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微广播】红色故事丨青山的守望

民生   2024-11-15 15:16   黑龙江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主  播:超 然

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营斗村的马家山罗家溪峡谷,有一座依山而建、庄严肃穆的“岩连宁义坛”。逢年过节,附近的村民们都会怀着崇敬和感恩之心,自发前来祭奠先烈。

“岩连宁义坛”埋葬着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在龙岩、连城、宁洋一带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承载着一段烽火燃烧的红色记忆。


1934年4月,中央苏区正处在第五次反“围剿”的紧张时刻。中革军委派出红八团、红九团等几支红军独立团挺进敌人侧翼,在闽西山区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主力开始战略转移。彼时,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倍的兵力,开始对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动“清剿”,所到之处民不聊生,五百多个村庄毁于一旦,四千余户村民家破人亡,一时间“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面对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奉命留守的红八团、红九团开始在闽西及周边开辟根据地。红八团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红九团建立了岩连宁县革命委员会,他们采取游击战术,舍身投入到艰苦而持久的反“清剿”斗争中,有效钳制和消耗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兵力,有力掩护和策应了主力红军战略转移。


1935年4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后,红八团、红九团等红军队伍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建立和扩大游击据点,击退了敌人多次“清剿”。1938年春,经过三年苦斗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背负民族大义北上抗日。


三年反“清剿”斗争中,红九团在岩连宁一带有近千名战士牺牲,红军遗骸散布山林。营斗村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当地群众怀着崇敬、感恩之心,发愿为红军战士建一座“义坛”。1939年,老游击战士邱观明、马妙仁等人自发组织村民建设“义坛”。每天天刚亮,他们便背着水壶、干粮和棕片,踏上寻找遗骸的路程。日复一日,他们翻越几十个山头,足迹遍布岩连宁地区的每一个角落,直到1941年冬,才将数百具遗骸包裹完毕,葬入罗家溪峡谷的墓冢,建成“岩连宁义坛”,并在墓前搭起竹寮,轮流守护这些“最亲的人”,成为了第一代、第二代守墓人。


随着早期守墓人年事渐高,十几名当地村民继承老一辈人的初心,接替成为第三代、第四代守墓人。2003年起,白沙镇营斗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廖龙辉,自愿接过上一代守墓人的责任和使命,成为第五代守墓人,至今已坚持了二十多年。廖龙辉生长在新中国,听着“岩连宁义坛”的故事长大,深怀对红军烈士的崇敬之情与对党的感恩之心。他说:“红军战士是我们的恩人,对百姓恩重如山!我会坚持到走不动为止,再传给下一代守墓人。”


“岩连宁义坛”现改名为岩连宁革命公墓。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与群众不断努力,做好公墓的保护、修缮工作,并布置了“岩连宁游击战”展厅,供游客参观学习。


步入墓园,可见岩连宁革命公墓呈半圆形,由石头砌成,占据半个山坡,环绕整座公墓上方的是一行红色大字:“青山埋忠骨,遗愿化鸿图。”公墓青山环绕,周围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松树,象征着革命烈士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在青山间浩气长存。

超 然

名刘超,中学高级教师,黑龙江省演讲口才协会会员,欧震艺术团成员,大庆市职工艺术团朗诵团成员。曾多次荣获省市演讲朗诵大赛大奖。

廉洁大庆
大庆纪检监察系统的宣传教育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