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四川经济网 ‖ 整理编辑:大西充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农促旅,以旅兴农。近年来,西充县把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推手,坚持“精品化打造、片区化布局、产业链带动”发展理念,形成了农业打底、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多业融合的全要素发展格局,让“农、文、旅”融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天马山农业基地,游客在采摘柑橘(衡欢 摄)
眼下,正值柑橘成熟时节,在西充县关文镇红岩山水种养殖专合社农业基地,拾山湖水碧波荡漾,沿岸橘林果满枝头,星空民宿浪漫唯美……每年柑橘成熟时,此处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爱媛38’果冻橙最近正值最佳品果期,每天都有来自县内外各地的游客采摘、购买,生意火爆。”该合作社负责人杨磊介绍,“我们的柑橘品种丰富,错峰成熟,目前种植早、中、晚熟各类柑橘100余亩,每年采摘期从11月持续至次年4月。”杨磊告诉记者,基地年产柑橘25万公斤,其中30%都是被游客上门采摘带走。
为了增强游客体验感,2019年,杨磊在柑橘林旁建起“拾山湖·滨水栖居”民宿,同步发展餐饮、垂钓、研学等,一系列创新旅游业态和贴心的人性化服务,让该合作社延长了“采摘经济”链条。
“这里风景很好,有吃的,有玩的,每年这个季节我们一家人都会来住几天,呼吸新鲜空气,体验采摘乐趣。”家住南充城区的李女士说,优美的自然风光、特色的采摘活动、完善的配套服务是吸引她成为“回头客”的重要因素。
柑橘产业蓬勃发展,农旅经济欣欣向荣。该合作社是西充县“产业+农旅”融合发展的代表之一。近年来,西充围绕“东桃西橙、南薯北禽、全域粮油”的现代农业发展布局,科学规划龙滩河流域晚熟柑橘产业园区等柑橘产业基地。通过连续举办“品果节”“橙花节”等文旅活动,持续打响西充柑橘品牌,激活文旅消费市场,赋能乡村振兴。
11月以来,全县10.4万亩成年挂果柑橘林陆续挂满黄澄澄的果实,饱满多汁的柑橘将乡村“采摘游”热度拉满,奏响丰收乐章。
莲池镇天兴桥村文旅活动丰富多彩,游客纷至沓来(衡欢 摄)
初冬时节,来到西充县莲池镇天兴桥村,由民居改造的草木染作坊、傍水而建的星空露营地、农田内的木屋咖啡等让人目不暇接,围炉煮茶、营地BBQ、田园音乐会……这些时下流行的文旅元素在该村一齐呈现。游客三三两两,或拍照打卡,或休闲观景,一片温馨惬意。
曾经,天兴桥村大部分在家村民都是留守老人,如今的变化,离不开以“90后”杨兴为代表的一群“新农人”——“老疯杨”团队。1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充分利用乡村现有资源,建设以研学农场、农事体验、民宿接待等为主题的农旅产业园区,共同打造“治愈小村”,寻找心中的“诗与远方”。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们让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建设具有特色的农业、农旅、文旅项目,一起把乡村建设好、宣传好,让乡村更美丽。”杨兴说。
于是,团队中热爱美食的任成松,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结合西充特色美食,办起了“充国蒸笼宴”,吸引县内外游客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体验乡村文化;训犬师朱海涛在村里开起了“萌宠学院”,为游客的宠物犬、救助的流浪狗进行专业训练;热衷传统技艺的返乡青年杨飞、杨维忠等开设了非遗体验乡村研学项目,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蓝染、竹编等传统技艺,把保护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
依托充满正能量、治愈人心的乡村短视频,物美价廉的有机农产品等,如今“老疯杨”在全网拥有1400万“粉丝”。天兴桥村一个个特色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线上“流量”变线下“留量”,丰富了该村旅游业态,同时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灵活就业3000余人次,使乡村“颜值”变富民“产值”,也让无数游客纷纷走进乡村、爱上乡村。
旅游使文化更具活力,文化让旅游更显魅力。作为四川省文物大县,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西充,孕育了“诳楚存汉”的纪信、“蜀中硕儒”谯周、“文坛宗伯”马廷用、“诗书双绝”黄辉等风流人物;遗存了张澜诞生地等60余处国省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传承了祥龙板凳龙、剪纸、嫁歌等43项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该县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文化铸魂,西充念好‘农’字经,打好‘旅游’牌。”西充县文广旅局局长程芳介绍道,该县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自身优势,走有机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拉长农文旅产业链,让园区变景区、村庄变公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西充已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四川首批全域研学试点县等,有涉旅企业30余家,2万多名群众参与旅游产业,年均接待游客6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