地没了树皮。说来奇怪,都成这样了,老槐树居然还一直活着。
民民一个人坐在树根上斜靠着树干,嘴里叼着手卷的纸烟,晒着太阳打着盹。十岁就死了父亲的民民长得不仅瘦弱不堪,腿还有点疼,走路一瘸一拐的。在靠力气干活吃饭的农村,这样的身板简直就是个废人。担不起草养不了牛,二十亩地要收要种自己干不动,家里还有个眼神不好,身体更差的媳妇要养。民民的日子过得穷困潦倒。
能代替人力畜力干活的只有拖拉机,油门轻轻一踩,种地又快又方便,还能揽活挣钱。民民站在别人家的地头,看着别人家的拖拉机别提有多羡慕,可自己雇不起更是买不起。他躺在老槐树下,要么唉声叹气,要么苦思冥想。终于有一天,他一咬牙,一拍大腿,向爬树小孩宣布了他人生的重大决定。
“叔不是吹牛,叔明年要买个拖拉机,种上五亩高粱,能卖不少钱。”民民开了口,眼里有了光。小孩边爬边说:“我是个岁娃,不爱听你谷咋种,米咋碾的事,你给戏楼下大人说去。”民民张开的嘴又合上了,眼光也暗淡下来。
戏楼也就三四百米远,是我们村里人集中聊天的地方。民民不愿去,知道那里没有他说话的份。人穷气短,马瘦毛长。他在村里没有朋友,更没人愿意和他聊天。他只能一人孤坐在自家门前的槐树下,对偶尔来爬树的小孩敞开心扉。
民民要买拖拉机,这个消息是中午从爬树小孩嘴里传出的,下午传到戏楼下,晚上传到各家各户,当然村里人是当笑话传的。
民民这次决心很大,东借西凑,几个月后,终于开回来一台二手拖拉机。他躺在老槐树下,沐浴着阳光,车就停在身边。路过的人很是惊讶,纷纷夸赞。民民这天笑得很灿烂,比娶媳妇时都开心。
没想到第二天民民就闹了个笑话。一大早满街道找小伙子帮忙。原来他摇不动摇把,发不起车。更大的笑话还在后面,半个月后民民的车就坏在了自家地里,叫老司机一看,说零件坏了要换。耽误农活不说,还要搭钱修车。民民气得拿着摇把砸得车厢咚咚响。
原来民民图便宜,买回来的是快要报废的车。就这样,民民的车三个月一小修,半年一大修,可把他折腾坏了。车买回来没帮干多少农活,倒贴了不少修理费,最后不得不折价卖了。民民的外债就是这么来的。
没有拖拉机的民民不得不又拉起了架子车给地里送粪,一瘸一拐吃力地拉着车走。上坡了,车走到一半就上不去了。他躬着背蹬着腿,脸快贴到地面,吃奶劲都用上了,可车还是纹丝不动。僵持了一会,脚下一滑,身子一抖,牵绳从肩膀上脱落,闪得人一下子向前扑倒在地,失去控制的车子顺着坡倒冲下去,卷起一地黄土,轰轰隆隆地翻倒在坡底的沟渠里。啃了满嘴土的民民气得捶胸顿足,哇哇乱叫。
气归气,叫归叫,能有什么办法呢!人来到这个世上,总归得活着。哪怕活得再痛苦、再卑微,只要有一口气,日子还得继续,要想活下去,还得努力!
不久,还是从爬树小孩口里传出话来,民民又要买车了。老账没还完,又要欠新账,自然没人借钱给他。最后只得咬碎牙从村里一家人那里借了高利贷。发了狠,下了血本的民民,终究还是买不起新车,只能倒腾旧车。那些年,他至少买过三四台二手拖拉机。每次的倒腾,都让他亏钱。他的执拗最终让他背上很多外债,沦落为我们村最穷的人家,也成了全乡有名的特困户。
靠救济生活,把日子过烂包的民民彻底没了翻身的希望。他终于消停了,不再想着买拖拉机,不再给爬树的小孩讲他的梦想了。他弯下腰用最原始的生产工具在黄土里一点点刨食,他不得不认命了。
民民在烂包日子里苦苦挣扎的同时,媳妇先后生了两个女儿,幸运的是孩子身体健康也聪明。
衣衫褴褛,黑瘦干瘪,背着化肥袋子步伐蹒跚,沦落得像叫花子的民民来到学校。老师都认识这个有名的特困户,知道他又来给女儿送干粮。送了小学送初中,送了大女送小女。民民勒紧裤腰带拼着老命在供女儿上学。
大女儿初中毕业,村人都以为民民会就此打住,让娃回来帮他种地。结果出人意料,他竟然送女儿去县城上了高中。民民的再一次执拗,让他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每次去县城给女儿送完干粮后,他都会背着空化肥袋子去后街找垃圾桶翻。城里人扔掉的破旧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被他当成宝贝一样塞进袋子背回家。
熬过了高中三年,民民的大女儿顺利考上了大学。虽说当时大学生已经不稀奇,可大学生出在特困户民民家里,这在村里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民民自然是供不起女儿上大学的,幸亏政府有政策,女儿靠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
大学毕业后,大女儿在外省上了班,小女儿初中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挣钱。民民的苦日子终于熬出了头,可以安心躺在老槐树下,晒个太阳打个盹、做个好梦了。与命运抗争了几十年,他终究干成了一件大事,打了这辈子唯一的一次胜仗。改变了女儿的命运,也改变了后辈儿孙的命运。
挣钱的女儿给他买了套蓝色中山装,一双崭新的黑皮鞋。民民穿戴整齐,叼着纸烟坐直腰板。行人驻足,闲人聚集,老槐树下开始热闹起来。在一片祝贺声中,达到人生巅峰的民民,突然栽倒在老槐树下。骨瘦如柴的他已经熬到油尽灯枯,得了肝癌。
民民很快在县上做了手术。回村后感觉好了点,躺在老槐树下,欣喜地逢人便说他的病好了。村里人也安慰说,你才刚过五十,还没享女儿的福,老天不会让你走的。半年不到,躺在老槐树下的民民就知道女儿的福他真享不上了,对村人伤心地说:”我不行了,腿肿了,肚子里面都是水。”
国家扶贫给特困户免费盖三间瓦房。民民家新房址选在村子最南边一片他家的麦地里。新房轰轰烈烈开建,红砖蓝瓦,国家出钱出人。可惜民民已经等不到了。他爬在自家老窑洞的土炕上,默默地望着窗外的老槐树流泪,他连下炕的力气都没有了。
新农村建设,村上修路街道扩宽,挡路的老槐树要被挖掉。民民挣扎着对来通知他的队长说:“你说村子要发展,那就挖吧,我不能挡了发展的路。”当队长问他还有啥话要叮嘱时,民民继续说:“我一辈子没亲戚朋友,要靠村上人埋我,我家有粮,给来出力帮忙的人吃好。”
在新房落成的鞭炮声中,在挖土机的轰鸣声中,老槐树轰然倒下,民民也咽了气。埋葬民民时,为了给全村人做大锅饭,老槐树树枝当柴烧了,树干给民民打了副棺材。送走民民,他老婆一个人搬进了新房。
后来,民民老窑塌了,成了一堆黄土。
再后来,民民两个女儿嫁去了外省,老婆也被外县一个开着新拖拉机的老光棍领走了。
始建于 2006 |总编辑 邵建国 官方网址:www.cnprose.com
办公电话 010-68688898
邮箱 swzj8868@sina.com
不想错过美文更新,请赶紧加⭐星标⭐吧!
|版权说明|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