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5】上海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的荒谬

2024-11-07 13:44   上海  


 这个学期,第二次周测某学校考察了一个比较冷门的《水浒传》的人物称号,很多学生都连连叫苦,说为什么要考察这么冷门的人物形象啊 ?

学校一开始也是一个错了扣2分,四个错了就是要扣8分的,可是学校也发现问题了,觉得这种记诵性质的,又是这么冷门的,扣分太多了,最后改成了扣1分,呵呵,可是批卷子的时候前面的同学明明扣了2分一个的,后面的就扣了1分一个了 。

总之,有点扯淡 。

那就来说说名著导读吧。

很多学生压根就没有阅读《水浒传》甚至连电视剧这种了解基本情节的都没看,上来就直接背诵考点,考点也只想背诵那种比较常考的高频考点,那就不奇怪为什么错误那么多了 ,毕竟总会考察比较细节和冷门的啊。

《红星闪耀中国》也是如此,先不说这本书的 内容质量,先说这本书大家看没看的问题,浏览一下,算是看了的,了解大致内容的,但是一遍毕竟记不住,考试还是会错的,看了两遍但是不梳理照样不会做题,因为现在考察很细节甚至很冷门。

于是不读书的同学,或者读了书籍但是不愿意梳理整理和背诵的同学,临近考试了各种背诵考点,可是因为有些学生一遍书籍也没看,死记硬背,考察到很多细节的时候,还是不会,这样子,考前狂背的作用就是安慰功能,让自己不要那么焦虑,做一点无用功,让自己不至于那么自责而已。自己欺骗自己而已了。

因为根本没有用啊 。

现在看到很多学生不细致看名著本身,而是考前狂背知识点,背诵了有些也回答不上来,天天自我安慰还是照样背诵,本末倒置 。这真的很荒谬 。

这些做法都是违背了基本的文学规律和人本身的认知规律的。

那么名著导读如何学习呢?要不要看完整的书籍呢 ?

我的回答是肯定要看的,即使时间有限,也应该看完整一遍的,因为不读书,不知道内容,灵活考察或者细节考察的时候绝对是一抹黑的 。

那么有些学生也说了,可是我看了之后,我还是不会作答,为什么呢?

因为即使看了,还是需要梳理考点的,还是需要梳理情节的,还是需要背诵文学常识的,还是要学会文学赏析 ,这些基本的不是看了,就直接会了的 。而是要有一个文学赏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让别人总结好直接给你,而是自己梳理最好,最后通过老师纠正或者纠错等,练习也可以问老师多要。

所以名著导读的学习顺序应该是如何的 ?

第一 :首先,学生不带有任何他人解读地看完全部的名著 

第二 :如果有时间,就细看第二遍,第二遍看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内容上的一些梳理和概括等,尤其是人物描写的考察,比如《红星闪耀中国》里面的一些人物描写,比如《朝花夕拾》里面的一些人物描写等 ,还有一些最基本的情节梳理,比如《水浒传》的情节梳理,我知道网上一大堆情节梳理的知识点,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学生不自己梳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那么是记不住的,是死记硬背的 。这是在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的。

第三 :其实很多学生不是不看,而是看不懂,比如初一年级的学生看《朝花夕拾》大部分的学生都看不懂,一方面是历史背景不同,一方面是这种思想比较深刻的书籍,本质上还是需要大人带领着阅读的,我个人是觉得如果家长没有时间一步一步陪读,那么可以找外面的老师带着孩子阅读,也可以报班阅读等,但是一定要记住,这个班级一定是阅读和考点结合起来帮助孩子阅读的,不是孩子没读完,就直接打印考点背诵,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的 。也不是读完了就没事了,不总结考点不做练习,这是无的放矢的行为,也是耽误孩子的学习正确的做法就是阅读本身+阅读赏析+考点汇总+练习巩固

正确的做法是学生先自己读一遍,圈画不懂的地方;接着老师一段一段时梳理,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包括深意以及知人论世的背景等,最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梳理情节和人物形象,包括文章的主旨部分,最后老师总结考点并且通过练习的方式考察落实等(学生有时间其实也是可以梳理的),这才是完整的逻辑链条,千万不能直接就是背诵考点,什么也不理解就直接背诵考点,会伤害学生的兴趣,会浪费学生的光阴,会看似有用实则无用功劳 。

而学生最起码细读了文章,体悟了文章,感悟了文章,一方面提升了理解了,另一方面针对考点的掌握也更加扎实。

真的不忍心看到市面上这么多不遵循学习过程和规律的荒唐行为,也很愤怒看到这些荒谬的现象,不管是任何场域的教书先生,如果事业要做得真的专业,坚守专业底线永远是正确的。




到处诗境随时物华
①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②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③个人记录,有资料分享,也有教育心得,也有生活随笔,遵循内心随机发,介意勿扰。取关随意 ,来去自由。伸手党勿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