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推文来源:城市与区域治理
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行政区划调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与区域化背景下,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是重构区域发展格局,改变区域政区位势的基本途径。本文立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构建基于区域相互作用理论、空间场能模型和幂指数函数的政区位势模型,以合肥—芜湖地区为例,测算2011年原巢湖地级市拆分后其政区位势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能。研究表明:① 政区位势与政区的行政管辖能力、行政资源和区域协调发展潜力密切相关。② 2005—2015年期间研究区整体政区位势和协调发展潜力增幅分别由地级巢湖市撤销前的 61.79%和 0.21%提高到 116.51%和 3.05%;且行政区划调整后政区位势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速。③ 运用政区位势模型能对行政区划调整进行测度和空间化表达,其测度结果既能与社会发展等复杂影响相区别,又能与真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符合,既重视个体发展又兼顾区域协调发展。行政区划调整能显著提高研究区的政区位势,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且有利于破除空间障碍和行政壁垒,推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行政区划调整;政区位势模型;协调发展;区域空间效应;巢湖市
王开泳(1980-), 男, 山东滕州人, 博士, 副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6006M), 主要从事行政区划与城市发展研究。E-mail: wangky@igsnrr.ac.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51)
王开泳,冯润东.行政区划调整对政区位势的影响与定量化测度[J].地理学报,2020,75(08):1617-1632.
式中:(i, j) 表示空间任一点的位置;E'ikj 表示中心城市k的场强;Eij为空间任意一点的势能;zk是中心城市k的带动能力;Dikj 表示中心城市k与外围点之间的距离;a为距离成本摩擦系数;λk为中心城市k对空间点的作用权重。由此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区域间政区位势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Zk是中心政区k的水平性政区位势和垂直性政区位势的综合,可采用结节性指数计算;Dikj 表示中心政区k与外围点之间的距离,可用区域时间可达性成本表示;Df为指向性系数,在本文中为区域协调潜力系数;a为距离成本摩擦系数,一般取1[29];λk为中心政区k对空间点的作用权重,R为政区的数量。
4 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政区位势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