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为什么写作《论美国的民主》?

学术   2024-11-08 09:43   北京  

作者:三辉图书

转自:三辉图书 (ID:sanhuitushu)


从很多角度来看,托克维尔都是个谜。而法国著名政治学家吕西安·若姆所著的《托克维尔:自由的贵族源泉》则是揭开这一谜题的钥匙。这本获得2008年法兰西学院弗朗索瓦·基佐奖的著作,是一部关于托克维尔及其民主思想的当代指南。这本书围绕“托克维尔为什么写作《论美国的民主》”这一问题,深入剖析了托克维尔作为政论家、社会学家、道德家和作家的四个不同身份。若姆令人信服地呈现出,托克维尔是一位摇摆不定的民主推动者,他试图适应民主潮流,同时又怀念其植根的贵族世界——他相信为保护民主下的自由,就有必要保持贵族的价值观。

今天的推送节选自《托克维尔:自由的贵族源泉》一书的引言部分,在其中若姆提出了“托克维尔为什么写作《论美国的民主》”这一问题,并阐述了他写作此书的方法论原则和论证框架,是阅读《托克维尔:自由的贵族源泉》不可或缺的指引。


———————

托克维尔为什么写作《论美国的民主》?

文/ [法] 吕西安·若姆

译/马洁宁

选自《托克维尔:自由的贵族源泉》

本文为节选,标题为编者所加

从很多角度来看,托克维尔都是一个谜。

为什么托克维尔写了《论美国的民主》这本书?如此提问可能有些不太恰当:但事实上,这个问题是理解这部作品和作者本人的关键所在。我们现在已经明白,这部出版于1835年到1840年间的作品不仅仅是关于美国的,作者只是借此机会研究整个现代社会,并审查法国社会的种种罪恶。此外,作者的意图及其作品影响的领域有些模糊,而且饱受争议。对于那些带着乐趣和思考阅读这本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了经典之作的人来说,作者精心打磨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些有趣的讯息:他从不一下子表露他的想法。他会反复提出,修改,有时甚至推翻自己的想法。在被他称为“民主”(démocratie)的这一重要的近代现象面前,他的个人立场很难定义:他有时不吝赞美(人的尊严、个人责任、同情心和群居性),有时却又会不留情面地描绘民主的那些令人不安的缺点(自私、各自为政、领导人平庸无能、个人物质利益、多数人的暴政、令人感到压迫窒息的天赐国家)。因此,读者不禁要对到底该如何理解民主这个问题产生疑惑。而这恰恰是托克维尔的本意。他和他的导师孟德斯鸠一样,认为“要使人思考,而非叫人阅读”。

正如我们所见,一部被视为政治思想丰碑之一的著作居然包含了如此多的不确定!这个托克维尔究竟是何许人?他在表面文章之下到底隐藏着什么?于是最后回到这个问题:托克维尔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要理解托克维尔其人其作,不仅要深究“他为什么写了《论美国的民主》”这个问题的答案,更要思考“为了谁”这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综合在一起,解释了托克维尔作为一个与其所在环境所秉承的信仰颇有龃龉的青年贵族,其生平是如何影响他的作者立场和写作技艺的。

方法论

在进一步阐释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个回顾。我认为要分析《美国的民主》这本书(我反复翻看了25年了),就要先探讨19世纪的法国自由主义在思想与意识形态层面的发展情况,以便明白托克维尔是从哪些问题出发创作这部作品的。“自由主义”(libéral)这个标签并非不恰当,因为托克维尔本人也称自己为“自由主义者”(一个想要成为“资深自由主义者”的“新型”自由主义者?)。但是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解读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能试着理解《论美国的民主》这本书与哪些思想和思潮之间建立的某种隐藏联系。另外,托克维尔的写作离不开一个对他本人及其作品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固定源头:17世纪的道德家(les moralistes);这里就要提到他与帕斯卡,或者更广泛地说,与冉森教派的关系这一问题(或者说,这一传奇)。

托克维尔

本书结合了背景研究与文本解读,因此并不是常见的文本改述或对其他评论文章的再评论。其目的是在作者给出的信息,提供的线索,和他的写作风格的基础之上,对《论美国的民主》进行阐释,即使作者总是以“面纱”示人,并且其言论散落在他的往来书信、手稿和同时代人的见证之中。通过发现文本不同层次的含义和作品针对的不同读者群,我们就能勾勒出托克维尔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就像爱德华·德·托克维尔所说的,“躲在帘子后面,用确定的事实引导”就意味着最后得到一个思维、理性和表达的产物。而作者本人也尝试着在这个过程中说服自己。

如果将这些多种多样的素材集中起来,我们就会明白,要完全抓住《论美国的民主》一书的含义,明智的做法是回到历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Lucien Febvre)对拉伯雷(Rabelais)的作品提出的问题上来:拉伯雷同时代的读者怎样理解他的作品?有哪些现代人的观点是他们想不到的?最重要的是,这些16世纪的读者“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了什么?”其实,我们贸然抛出今人的思考、感想、偏见未免冲动,毕竟作者的思想包罗万象。如果说这位名叫托克维尔的作者有意在“字里行间”向某些读者传达(有时也是无意的)一些信息的话,那就必须避免与时代脱钩的解读方式。2005年正值托克维尔诞辰200年之际,我们多少次在媒体上读到这句话:“托克维尔,我们的同代人!”

但是本书将远观托克维尔,而非将他当成我们的同代人对待。因为杰弗逊当总统时的美国和路易菲利普统治时期的法国并不肖我们当今的社会。另外,如果要想对他的时代与当代之间的距离有一个概念,那就可以从《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起读。托克维尔在这部分章节中谈及了文学、绘画、建筑、戏剧等。通过阅读这些评论家都避之不及的章节,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与他的时代,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时期之间的关系(他把他的时代称作为“民主文学”时代):他对艺术和表达方式的批评论调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有些遥远,显得颇为保守。然而,考虑到雨果、拉马丁、沃尔特·司各特、夏多布里昂等文学家,以及文学批评领域的维克多·库赞(Victor Cousin)和威尔曼(Villemain)等都在托克维尔的思考范围之内,他的这一态度成为了本书的关键所在。

然而,我们要明白的是,尽管托克维尔并不是“我们的同代人”,但也不能说他对理解我们的时代毫无帮助。事实甚至是相反的!将《论美国的民主》置于他的时代,还原当时提出的问题,有助于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我们到了哪一步”和“我们是谁”这两个问题。根据他的一个主要观点:“社会性的权威”(autorité du social,这一观点受到了拉姆内的严重影响),我们今天能够发现公民社会的崛起轨迹,以及向传统国家叫板,争取合法地位的社会群体的发展步伐。强大的舆论与国家,以及政府之间形成了竞争态势,成为社会对于国家的报复,而托克维尔则不停地将这一观点折射到对美国各个群体的分析中去。

《论美国的民主》

为了尝试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的所有含义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必须找到文章中隐含的大量参考内容。正是通过这些参考内容,托克维尔得以教育读者,或者针对与他同时代、世界观相互矛盾的不同党派展开论战,特别是右派的价值观与自由主义思想所推崇的价值观确实相互对立。因为美国作为一个新教、共和制和联邦制国家,在贸易和致富方面发展势头良好,非常适合为托克维尔所用,传播他的观点。我们要知道的是,托克维尔自从1839年进入议会,成为了一位青年议员以来,一直坚持要坐在左边,但并未完全如愿(他得到的是中间靠左的位置)。

既然我们想要勾勒出托克维尔作为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他在30岁时出版了《论美国的民主》上卷,五年之后完成了整部书),那么从他的生平着手,然后在文章中“发现”他的个人信息的蛛丝马迹似乎不是一个好方法:如果采用这种方法的话,作为解读者无非是对他所知道的内容作出肯定,证明其有根有据或是不尽准确而已。最好是采用相反的归纳法:试着从作者所说的话和表达的方式来理解他,了解他为了教育读者,对一些学说或思想所做出的回应(一般比较隐晦);以及,在本书的末尾(第五部分),我们将会检验我们已知的关于托克维尔作为作者和作为人的一切事情,是否能与他青年时代的环境、教育、榜样和反面榜样无缝对接。总而言之,我们面前有如此多的谜团,要知道谁是托克维尔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的思想与他关于制度、宗教、文学等方面的思考碰撞交汇。

论证框架

这就是本书将要遵循的简单流程。本书在最后的结论之前的四个部分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下一部分开始前的必要解释。我们将先从阐释民主概念的政论家(或者说政治学家)开始;然后请作为社会学家的托克维尔解释集体概念的逻辑形成;但是,我们分析的关键和他的这部关键著作的核心则在于他作为拉布吕耶尔(la Bruyère)和17世纪的其他理论家的支持者,从道德角度所进行的论述。在第四部分,我们将研究“在文学领域”的托克维尔,考察他是如何沉浸在文学的语言、写作方式和对话方式之中的,因为他认为文学带给了他生命力,缓解了生命的焦虑情绪。通过分析托克维尔作为政论家、社会学家、道德家和作家的每一面,并还原他与基佐之间的竞争关系和他从夏多布里昂处得到的启发,我们将考量托克维尔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的大问题:未来将是对权威的考验,权威将受到崩塌的威胁,而新的权威形式正在经历这种考验。托克维尔将这一关于权威的问题放在了各种领域进行考察:宗教、公民社会、文学、家庭——不仅仅是国家。也正是为此,托克维尔在美国之行期间百般犹豫,在从美国回来之后,才决定把这一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思维方式的总和称为“民主社会状态”。而这一状态所产生的权威是独立于政治范畴之外的。

托克维尔想到“社会性的权威”这一概念,是受到了拉姆内的启发。这一以横向方式存在的特殊权威形式产生了多种后果,它有利于群体内部的团结和身份认同,却对个体自主、个体与国家的多样性和判断自由有破坏倾向。依此来说,托克维尔作为政治学家、社会学家、道德家和“钟情文字表达的人”,说的一直是同一件事,只是折射出来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民主”作为全新的权威形式和前所未有的专制主义的原材料,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的思想。1835年出版的那卷书中有一句很值得回味的话:“民主共和国使专制主义非物质化。”

1844年,在他为国会演讲写的大纲中,托克维尔深深地相信,并且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各种权威肆虐社会环境、各种阶层、家庭内部和政治环境之后,我们的精神和道德世界也变得无法脱离权威而存在。如果缺少这种权威的话,它就得出现在其他我不希望的地方,或者在一种新的等级制度中,又或是被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所掌握。如果我们废除一切信仰的话,就必须出动士兵和动用监狱。”然而,对信仰的需求(与拉姆内所持的观点一致)却非常模糊不清:各类民主形式能否在采纳强势的信仰的同时,给予个人更多的自由呢?托克维尔从这点出发,详述了他对美国的宗教的思考。他把后者称作为一种政教分离国家的强势政治。关于权威的问题是托克维尔对宗教的思考的关键:“当宗教和政治都不再形成权威时,人们很快就会对这种毫无约束的独立感到害怕。”

《旧制度与大革命》

关于权威及其各种形式的问题对于托克维尔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甚至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核心内容中再次觅到其踪影,即在他十分隐晦地批判作为杰出的历史学家写出了《法国文明史》(本书第五部分)的基佐之时。最后,关于权威的问题在忠君派内部,也就是在专制主义文化与贵族自由主义观念之间造成了分歧。我们今天对此已没有多少概念,但这一分歧在死于大革命的断头台上的马尔泽布(Malesherbes)的继承者们中间十分活跃。它成为托克维尔本人的思想的另一关键,并且也许是他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实在没有必要像那些评论家们所做的那样,在1835年和1840年出版的两卷书与那本关于大革命与旧制度的著作之间树立铜墙铁壁:在他的新著作中,托克维尔对自己更加了解,并且延续了自己之前的思想。

我们当然没有必要刻意研究这“两个民主”的分裂或相互区分的原因,虽然这对研究托克维尔的专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话题(这十分合理)。这个问题从我们转向调查关于权威的问题开始,就应当重新得到解释。我们因而要认真考虑一个事实及其所有的后果。这个事实就是,托克维尔相信存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于民主来说特有的专制形式,一种他所谓的社会“对自身采取行动”的方式,还有一种专制主义在历史中的“回归”,而通过这种“回归”,传统的起监护作用的国家则能够找到一种新的合法地位。旧制度与新制度的融合,或者说旧制度寄生于新制度之中,这一问题是一个既晦涩又神秘的现实,托克维尔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其的探索。这个现实也是他的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所说的他的谜样的阐述方式的源泉。

我们提到的研究主题既然如此之丰富,那就不能少了托克维尔对于阿尔及利亚所持的立场的分析。我们拥有的材料非常翔实,包括大量笔记和信件,还有报告和演说稿,这些都足以用来完成一部杰出的著作。同样地,我们也必须将托克维尔和古斯塔夫·德·博蒙关于监狱和苦役的分析和调查放到一边。另外,我们主要偏向于托克维尔在写作《论美国的民主》时,与法国方面的往来信件,阅读文本,和他与他的时代或和17世纪和18世纪所展开的秘密对话,而美国方面则是我们无法调查的,我们也不打算赞扬托克维尔对于美国的分析是多么地精准。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本书研究的对象是《论美国的民主》,包括其与《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关系,并且我们假设这一研究足以勾勒出在知识、心理和精神三方面维度的托克维尔。本研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

《托克维尔:自由的贵族源泉》

 [法] 吕西安·若姆 著

马洁宁 译

三辉图书/漓江出版社

ISBN : 978-7-5407-7957-3

本月上架

一部关于托克维尔及其民主思想的当代指南

2008年法兰西学院弗朗索瓦·基佐奖获奖著作

托克维尔是一个谜,他的出身为他带来了贵族姓氏,而他的思想则让他心属自由。

作为托克维尔思想评传,本书有着极为清晰的问题意识:托克维尔为什么写作《论美国的民主》?围绕这一问题,若姆深入分析了《论美国的民主》的文本,结合大量托克维尔未发表的信件、手稿和笔记,针对托克维尔“民主”的多层含义,一一剖析了托克维尔作为社会学家、道德家以及文学家的不同侧面。

若姆令人信服地呈现出,托克维尔是一位摇摆不定的民主推动者,他试图适应民主潮流,同时又怀念其植根的贵族世界——他相信为保护民主下的自由,就有必要保持贵族的价值观。若姆认为,托克维尔最重要且最有原创性的思想,就是认识到民主将带来的新的、隐形专制的威胁。就此,若姆将托克维尔归入诸如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等“怀疑大师”的行列。

点击 阅读原文 到豆瓣标记想读

编辑 | 蟹小谢

社科同文馆ATS
阅读 翻译 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