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温暖底色,再筑安居乐业的家园|我们的人民城市·红旗样本

政务   2024-11-05 17:16   上海  

城市,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是百姓拼搏奋斗的根基。


在普陀区红旗村“城中村”改造历程中,关于城市如何重建、人民如何更好安居乐业的命题纷至沓来、不胜枚举。“城中村”改造是项民生工程,尊重民意当是要义,细致关怀不可或缺。征地拆迁中如何公平分配?安置房建设如何托稳百姓“安居梦”?集体经济组织如何探寻转型发展?答案不一而足,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为了人民。


一枝一叶总关情,让城市建设于细微处尽显温度,红旗村的故事写满了温暖的底色。


动迁安置房


公平分配:敲开敲不开的门



经济利益可以说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红旗村地块涉及集体资产和村民利益,经营主体权属关系非常复杂,存在大量租赁户。加之因城市化带来的基础设施、交通区位条件、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变大大增加了周边土地的价值,“城中村”集体用地成为各方利益角逐的焦点。

“最初,压力非常大。”时任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方星坦言,“但我们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先是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再进行地毯式走访,上门做宣传解释工作,听听村居民的意见。”

为制定出科学的补偿方案,综合整治工作组连开了21次专题会,修改了12稿,最终文字量接近52万字。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阳光动迁,指挥部设立信息查询屏,每天都会有村居民前来查询动迁面积认定、安置房源、评估情况和动迁进度等信息。工作组还针对家庭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类型推动签约,只为满足群众利益最大化。

红旗村有这样一户人家,仅安置对象就有7个家庭共26人,很多成员人在外地。兄弟姐妹聚不到一起,在征收补偿面前又互不相让,始终不肯签约。区第二征收事务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奚洁回忆,“好不容易将26人聚齐,我们从1000多套房源里选择并列出各种可行的方案,经历了8个多小时的讨论,这户人家最终互相让步,矛盾逐渐化解,最终在第6次协调会上成功签约并很快搬迁。”

敲开敲不开的门,感动松不开的口,事实证明,真心实意为群众利益着想,真情总能融化群众的心。


安置房建设:打造有情怀的家园




搬离曾经的家园,红旗村的村居民将落脚何处?

实际上,红旗村地块在改造的规划伊始,就拿出47亩土地作为动迁安置房,建设7.8万平方米安置房“申兴华庭”,由此,红旗村的村居民得以享受原拆原建待遇。

安置房从2015年5月25日开始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建造1011套住宅。随着动迁安置房的第一根桩基打下的,还有村民们亟待安定的心,“国家现在政策这么好,实行就地安置,还能改善现在的住房条件,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大家看着这些房子一天天地“成长”,对动迁没有了后顾之忧。


动迁安置房开工建设

居民们看着安置房不断拔地而起


“我们做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和居民访谈,通过大量的、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心中的规划蓝图从模糊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对时任中环集团副总工程师兼设计招采部经理谢正良他们团队而言,眼下面对的是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给居民们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空间,而对红旗村的人们而言,这将是他们未来的安身立命之所。

“一定要知道居民们是怎么想的,需要什么。”从最初规划、户型设计到设备配备等,谢正良将此宗旨贯彻始终。考虑到动迁居民多为当地村居民,相互之间熟悉度很高,相比楼上楼下都不认识的商品房邻里关系,他们更需要互相交流的空间。“对此,我们试图再现村口、巷口的生活场景,打造除了房间之外的第二客厅即五大主题乐园。”谢正良说,针对动迁房常见的分房选择矛盾,他们更加强调各个维度、各个区域景观的均好,尽可能让更多居民做到推窗见景。

红旗村动迁安置房景观分析图


“申兴华庭”还荣获了2017年度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奖项的背后是对城市发展和群众利益的兼顾,是厚植人文情怀的规划设计和村民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集体经济改制:不能让老百姓吃亏



红旗村改造,是民生,也是民心。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集体土地被征收,集体经济数十年来的支柱产业被拆除,如何保证村民利益不受损,甚至在改造过程中受益?关键是建立可持续造血机制。


“一方面我们以入股的形式,参与获取真如境项目的开发收益;另一方面,我们按成本价回购了一栋写字楼,开展经营管理。”在红旗村村集体经济组织上海兴隆实业有限公司书记、总经理归志华看来,集体资产借助改造的契机提升了产业能级,村民也成为可持续造血机制的一环,这无疑是农村集体经济转型较为成功的案例。


红旗村集体资产回购的“中海中心”C座位于真华南路南郑路口,紧邻山姆商店和海纳公园。写字楼又名“鸿企中心”,“鸿企”二字正是取自“红旗”谐音。这是红旗村改造项目中最早交付的超高办公楼,也成了村民如今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之一。


考虑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高端商办管理经验,兴隆公司委托中海地产商务管理团队为“鸿企中心”建立专业运作模式并为村集体培养人才团队,为后续招商运营提供保障,相当于村集体的服务商。


“我出生在这里,‘根’在这里,所以想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原红旗村村民方瑞琦留学归来后曾在大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恰逢村子转型急需帮手,他果断辞职,回“鸿企中心”当一颗“螺丝钉”。


目前,“鸿企中心”在职的有100多人,都是原红旗村村民。邻居变为同事,大家劲往一处使,共同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当年,我们红旗人一步一个脚印,把小平房变成写字楼。现在也能向前迈步,将写字楼打造成区域产业新高地。我们的目标是3年出租率达到90%。”谈及后续招商,归志华信心满满。


中海商务办公楼群


记者:张成妍、陶钦忆

编辑:黄湄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国际金融报》头版头条报道:三张名片的含“金”量

 普陀区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阳光社区”打造温馨“数字家园”

 轻松预约,环境更宜居!这个居民区建筑垃圾清运有妙招

 【活动】公益电影《1921》明日十点开抢!

 “三网融合”撬动数字化转型,让城市更加智能、智慧

上海普陀
忆苏州河沧桑巨变,赞好生活多姿多彩。这里是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帐号,真诚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