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
培根铸魂
悠悠闽江 巍巍尤溪
与冬相叙 不负遇见
在水都的校园里,大思政教育已不再囿于课堂方寸之间:苍翠的大榕树下,农场的田埂旁,食堂的体验中,研学的过程里,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是鲜活的育人场景,它们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一场关于福州江南水都中学思政育人沉淀与思考也在悄然而至……
福州江南水都中学党总支始终将学校党建工作目标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相融合,将学校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统一,努力搭好立德树人大舞台,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解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
会议伊始,周燕春老师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和解读了文件中的七个内容要点,强调全体成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刻理解“大思政课”的丰富内涵,着眼实践教育,善用一切社会资源,形成思政教育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从而增强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效果。
《发挥课程育人的关键作用,提升思政课程建设质效,推动学校大思政工作内涵发展》
李碧珍老师提到各学科要利用教材挖掘、整合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加强学科思政建设的课题研究和总结,提升思政课程建设质效;创立学科思政育人教学模式和品牌,例如艺术教育的“大榕树”下的美育品牌,依托地理历史专用教室开展学科特色活动;在行走中落实学科思政育人,在宣传报道中拓宽课程思政的影响力。
《奏响思政育人三部曲》
林诗音老师提到思政课是关键课程,思政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打造过硬本领,紧扣“八个相统一”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深入挖掘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故事的资源,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打造思政金课。同时思政教研组要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如围绕“三位一体”模式推进思政课建设,数字思政教育等加强实践研究,提炼思政品牌特色。
《让德育工作焕发生命“活”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徐剑伟老师提出要在“活”字上下功夫,突出实践导向,建设“活”教育和“活”课堂。从内容上,扩大思政课堂的“半径”,挖掘学校及周边的场馆的思政育人故事,让思政教育接地气、冒热气;从形式上,要强调学生主体参与“行走的课堂”,重在体验、感悟,利用学校特色的水都之星评选、志愿服务文化节、体育节、劳动文化、食育教育、研学实践等活动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家校共育聚合力,携手同行护成长》
今年我校获评福建省第四批家庭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家庭教育也是我校思政德育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温惠燕老师提出我校将继续突出组织体系,坚持党建引领,牵头家校社等,筑牢协同育人服务网;通过和美讲师团、家长成长工作坊等形式提高家长参与度,打造家校共育主阵地;突出整合资源,打造校社共育生力军;突出家庭主体,构建家庭教育心课堂四个方面积极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共画学生成长“同心圆”。
最后党总支书记杨立华作总结发言,他结合学校《中共福州江南水都中学总支部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学校“大思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的内容提出了十大思政重点任务,明确了任务内容和负责处室,责任落实到人。他强调要继续构建思政大格局、大师资、大阵地,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党建领航,构建育人“大格局”
党总支书记带头抓大思政工作,成立大思政领导工作小组,以机制和力量抓大思政建设。发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等形式,让铸魂工程融入和内嵌到学校工作各环节。
队伍建设,培育教学“大师资”
思政教师与思政导师结对子
通过岗位大练兵、专题研讨,结对子培养等方式建立一支以思政课教师为关键、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其他科任教师为延伸的可信、可靠、敢为、有为的“大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入挖掘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德育功能,推出一批有品质,学生喜闻乐见的大思政课程,纵深推进学校课程育人。
行走课堂,建立教育“大阵地”
探索学校特色主题活动品牌,运用实践研学方式,利用网络平台,依托本地思政资源,逐步构建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思政教育学习“大平台”,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增强“沉浸式”的教学体验。
“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过程参与、全员参与、全时空构建,福州江南水都中学将继续凝聚育人合力、建强育人格局,做好“大思政课”这个“必选项”与“必答题”,更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供稿:党 办
编辑:魏秋双
初审:周燕春
终审:宋 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