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长城SOUO的S2000正式上市了,这个2.0升8缸水平对置发动机+8挡DCT变速箱的动力技术实在是太秀了。这种炫技行为不一定有很好的销量,但是消费者哪怕看看参数,就觉得很满足。
汽车史上有很多量产车型是厂家的炫技之作,有个性、有突破性、有趣味性,但由于它们与主流需求太不匹配,所以注定无法长久,如昙花一现,留下了令人惊艳的背影,然后变成记忆里的一个个“真香”。
最近几年的国产新能源车当中,已经出现了几款非常炫技的作品,比如仰望U8、极氪001FR、理想MEGA、MG Cyberster软顶敞篷版,还有即将开售的小米SU7 Ultra等等。
它们都是值得肯定的好车,基本上把厂家的最高水平发挥出来了,但是它们肯定无法占据主流市场,量产能坚持多久,不好说。
今天的这辆车,也算是一辆厂家炫技型的作品,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它的好评爆发。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厂家已经不生产此车型了,看起来已经“昙花”了,这就是MG4 Mulan四驱性能版,海外名叫MG4 EV XPower。在英国售价£35000大约折合人民币32万元,价格几乎是国内的两倍,关税非常高。欧洲很多车评人对它的评价已经没法再高了。
为什么MG4 XPower会出圈,我想首先是它的人设太勇敢了。
各个品牌的新能源车,在轿车、SUV、MPV等等各种家用车型里,都争得很凶,比零百,比圈速,比续航。而在纯电小钢炮这个圈子里,各大厂家仿佛达成了一种默契,都不争了,因为这个小钢炮车型从燃油车开始,就是叫好不叫座的一类车,好开的小钢炮,成本都很贵,再以纯电身份参与到价格战里,摆明了稳赔不赚。在此情景下,还敢搞纯电小钢炮的车企,那是真的头铁。
其实我已经关注MG4这款车很久了,当时的名字“木兰”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个成长型大女主的人设,套用给一辆紧凑型两厢车,或许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潜在女车主。但是实际销售过程中,这款车(尤其是双电机的版本)凭实力收获了很多男粉丝。
先前虽然有车主愿意借我们路试、测试,但却不愿意卖。当时这款车是在诺诺内部验车流转的各个环节中,口碑极好,尤其是它的运动性能,在诺诺员工团队里面几乎0差评。
体验过它日常行驶的各种工况之后,我们都觉得非常值得多收几辆给粉丝们玩玩。但是由于这款车的保有量特别少,收购组迟迟没有遇到合适的二手车源。
我想可能这款车可能有很多朋友还不太熟悉,所以这篇帖子尽可能全面地去介绍它,顺便给大家聊聊为什么诺诺团队的同事们对它0差评。
作为一辆非典型性新能源车,MG4的第一个闪光点很奇怪,是它用料“特别抠”,保留了许多实体按键。比如,它的所有车门都是固定式的机械门把手,两前门有无钥匙进入功能。看起来不如隐藏式的高级,不如隐藏式的漂亮,但是这种门把手确实比那种Blingbling弹出的门把手便宜很多,也比那种按压式的隐藏门把手用起来更方便。厂家为了降本,但是用车的时候反而觉得这样更顺手,而且还有好处,后面会详细说。
还有车内的功能布局很传统,这一排实体按键实在是太良心了。它其实是有语音控制的,但是说一句“你好名爵,打开空调”,不如用手点一下更快。
方向盘,也是手动调节。
要调整后视镜,居然得用手!但是好喜欢。
还有机盖开关、手套箱等等,就更别说了,它是真“抠”啊。
后备箱,当然也不是电动的。掀背式两厢车的结构,天然优势就是后备箱的空间很大,载物能力很强。座椅折叠之后,地板还算比较平整。
下层收纳盒含有补胎液和气泵等工具。其实很多车的后备箱里都有这种固定坑位的设计,很有条理,而且不会出现异响。细节好评!
说到轮胎了,顺便说说这辆MG4的车轮部分吧。这是我觉得值得咱们车主朋友们投入一点小钱的地方。
原厂配的是普利司通专供新能源车使用的Enliten低滚阻轮胎,尺寸235/45 R18,和初代A45、M140i等车的标配尺寸差不多。看到这里的朋友可能会问,一辆买菜车,有这个必要吗?
我实际路试下来,这套轮胎日常驾驶完全够用了。比如,路口转弯只要别太激烈的话,还是可以抓得住的。但是如果我是车主的话,按惯例肯定先来四条半热熔,我常用的品牌,235/40 ZR18的半热熔目前600多一条,为了428匹马力的它能带给我更大的快乐,当然也能有更好的安全性,这点小钱很值得。
再说说这辆车的操控。之前我们曾经用同款车型做过视频节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搜帖子。另外还有车主换了半热熔胎其他全原厂的条件下,去赛道小试了一把,成绩快得令人惊讶,大家也可以去搜搜帖子。
可能大多数车评老师测试新能源车的关注点在于电耗、舒适性、功能性等等,我在路试新能源车的时候特别关注它们的操控性能,我有一个很小众的观点,就是操控性能越好的车,可控性更高,在日常驾驶状态下,相对的就更安全。
比方说我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前方需要避险,我要紧急变线,但是不能制动,此时悬架侧向支撑够不够,转向角度准不准,四轮的动力分配是否合理,抓地力是否充足,重心转移是否迅速,这些东西其实都很影响驾驶安全。所以为什么家用车也要搞麋鹿测试?主要的出发点是安全,而不是“好玩”。
我们单位每一个路试这辆MG4的同事,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Sport模式,所以我一上车就是这样的。这就对了,MG4双电机版本这款车的底盘调校就是为了这个模式而生的。
它的悬架风格是偏硬朗的,而且没有可变悬架,比市面上90%的新能源车都要硬。不过避震器的行程并不算短,所以通过颠簸路面的时候会有一个更缓和的过程,开车遇到坑坑洼洼还不至于产生那种强烈的、被上下拉扯的感觉。
我个人主观最喜欢这辆车的一个细节就是仪表小屏幕。虽然它不够漂亮,但是却把实用主义发挥到了极致。我开车的时候不需要知道很多信息,挡位、车速、油水温度、油耗/电耗、里程,差不多就可以了。
这一巴掌大的屏幕,实在是太妙了。不论怎么调整方向盘位置,都不用担心方向盘挡住屏幕。
虽然它是有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但是如果短途驾驶,且确定是自己驾驶的话,最好关了,不然雷达很敏感,滴滴的报警声可能影响司机的发挥。
这辆车的能耗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我和同事们各种工况测下来,有的时候15~16度,有的时候25~26度,我觉得要低的话还能再一些,要高的话可能会高得很离谱。
64度电池,如果日常休闲一点,平均速度24km/h,百公里15度电,那么理论上满电续航大概是426km。当然还要考虑到实际的各种损耗,所以300大几十的续航还是可以跑到的。一般城市通勤用车,每周充一到两次电就够了。
快充官方标定的0.38小时,也就是23分钟左右,电量到80%,按照百公里20度电计算,能跑250km左右,再保守一点,200km应该没什么问题。偶尔去附近的城市自驾游也足够了。
在驾驶方面,MG4还有一些特色值得聊聊,就是它在比较激进的驾驶过程当中,和大多数燃油小钢炮很不同的地方有两点。第一,它的重心很低,而驾驶坐姿和视野都与日常买菜车差不多,而大部分高性能燃油车,发动机前置,为了让重心更低,所以设计的时候只能压缩纵向空间,而且为了达到更好的前后配重比例,驾驶员的座位一般会偏后,这样视野就很难开阔。但是纯电小钢炮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重心本来就低,所以驾驶员坐姿高一点也没问题。
第二,MG4前后两个电机的输出功率差不多,150kW/165kW(48:52),而大部分的双电机车型,比如极氪X的双电机版本,总功率也是315kW,但是前后电机的功率分别是115kW/200kW(37:63),现代IONIQ 5N是175kW/303kW(37:63),Model 3P是137kW/265kW(40:60),SU7 Max是220kW/275kW(44:56)。从数据来看,MG4在前后轮动力分配(48:52)接近于第一代AMG A45上面的4Matic(45:55),而37:63的比例其实更接近于宝马的xDrive,40:60的比例接近于奥迪的Quattro。所以吴越大王说这辆车开起来很像静音的A45,确实A45在相对平缓的驾驶当中,就是这个感觉,确实没错。
不过有些情况下MG4和A45的体感差别很明显。对于燃油车来说,50:50的分配,一是会在弹射起步的时候前轮挠胎,另外就是入弯推头,所以后来的4Matic+,也就是第二代的A45S上面用的新系统,提高后轴的分配率,也是为了更有利于操控。
现在高功率的电机已经没有太大的技术障碍了,大家买纯电车的时候如果对马力没有什么直观的概念,想从一大堆参数上判断加速的体感,该怎么办?我有个习惯,不是看马力,而是看这辆车的推重比,然后再开始想象,这样试驾的时候心里误差会小很多......顺便看看MG4 双电机版的这款车的排名。以前有个说法,说GK5是买发动机送车,这次轮到MG4了,双电机这个版本完全是买三电送车。
MG4能排在这个位置,还得益于它的体重,整备质量只有1.8吨,跟燃油车比没优势,但是放在纯电车里,它算是非常轻盈的了。毕竟大多数人追求的人车合一的操控感,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和惯性作斗争,而影响惯性的只有质量,SU7 Ultra原型车也是斥巨资搞轻量化,拼命减重到1.9吨,才拿下了纽北四门电车的最快圈。
这里插两句,很多人说这个定语太长了,我的车也是我们村跑纽北最快的新能源车。“四门”这个定语有那么重要吗?我觉得很重要。
与方程式或者类似车型相比,四门结构代表这辆车的下压力主要是靠机械下压力,或者说是机械抓地力(自重、轮胎、悬架),空气下压力的占比是很小的。SU7 Ultra原型车那个尾翼在350km/h时才有285kg的下压力,速度越低提供的下压力就越小。从贝勒爷那边引用一个例子,对比了两辆GT房车和一辆类方程式赛车(Radical SR3)的下压力。
而从资料来看,这辆自重只有600kg的Radical SR3,下压力在100km/h的时候就有150kg,而在200km/h的时候竟然有600kg的下压力。很显然两款GT车在弯道中,尤其是低速弯中,更多依赖于机械抓地力,空气下压力的作用相对而言就比较微弱。而四门车型比GT更是如此。因此SU7的这个特点是有必要被突出的。但是宣传方面对这些内容讲的不够直白,很多人没get到“四门”的意义。有一点点遗憾。
像这种尾翼最大的功能是提升气势。咱们的车子99.999%还是靠机械抓地力。而且,很多车型根本到不了讨论下压力的程度,哪有什么200km/h过弯的机会,还是先把轻量化做到位了再说吧。
MG4的“抠”,反而成了它轻量化的优势。各种原始的机械开关,比电控开关轻多了。轻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但是轻也有弊端。小车,轻量化,且控制成本,必然在降噪方面比较薄弱。跟诺诺自营车里常见的中大型纯电车相比,MG4的风噪和路噪更大一些。但如果还是跟燃油车相比,那还是安静多了。
前车主一年多的时间里开了两万多公里,车况、成色都非常好,全车金属面检测下来是原厂漆状态,底盘状态也很棒。
说到它的停产,让人感觉非常遗憾。国产新能源车数量品类都很多,但是像这样特征鲜明的小车太少了。难得出现了一款这么出彩的电动小钢炮,竟然就这样匆匆忙忙下线了。我总感觉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当燃油车玩家开始转头寻觅有意思的电动小汽车的时候,这辆四驱版的MG4一定会被大家记得,而且会被反复提起。所以我预感它的保值率,将会很稳定。
要问小钢炮有什么好,去山里来一次自驾游就明白了。二手小钢炮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便宜。这辆MG4,428匹双电机版本,新车指导价18.68万元,已经很便宜了,这辆二手车的价格更低。个人沪牌一手车,已经退牌到诺诺公司名下,随时可以过户。这款车的车源极少,感兴趣的朋友速速来试乘试驾吧。
车辆信息
车型:MG MG4 EV 2022款 460km 四驱性能版
续航里程: CLTC:460km
变速箱:自动
上牌时间:2023年6月
表显里程:2.37万公里
售价:见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