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湘潭日报》11月28日1版
把为民情怀写在百姓心坎上
——记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林滔涛
“幸亏有林主任他们,在我这个棚子下面打了防浪桩、垒了护坡,不然来了客人我都担心会塌。”邓小纯一家在杨梅洲经营餐馆多年。11月13日下午,见到雨湖区窑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林滔涛和记者,她立即迎上来,拉着大家进屋,热情地泡茶。
林滔涛在杨梅洲走访,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全媒体记者 方阳 摄)
6月25日22时许,湘江湘潭段水位达到37.8米。林滔涛和同事在进行安全巡查时,发现水位实际涨幅比预计涨幅要快,判断临江水位将超警戒线。
作为窑湾街道综合性防汛指挥部的指挥长,林滔涛立即报告雨湖区防指、区减灾办。事前,他统筹协调宣传、应急处置、群众转移安置等8个小组,提前做好物资储备、群众转移、交通医疗等保障工作。在预估水位将超警戒线后,窑湾街道立刻组织10支转移队协助窑湾片区、杨梅洲危险区群众转移。
138户344人,一个都不能少。
就在党员干部走街串巷,上洲下户,动员群众紧急避险时,林滔涛接到信息:“洲上的黄建新老人怎么都不肯搬,说水还没涨到屋里来,没事。”
杨梅洲上几乎年年涨水,在这土生土长的居民见怪不怪,练就了“处变不惊”的心态和“火烧眉毛”才搬离的习惯。“黄叔,这次不一样,水涨得真的快。”林滔涛心急如焚。
“我认得你,洲上的租金就是你帮我们要回来的。”黄建新一眼就认出了林滔涛。早前,林滔涛帮助杨梅洲居民解决了某公司拖欠集体土地资金等一批遗留问题,高效完成了杨梅洲征收签约工作。
“你这个‘90后’,是个帮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我信你,搬!”林滔涛此前打下的深厚群众基础,让“执拗”的黄建新一下改变了主意。
至此,138户344人受威胁群众全部妥善转移安置。
6月27日凌晨,湘江湘潭段水位达到39米,窑湾、杨梅洲片区房屋被淹。因避险转移及时,无人员伤亡。
雨湖区“6·27”洪涝灾害避险转移成功案例也获省市应急管理部门通报表扬,经验做法被省、市媒体多次报道。
林滔涛(右二)在抗洪救灾现场。
“在防汛抢险救灾一线,林滔涛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灾后恢复,他既是‘招商员’,又是‘施工员’。”唐兴寺社区党总支书记胡蓉说。
面对窑湾街道“6·27”“7·28”两次洪涝灾害,林滔涛发挥“领头羊”作用,24小时坚守受灾一线,累计组织出动200余人次,走访700余户次,成功转移受灾地138户344名群众、160余名商户。同时,妥善安置转移群众,确保130余名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安全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
林滔涛出生于1992年,和他共过事的雨湖区干部都说他“少年老成”。原因可能是他稳重,喜欢干实事。“我和窑湾渊源很深,100多年前,同样有个浙江人,从这里出发,迈出了寻找救国真理的决定性一步。”林滔涛来自浙江宁波,他口中的老乡正是“鉴湖女侠”秋瑾。“同样是浙江人在湖南,我只想为当地老百姓做点事。”
洪水过后,林滔涛想的实事便是“如何提高抗灾能力”。
“防和救同样重要。”针对杨梅洲易受水流侵蚀的现实情况,林滔涛牵头推进湘江杨梅洲段治理工程项目,在杨梅洲沿线2.47千米范围内建设护脚护岸工程,修缮洲上基础设施。目前,抛石护脚、防浪桩、雷诺护坡等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项目已验收。
“以前,这坡上泥沙流失,杂草丛生,现在好了,护岸工程一建,岸线美了,我们住得也安心,店里客人也慢慢多了。”邓小纯对此赞不绝口:“林主任想得周到呢,点点滴滴都想到了咱百姓心坎上。”
林滔涛顺势引进种粮大户周军辉,流转洲上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引进有“乡愁情结”的刘娜在洲上建设亲子乐园,开发农耕文旅产业。
针对城区内涝问题,林滔涛争取窑湾地区排涝能力提升工程和厂网一体化改造项目,对辖区建行宿舍、税务局、财政局、迎宾村下水管网进行改造,解决困扰当地30余年的内涝问题。
林滔涛在抗洪救灾现场。
面对老百姓的事,林滔涛说得最多的便是:“干了再说,有问题就解决。”雨湖区的干部们都说他身上“有一股子虎气”。
窑湾是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城市更新迫在眉睫。林滔涛在团委、商务等多个岗位历练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本领提高不少,是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他笑称“当个斜杠青年。”
他盘活闲置资产,撬动社会资本近2000万元,与省建三公司党委、城发集团等联盟单位包装策划街社一体化养老服务综合体、白石养老康复服务中心等特色项目;先后引进兴宇新能源公司、辰捷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盘活水泵房等16处闲置资产。
“不搞‘大而全’,主打‘小而美’,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新模式。”林滔涛主导盘活原省建三公司3号办公楼270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用于设立老年食堂、棋牌室、阅读空间、运动康复训练室、老少同乐角等,涵盖日间照料、助餐助浴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护理功能,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送餐、助医、助浴等养老服务。今年3月,罗祖殿社区食堂正式投入使用,中餐日均接待老人100余人。这个项目也实现了居民要优质服务、企业要盈利创收、资产要盘活利用、社区要共享阵地的“四重需要”。
在窑湾景区入口处,由原第一自来水厂取水泵房改造的文创馆今年4月开始营业,因独特的临江地理位置和景观视野,引得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这也是林滔涛的“杰作”。窑湾是湘潭城区文化发源最早、人文资源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方。窑湾街道坚持“变资产为资本、变资产为资源、变闲置为利用”的原则,推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让文物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陈静
编辑:喻言
审核:翁灵娜 叶汉民
更多资讯请下载 ➤ 新湘潭客户端
投诉咨询就登录 ➤ 民情在线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