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
各有不同。
——
本文共1900+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古有“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之说,身为汽车媒体人,私以为这句话颇适合用在华为身上,虽然华为不造车,却是汽车行业金光闪闪的一块“金字招牌”,但凡有车企和华为沾点亲带点故,那流量就意外得好。
谈起华为,就不得不说华为的鸿蒙智行以及旗下的“四界”——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和奇瑞合作的智界、和北汽合作的享界、和江淮合作的尊界。问界和智界已经有了产品且已经可以参与每月初的销量“龙虎榜”,享界的首款产品上周才上市,至于尊界尚未发布产品。
却说为何“龙生九子”的典故和华为“四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这四个界确实命运各不同。抛开尚未抛头露面的尊界不说,其余三个弟兄最成功的当属“太子”问界,这点从7月份的销量以及享界上市的大定量就可初步预判。
华为“四界”,界界不同
鸿蒙智行在7月份公布的销量成绩单中显示,今年7月份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车44090辆,这其中只有问界和智界的销量,其中智界S7交付了2555辆,那么其余的自然都是问界的销量,竟有41535辆。
虽说智界旗下目前只有智界S7一款产品,而问界有三款产品,但即使是问界销量最低的车型问界新M5都交付了6926辆,更何况卖得最贵却销量最高的“头牌”问界M9,交付量达到了18047辆,获得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第一的宝座。由此一对比,才显得智界S7的销量不够看。
再来说新近上市的与北汽合作的享界S9,官方一开始就打着与问界M9双子星旗帜大肆宣扬,但这位名声大噪的“新贵”上市24小时的大定量却只有2500台,着实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公平来说,这个大定量放在40万级的市场其实已经算多了,可要知道,问界M9上市2小时订单量就破万了,上市7个月大定甚至已经达到12万台......
正所谓没对比就没伤害,这么两相一比较,似乎成功的只有问界,智界和享界的销量就有点不够看了。暂不提智界、享界等未来产品多了能不能大卖,至少从目前来看,华为鸿蒙智行模式下的只有AITO问界崛起了。那么原因何在?
问界大卖,原因何在?
究其原因,擎动以为还要从华为和车企合作的三种模式开始说起,由于篇幅有限,擎动在这里只介绍鸿蒙智行(原来的智选车)这一种合作模式。鸿蒙智行模式是“含华量”最高的模式,也是华为与车企绑定最深的,同时还是车企最怕的“丧失灵魂”的一种合作模式。
此模式下,华为会参与并主导整车的研发和生产,而且在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中也占据主导权,车企几乎没有话语权,其中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就是典型的例子。
那么为什么智界、享界与问界一样同属于鸿蒙智行模式,目前却只有问界风光无限?因为有别于奇瑞、北汽这些大集团,赛力斯和华为属于强绑定的关系。
何谓强绑定,从市面上流传的“赛力斯是华为的代工厂”就不难明白,华为虽然没有直接造车,但无论是在造车过程、营销投入等方面都获得华为的大力支持,与华为亲自造车几乎无异。说句难听的,如果赛力斯失去了华为的鼎力支持,那么其将“一朝回到解放前”。
再来看华为与奇瑞的合作,可以说一路走得磕磕绊绊,华为也深陷“大面积交付困难,奇瑞高管引咎辞职”的舆论漩涡里。原因是这边问界新M7销量“遥遥领先”,这边智界S7交付“遥遥无期”,虽然后来奇瑞官方辟谣高管离职与智界S7无关,但此番舆论的确暴露出华为的鸿蒙智行模式问题——“后宫争宠”。
说得有点远了,回到强绑定上,奇瑞与北汽注定不可能做到赛力斯那般与华为强绑定,因为他们有实力去拥有自主权,是不会也不可能彻底让出“灵魂”,去换一个赛力斯需要的那种“生存权”,无论是奇瑞、北汽还是江淮,他们都不是走投无路的企业,他们注重控制权。
因此在双方合作中,“配合度”不足是毋庸置疑的,双方很容易在具体问题的决策上互相顶牛内耗。而问界不同,问界几乎是华为一手“拉扯”大的,无论是资源、待遇都是最好的,产品迭代速度也快。那么具体到产品上,自然也就有了“精装修”和“简装”的区别,问界M9为何卖得最贵却销量最好也因此有迹可循。
再者,问界作为华为鸿蒙智行模式下的第一个案例,自然是要“千金买马骨”,先扶一个成功案例起来,由此来向其他车企证明与其合作的优势,以此来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所以,在这些“界”里,问界最成功显得理所当然。
不过类似问界的这种强绑定也有劣势,万一华为选择退出或减少支持,问界还能凭借自身实力维持竞争优势吗?目前来看好像没啥问题,华为前不久将问界的商标卖给了赛力斯,也没见问界销量明显下跌。
擎动点评
华为鸿蒙智行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华为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如何协调和车企的关系、获得车企的信任成为重中之重。在后续合作的车企中,诞生的每一个“X界”或许都将不可避免地上演争风吃醋的戏码,届时华为要如何应对?未来华为鸿蒙智行模式下的“某界”能否成功复制问界的成功?
- The End-
「观察 分析 认真地扯」
擎动
玩转“汽车+”!
拒绝躺在列表里凑数的公众号
要么删我,要么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