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濬,明代中期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文学家,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也是历史上唯一官至宰辅的海南人,与海瑞并称“海南双璧”。
今天(农历十一月初十)是丘濬600周年诞辰,海南周刊特邀省内外历史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撰文,带大家走近这位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颇具个性特征、热爱家乡的海南大儒。
中兴贤辅垂青史
文本刊特约撰稿 林冠群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现代人常说的话,放在六百年前出生的丘濬身上同样十分贴切。他从小好学上进、志向远大,历经挫折通过科考步入仕途。从翰林院庶吉士一步步升迁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宰辅。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自己的著述中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思想遗产。
位于海口市琼山区金花村的丘浚(“浚”“濬”同源同义,“濬”为准确用法)故居。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明正统九年(1444),二十四岁的丘濬首次参加广东乡试便旗开得胜,获得第一名成为解元。按明朝的科举制度,中了举人可候选为官,但以丘濬的学识志气,他显然不愿止步于此。十年之后的景泰五年(1454),已经历两次会试落榜的丘濬高中进士,位列第四名即二甲第一名,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成为一名京官。
初入翰林的丘濬在诗《叙怀》中云:“经史事幽讨,兀兀穷岁年。誓言追往哲,绝彼尘累牵。立足千仞冈,游心万古天。”坦率地表明了要潜心典籍、皓首穷经,向历代圣贤看齐,从传统经典中寻找治国良策的信心与抱负。从丘濬后来的从政经历看,他确实非常完美地实现了他的这一愿望,并且“立足千仞冈”,站到了仕宦的顶端,成为大明国相;“游心万古天”,倾尽一生心血,写出鸿篇巨著《大学衍义补》一书。
丘濬进入翰林院做的第一项工作是参与编修《寰宇通志》。历时两年编成之后,因“太上皇”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废了景泰帝,此书亦同时被毁版禁行。英宗为不使其废弟有撰史的美誉,特诏命大学士李贤等修《大明一统志》取而代之。
李贤此时为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丘濬两次会试落榜后,曾在太学(国子监)攻读深造,期间因国子监祭酒萧镃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在公卿大夫之间极力举荐而受知于李贤。所以他不但参与了《大明一统志》的编修,成书后,还写了一篇《拟进大明一统志表》呈英宗皇帝。
完成二志的编修后,丘濬仍留在翰林院工作,他利用皇家典藏图书资源,研读典籍,胸藏万卷。但丘濬绝非那种“以章句相高,以清谈为尚”的书蠹,而是一个学以致用、经时济世的学者。
天顺年间,丘濬向朝廷建议,海南的戍兵专管海防贼寇,不必远调大陆,得到英宗皇帝的允许。从此海南的军官兵卫免去远徙奔波之苦,十分感激,曾为丘濬立祠祈祷。期间,因广西广东地方的“匪乱”,朝廷连年用兵不息。丘濬以亲身经历建议采取“逐”与“困”的策略,写下《两广用兵事宜》一文,英宗颇为重视,命前线军官参照执行。丘濬还在文中强调,所谓“匪患”,“其祸起于前日总戎者之滥杀无辜也”,同情两广地区百姓遭遇的苦难。
天顺八年(1464),英宗去世,宪宗即位。丘濬因为学问精深、学识渊博,被选为经筵讲官,为皇帝讲解经书。丘濬的讲解声音洪亮、解释清晰,获得宪宗皇帝的认可。同时,丘濬还被委派参与编修《英宗实录》。在编修过程中,有论者认为英宗兵败被俘期间,于谦拥立景泰帝、保卫北京的行为是“叛逆”。他力排众议,坚持以正确观点还于谦以清白,为后世史家所赞许。
宪宗成化三年(1467),《英宗实录》修成,丘濬升为侍讲学士,至成化十三年,写成《续修宋元纲目》《世史正纲》等专著,晋升为翰林院学士。就在这一年,国子监祭酒一职空缺,众人一致认为丘濬是继任的不二人选,就这样他成为明朝最高学府的掌门人。丘濬任祭酒期间,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广受学子欢迎。
丘濬像。资料图
担任国子监祭酒十年间,丘濬倾尽平生学力,殚精竭虑,写成《大学衍义补》这一重要著述。
《大学衍义》一书是南宋经学家真德秀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纲领的理学著作。丘濬认为“衍义”仅是理论上的扩充,还未能解决“治国平天下”的实际应用问题,所以下决心搜尽古今治国理政的典型事例加以点评,一事一例,务求致用,“广充格致诚正之功,用臻修齐治平之效”。
丘濬一生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于此书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其一是重民生,固邦本,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反对侵害群众利益的官僚行为。他说:“万民遂其生育者,世道所以为泰也。”即要想天下太平,先要富民强国。其二是制国用,重视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他认为“善于富国者,必先理民之财”。他的《大学衍义补》一书,重点就在于阐述发展经济的目的和方法。其三是崇教化,重教育。他认为文化教育的邪正兴衰直接与国家的治乱有关。即一个国家到了只讲究虚假文饰、巧伪盛行时,必定会走向衰亡。其四是严纪律,正百官。强调政治纪律,重视官员的道德品质。其五是崇尚节俭,反对奢华,崇尚清廉,反对贪腐。
对于最后一点,丘濬以他毕生的品行作出了示范。他从政四十多年,清廉节俭,为朝中大臣之冠。他写有一篇《贪泉对》,尖锐揭示:“贪与廉,在乎人心,不在乎水也!”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死,孝宗(朱佑樘)即位。孝宗读了《大学衍义补》,大为称赏,认为该书“考据精详,论述赅博,有裨政治,朕甚嘉之”。特晋升丘濬为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命他担任编修《宪宗实录》的副总裁。此时,丘濬已年届古稀,盼望归乡休养,实无意于仕进,写有诗句云:“二品高官七十年,一生常在帝王边。职居散地偏承宠,文卖明时颇值钱。”这分明表示他之所以能高升只是因为文字的机缘,不敢再有非分之想。可是孝宗却十分敬重这位学术高深、道德纯一的元老重臣,再次加以重用,于弘治四年(1491)在丘濬完成《宪宗实录》后,宣布他进入内阁,参预机务,行宰相之职,最后还褒封他为武英殿大学士。丘濬以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再三请辞。并在第三次请辞的奏章中诚恳希望皇上能留心于《大学衍义补》一书,认为“臣平生精力,尽在是书。苟有所见皆不外乎此。万一或为圣明所取,每因一事,輙检一类,采于十百之中,用其一二之见,则虽不用臣身而用臣言,有胜于臣身见用赐以高爵厚禄万万也”。
丘濬再三请辞,孝宗仍挽留不许,于是致力于当朝事务,力革弊政,开创新局。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积弊,从《大学衍义补》一书中概括总结出治国理政的二十二条建议。孝宗看后十分重视,降旨:“这本所言止印经、节赏物、停织造、杜塞希求升赏等项,皆切中时弊。该衙门看了来说。钦此。”丘濬的这些建议对国家治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朝中叶,孝宗皇帝治下是史家公认的“中兴再造”之期,丘濬在其中的宰辅作用是不容抹杀的。明叶向高在《丘文庄公集序》中对此亦有确评:“孝陵十八年治平,实自公启之。经国大业,舍公将谁归哉!”
弘治八年(1495)二月,丘濬卒于任上,其传奇的一生就此谢幕。(作者系海南历史文化学者)
丘濬(1421-1495),字仲深,号深菴,别号琼台,琼州府琼山县下田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金花村)人,明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他一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被人称为“读绝”,学养深厚、著作等身,被人称为“著绝”。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儒,丘濬与海瑞并称“海南双璧”,与唐代的张九龄、宋代的余靖及崔如并称“岭南四杰”,是海南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
丘濬生平
明永乐十九年(1421)
生于琼州琼山下田村(今海口市琼山区金花村)。
明宣德二年(1427)
入小学,父亲去世。
明正统九年(1444)
参加乡试,中解元(第一名)。
明正统十年(1445)
娶崖州金百户桂公之女金氏为妻。
明景泰五年(1454)
参加会试,中进士,名列二甲第一名,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明景泰七年(1456)
修成《寰宇通志》,升翰林院编修。
明天顺八年(1464)
皇帝首开经筵,任经筵讲官。
明成化三年(1467)
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明成化十三年(1477)
升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
写成一生最重要的著述《大学衍义补》。升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
明弘治三年(1490)
长子丘敦去世。三次上疏请求退休,未获允。
明弘治四年(1491)
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明弘治七年(1494)
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明弘治八年(1495)
二月初四,卒于任上。
邱氏宗亲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