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有1.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百人的偏远山村,如今却是众多游客心中的“世外桃源”。平谷区大华山镇梯子峪村乡村振兴协理员凡皓见证并亲身参与了这个小村落的华丽变身。在这里,他收获了满满的职业成就感,感受到人生价值。
寻求乡村振兴新路径
研究生毕业时,虽然在城里也有比较好的就业机会,但经过综合考虑,凡皓还是选择回到平谷工作,一方面是他想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出一份力。同时,他在学校读研期间开发的创业项目根植于山村,他想让这个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带领团队返乡调研后,他坚定了回乡的决心。
梯子峪村因形似梯子而得名,村子不大,三面环山,沟谷、台地与梯田交错分布,绿树成荫,漫山遍野种植着油桃、蟠桃,风景如画。2021年,热门综艺节目《五十公里桃花坞》来到村里拍摄,这里随之成为大家心中的“世外桃源”。
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如何把“流量”变现,让梯子峪村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凡皓一边线上学习国内外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一边线下对接农业管理企业,寻找适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逐步总结“三步走”模式
凡皓的研究生专业是物流工程方向,科研项目也是以创业的合作社为研究载体。结合专业所学与创业经历,依托技术升级与业态融合逐层推进,他逐步总结出立足于“党建+科技+创新”的乡村振兴“三步走”发展模式。
第一步,针对村里营销模式传统问题,凡皓在梯子峪村创办了禾硕嘉农民合作社,链接企业和农户资源,搭建线上线下多元销售渠道。今年鲜桃季启动以来,他和小伙伴们通过微商宣传、电商销售、企业助农合作等渠道,帮助梯子峪村及周边村民销售大桃16万余斤,线上订单累计超过8000盒,销售额130余万元。
第二步,针对产业经营分散问题,凡皓通过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这也是他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因为要把农户的土地正式流转过来,既需要与农户达成共识,也需要村委会作为第三方的见证。为此,他带着团队着实费了不少力气。
为了打消农户的顾虑,合作社主动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拿到“真金白银”让农户慢慢对这些年轻人建立起信任。得到农户的支持后,合作社许诺收上来的土地会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优先雇佣当地村民,实现与农户的深度合作。
通过土地流转,10余户村民直接增收10000元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桃树地撂荒问题。在此基础上,凡皓又设计了“云认养”项目与“林上有桃、林下跑鸡、林间露营”的林下经济综合体运营与管理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步,针对文化品牌薄弱问题,凡皓统筹政校企社农五方资源搭建乡村智库,规划设计了“博士农场+科技小院”场院联动运营模式,共同打造乡村休闲综合体,共建梯子峪文创小镇。
“专业的学习与创业实践的相互促进,为我真正扎根于梯子峪村开展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凡皓感慨道。
带头共走乡村致富路
扎根山村三年有余,在工作中一步步成长起来,凡皓更加坚定了返乡工作的初心。“我们努力求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学成本领建设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摆脱贫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凡皓在梯子峪村发展的项目先后获得第五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振兴专项赛三等奖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类奖项,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云上展厅。他被选聘为平谷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入选2024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还参加了北京市“乡村产业发展青年带头人”系列培训活动。
如今的凡皓踌躇满志,计划在乡村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趋势中大干一场,把梯子峪村打造成集种养、加工、食宿、研学、文创、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对于未来将要走上回乡就业创业道路的毕业生,凡皓爽快地分享了他的经验心得:“要明确并坚守初心,这是能坚持下去的核心因素;要找到最适合或者相对于最能接受的那条路,扎根乡村要有深厚的情怀、坚定的信念与足够的勇气;大胆去做吧,咱们都还年轻,一切都来得及!”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