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研修|“同课”深耕课堂“异构”共促成长——东莞外国语学校陈燕化学名师工作室举办“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系列①《盐类的水解》

教育   2024-11-13 20:06   广东  

“同课”深耕课堂

“异构”共促成长  

东莞外国语学校陈燕化学名师工作室举办“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系列①《盐类的水解》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构建一个开放交流、优势互补、协同进步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研相长的良好氛围,东莞外国语学校化学科组陈燕名师工作室于10月30日上午成功举办了“同课异构,以研促教”系列公开课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以“盐类的水解”为核心主题,由高二的刘鑫增主任和薛岚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旨在深入探讨“盐类的水解”这一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如何将综合性强、较为复杂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




同课异构展风采

薛岚老师在高二(17)班呈现了一堂题为“造纸术中的化学——《盐类的水解》”的研讨课。本节课以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为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对盐溶液并非都显中性的认知冲突。通过分组实验,学生深入探究了盐的类型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薛老师还巧妙地运用“宏——微——符”三重表征方法,揭示了盐类水解的本质,引导学生构建起分析盐溶液酸碱性的思维模型。薛老师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包含了创设情境、实验探究、模型构建和综合评价四个关键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重要工序“碱水打浆”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选择草木灰溶液(K₂CO₃溶液)作为打浆液体,并进一步探讨其他盐溶液是否也具备类似的性质。

环节二:实验探究,自主发现。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亲自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发现问题并以小组形式分享讨论,自主归纳盐溶液酸碱性与盐类型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水解影响盐溶液性质的理解,还强化了pH试纸的使用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合作探究能力、证据推理能力和自主归纳能力。

环节三:构建模型,攻克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化学语言来描述溶液中微粒间的反应变化,从而深入分析盐溶液酸碱性产生的宏观原因,帮助学生构建对盐类水解的深刻认知。

环节四:学以致用,综合评估。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天工开物》中造纸工序“烧滚再淋”的科学原理,实现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在课堂小结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回顾并提炼本课内容,帮助他们构建起知识的整体框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同时,通过同步诊断,完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刘鑫增主任在高二(1)班开展了一堂以理论解析为主的《盐类的水解》新授课。课程紧紧围绕水的电离这一基础概念逐步展开,层层递进,深入剖析了盐类水解的实质这一核心内容。整堂课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并给予他们充分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课堂教学的核心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刘主任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环节一:导入新课。刘主任通过回顾旧知,引导学生重温不同酸碱性溶液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接着,他利用水的电离的进一步讲解,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关键点——水解即是解水的过程。

环节二:讲授新课。刘主任深入探究了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本质原因,即盐类水解会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促进水的电离,导致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最终使得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呈现碱性。在总结点评时,他特别强调了平衡移动方向与水的电离平衡这一重要知识点,并引导学生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认识得以发展,从一种物质的反应扩展到一类物质的反应。随后,刘主任引出了盐类水解的定义,并重点强调只有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才能与水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阐述了盐类水解的条件、本质以及特点。

环节三:巩固练习。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刘主任设计了相关练习题,请学生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并尝试书写水解方程式。

环节四:课堂小结。在课堂结束前,刘主任总结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邀请学生分享本堂课的收获。



评课探讨环节

随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燕老师组织听课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评课,并围绕如何更有效地促使学生发展高阶思维、落实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


陈燕老师评课:


薛岚老师的课堂从实验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整节课堂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师生互动有效,促进了课堂评价与诊断,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她以造纸术的“打浆工序”为情境线,巧妙地贯穿了整节课的建模教学。建议:在pH测定的环节中,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进行一次测定,以增加他们的实践机会。

刘主任的课堂中,他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中体验分析思考的乐趣。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学会了在倾听他人意见中感受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刘主任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交流空间,同学间互相出题并验证,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为下一节课盐类水解的规律教学做好了铺垫。


郑艺鸿老师评课:


薛岚老师本节课非常注重细节,如水解方程式中的可逆符号、气体沉淀符号等,这些细节的强调有助于学生对盐类水解的深入理解。但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建议可以给予更多的等待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同时,要注重学生实验过程的时间调控,以提高分组实验的效率和效果。

刘主任在理论讲解中,巧妙地引入了“源”、“本”等思想,渗透了学科素养。在讲解“水解即解水”以及“盐类水解定义”时,他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高潮,强化了化学中的微粒观、平衡观。此外,刘主任还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已学知识,举一反三,整理知识碎片,将它们串成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谢舒婷老师评课:


听完刘老师和薛老师的同课异构感受非常深,两位老师结合各自的班级特色和实际情况对《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开展了教学,短短90分钟内演绎了两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盛宴。刘老师借助真实任务的分析,加强学生对核心知识模型建立过程的理解,整堂课非常连贯,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好。薛老师结合传统文化,从造纸术中学习盐类的水解,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有亮点,同样也突出了真实任务情境,突出了核心知识的应用价值。


莫小静老师评课:


刘老师和薛老师都针对班级特点进行了契合学情的教学。刘老师的课堂更加注重知识的生成性,课堂上的提问具有启发性,思维含量很高,引导学生从概念的本身挖掘盐类水解的本质定义。而薛老师的课堂注重对知识的趣味性,结合造纸术中的盐类水解的应用,深入浅出地引出水解的本质与意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重视了知识的落实,让学生在玩中学到了具体的内容。两位老师课堂对我的教学都非常有启发,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

最后,刘主任给出了指导: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此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较为成熟,学习能力强。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的知识基础,并拥有了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能力。这为后面学习盐类水解平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知识的前摄效应,学生可能会对本节内容产生一定的误解,认为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而盐作为中和反应的产物,其溶液也应呈中性。因此,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盐类水解的模型,以纠正这一误解。

陈燕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循序渐进。他们分别采用先实验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验的模式实施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真正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和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起到了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作用。


END

撰稿:郑艺鸿

初审:陈 燕

复审:魏德才

终审:吕雪玲


往期推荐



教学开放日(高中部)|“双新”课堂·莞外表达——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24年教学开放日专家、教师介绍

教学开放日(初中部)|“双新”课堂·莞外表达——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2024年教学开放日专家、教师介绍

艺术节|艺彩纷呈,笔墨生香——莞外在十周年校庆之际成功举办“风华十载、逐梦未来”2024年东莞外国语学校艺术节现场书法绘画大赛


东莞外国语学校
东莞外国语学校——梦想启航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