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回响 赓续运河文化
无锡惠山发布联合惠山高新区(筹)发布
推出“运河珍藏”专栏
让一件件物品打开时间的记忆
生动再现大运河与惠山的历史文化渊源
传承因运河而建、因运河而兴的古今记忆
今天的“运河珍藏”
让我们来看看
旧账本、旧票据、旧工单……
一张张旧票据,见证了社会的发展
一本本旧账本,诉说着时代的回忆
一件件老物件,印刻了历史的烙印
在江南运河文化公园藏品征集过程中,赵德康先生提供了多件可以反映惠山高新区(筹)(洛社镇)历史风貌、时代变迁的票据、账本、点名册、书籍等老物件,通过这些老物件,可以看到这片土地上人们曾经的工作与生活情况。
▲字帖、票据、清册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实物吧!
▲批工单存根
在赵德康提供的藏品中,有一些批工单存根,上面写着“挑土”“挑河泥”“拾分”“玖分”等字样。“上面记载的就是工分,我父亲那个时候劳动是使用的挣工分制度。”赵德康介绍道。挣工分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实行的一种劳动分配制度,主要应用于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组织中,这一制度旨在通过量化劳动贡献来激励农民参与集体劳动,并据此分配劳动成果。那个年代,工分既是个人参加集体劳动的具体印证,更与劳动报酬挂钩是一个家庭赖以生存的基础,“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这句话道出了工分的重要性。挣工分的日子里,充满了紧张与忙碌,大家都在积极干活,用勤劳的双手挣来一份份工分。干完一天活后,社员便与生产队里的记工员核对工分,一一记录好,以备年终结算。如今看着这些批工单存根,仿佛能看见当年你争我赶挣工分的劳动场面,那段岁月虽然艰辛,但也充满了奋斗与希望。按工分计酬的时代,虽已成为历史的一页翻卷而去,属于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却不会磨灭。
▲统计表、点名册、工作记录表等
除了批工单存根,赵德康提供的藏品中还有一些可以反映当时人们工作的物件。两张写着“万新大队中秋产量登记表”的纸张,上面的人名、数字依然清晰、详细,可以看见“总产”“总价”“平均产量”“平均价格”等字样;一本点名册,人名在左右两侧,用“月火水木金土日”来表示日子,用“1”和“0”记录;一张写着“春晚秋蚕”的黄色纸张,记录了具体做了哪些工作;一张1959年冬季桑田肥培管理统计表,上面写着“月日”“压条”“治虫”等内容,这些资料都反映了当时洛社养蚕业的情况。据赵德康介绍,他的父亲赵海泉曾经是养蚕负责人,那个年代宣传的是“以粮为纲”,栽桑养蚕是副业,万新大队就是如今万马村的鹅子岸村。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养蚕改由集体经营。1958年,洛社产茧1597.29担,杨市产茧828.26担。1959—1961年,茧产大幅度下降。1981年,蚕桑实行承包责任制,茧产曾短期有所回升。1985年后,杨市、石塘湾逐渐停止收茧。1995年,锡西地区规模最大的洛社茧行停止收茧,持续1个多世纪的栽桑养蚕业就此消失。虽然栽桑养蚕已退出历史舞台,但这些保存下来的登记表、统计表等表格依旧能反映出老一辈洛社人的辛勤劳作,看见他们在时光长河中留下的痕迹。
▲账本
破损的封面、发黄的纸页、褪色的墨水印……翻开赵德康家的老账本,一股沧桑的岁月感扑面而来。从1966年开始记账起,这本账本已被保存了58年。随意翻开一页,可以看到“付电费”“付酱油”“四角一分”“六角六分”等字样,自右向左书写,一笔笔记录得很详细。“这是我父亲当年记账的账本,那个时候生活要精打细算,所以他就一笔一笔记下来,每笔支出都有记录。”赵德康说道。从账本里可以看到,当时生活支出大部分为几角几分,少部分达到一元和两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比较匮乏的岁月里,柴米油盐来之不易,普通居民生活比较勤俭节约,通过这本账本可以了解当时的物价水平以及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是怎样的。“现在的小辈们要是看到这样的账本,应该已经很难想象当时的生活了。”赵德康笑呵呵地说道。如今普通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入已然翻了很多倍,这本账本从微观之处折射了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一些票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仅物价低,医疗卫生费与教育学费也低。在赵德康提供的藏品中,还有一些发票、收款收据等。医药费的收据中,可以看到花费包括七角五分、八角、八角七分等。新中国成立后,医疗资源不断得到整合加强:各地成立防疫组、医务工作者协会和联合诊所,走上集体化道路。随后,从保健站、卫生所(院)、地区医院发展到县(区)医院,医疗水平逐步提升,施诊区域不断扩大;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1964年3月,洛社地区人民医院改为无锡县人民医院,施诊区域包括锡西片区及邻县有关地区。1969年1月起,洛社人民公社和洛社大队成立合作医疗卫生室,保障农村社员的就医需要。合作医疗基金由个人和集体共同承担,初办时每人每年为3.5元,其中个人和生产队负担2元,大队负担1.5元,社员看病可以减少部分医疗费用。从学费的收据中,可以看到七十年代小学的学杂费为五元、代办费为一元。上世纪七十年代虽然还不是义务教育阶段,但是当时的学费仍然比较低廉,一般家庭能承担得起。一张张小小的票据,涵盖了方方面面,真实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点滴。
▲自产自销证明
赵德康提供的藏品中,还有两张可以反映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生活生产状态的自产自销证明。这两张自产自销证明,盖有税务局、乡政府和填单人印章,货物都写着“黄雀”,数量也都达到上千只,说明当年农户自家饲养了黄雀,如果要销售的话可以开具这样一份证明。这份证明不仅有姓名、地址和日期,还有运销地点和有效日期等。1951年财政部发布的《临时商业税稽征办法》中规定,农民、渔民、猎户、牧民自产自销物品,持有当地乡(村)以上人民政府证明文件者,免纳临时商业税。在赵德康提供的自产自销证明上,能看到“凡持有本证明者,在销售地可不纳营业税或临时商业税”的说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历史的变迁中,不少老物件已离我们远去,失去了往日的实用价值,但它们见证了惠山高新区(筹)(洛社镇)的日新月异,见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社会进步。它们不仅是过去的回忆,也是文化的根脉,让我们从这些老物件中传承历史,展望未来。
▲日记、票据、汇款单、教科书等
以下是展示馆待征集藏品清单
诚望大家积极提供线索
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展示馆(A馆) 拟征集展品清单 |
青铜器 |
石器 |
工艺品 书画 |
布艺/纺织品 |
票据 |
文史资料 |
陶器/泥塑 |
无锡传统工商业或老字号商标/厂牌 |
体现工商文化的老照片 |
航运工具 |
工业产品生产机械或配件 |
船模型 |
如有藏品线索提供,可在后台进行留言,或发送至藏品征集邮箱:3057523646@qq.com。
热线电话:0510-83312533(法定工作日 8:30-11:00 13: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