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常不快乐的人,要么怪他,要么怪己,就是无法爬出自己不快乐的沼泽。
想要人生幸福,常乐很关键。
网站上曾有人留言:
“有没有一本书,能彻底改变你的人生?”
有人回答:
“就是《蛤蟆医生去看心理医生》,看完以后,这本书把我从行尸走肉的状态拉了出来,让我重新找到了快乐。”
这本书由资深的心理师罗伯特·戴博德,集所有的临床经验倾力著作;
主要讲述了一个抑郁的蛤蟆在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引导下,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出泥潭,找到快乐的故事。
书中的内容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只要我们细细品读,就能体验一场心灵疗愈之旅,便能找到自己不快乐的原因。
既然能找到不快乐的原因,就能除掉不快乐的病根。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人生坐标”的概念。
其中四个坐标内容分别是:
“你好,我不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不好”和“我好,你也好”,也分别对应了人们对待世界的人生态度。
有些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选择了“你好,我不好”的人生坐标。
在书中,有一次蛤蟆被抓紧监狱,然后逃了出来,经历了一场刺激之旅。
在逃跑的路上,他抢了女人的马,卖了钱,接着又抢了别人的汽车,他在被一群混混追捕的过程掉进河里,差点被淹死,最后被好朋友河鼠给救了。
事后,蛤蟆本想把这场刺激经历分享给河鼠,一起感受趣味,但他却被河鼠指责为混蛋。
这让蛤蟆非常伤心,觉得自己明明是受害者,没有被安慰,还被指责。
紧接着,蛤蟆的庄园被黄鼠狼给侵占了。
獾为了帮助蛤蟆,见到了许久未见的蛤蟆,因为蛤蟆锒铛入狱的缘故,他就先指责了蛤蟆的浪荡行为。
说完后,獾就立刻进入主题,计划晚上夺回蛤蟆的庄园。
而面对獾的指责,蛤蟆更难过了,他认为自己已经这么悲惨了,每个人还都对他不友好。
后来,蛤蟆陷入到了自我批判的困境中,他抑郁了。
其实,蛤蟆从头至尾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他只想得到别人的同情、安慰,却忽略了别人的友好,他也没有反思自己所做的坏事。
而蛤蟆的行为恰好对应到“你好,我不好”的人生坐标。
处于这个坐标的人,会把自己视为生活的受害者,把一切的原因都归结于自己的问题,是因为自己不好,所以别人才会针对自己。
当没得到别人的安慰时,他们会深度怀疑自己,让自己陷入一种自我批判的状态 ,自己攻击自己,从而抑郁、焦虑和沮丧。
很多人以为,让自己不快乐的是别人。
其实,是自己,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屏蔽掉世界,把视角只聚焦在自己身上,摧残自己。
反之,如果切换视角,改变自己是受害者的身份,理解别人的做法,自己也不会陷入不开心中。
没有人与生俱来就习惯选择不快乐,正所谓,有果必有因,一切皆有根源。
蛤蟆虽从小生活在一个高贵的家庭,但父亲却是一个严厉的人,总是板着脸。
而蛤蟆的母亲是一个依赖丈夫的家庭主妇,很懦弱,从不当着蛤蟆父亲的面,抱蛤蟆。
一个连拥抱都不给的父母,蛤蟆怎么会感受到父母的爱。
不仅得不到父母的爱,蛤蟆还经常被父亲否定。
就算蛤蟆取得好成绩,戴上自己喜欢的领结,而这在蛤蟆父亲的眼里,也只是浮躁。
当蛤蟆考上剑桥大学时,蛤蟆父亲否定掉蛤蟆喜欢的专业,并改为历史学。
后来,为了让蛤蟆接手酿酒厂,蛤蟆父亲又让蛤蟆放弃了最喜欢的老师工作。
虽然这一切让蛤蟆很不开心,但蛤蟆从来都没有当着父母的面,诉说自己的不开心,只是一味地顺从,并掩藏掉不开心。
紧接着,他就把这一切行为当成一种习惯,直至长大后。
当遇到河鼠和獾的指责时,蛤蟆就会不由自主地站在父母的阴影下,把不开心留给自己,独自承受。
不难看出,蛤蟆之所以习惯选择不快乐,其根源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他有一对严厉、不愿给予爱的父母。
书中苍鹭说:
“父母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的童年生活,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以后的生活。”
只严厉,不给予爱的父母容易让我们陷入自卑,总认为自己哪里都不好。
为了让父母满意,让自己不再受批评,我们只能取悦父母,掩藏自己的不开心。
久而久之,就塑造了自己的言行,把独自吞下不开心当成一种习惯,把不开心随带一生。
俗话说:
“要治病,必寻根”,了解了根,也就有了方子。
既然以前选择了“你好,我不好”的人生坐标,也了解到这是一剂毒药。
那么,我们现在就选择“你好,我也好”的人生坐标。
因为这是一剂良方,一种理性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包容,理解他人,也理解自己。
不快乐往往都是从不理解中悄悄地来,但也会从理解中敞亮地离去。
为了庆祝蛤蟆病情好转,大家举办了一场晚会。
晚会期间,蛤蟆正想从雪茄盒里抽出一支大雪茄来,却瞥见老獾严厉的眼神。
他只好把惹人厌的烟放回去,还拍拍口袋假装只是在找手帕。
蛤蟆这一次并没有因为獾的指责眼神而不快乐,反而是理解獾,明白獾是为大家着想,吸烟影响大家。
最后,他只是理性地通过找手帕化解尴尬。
而蛤蟆也是因为理解他人,也理解自己,所以丢掉了不快乐。
理解、包容不代表要完全掩藏自己的想法,理解当下的自我情绪,真诚地回应,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是一种合理的情绪释放。
蛤蟆先生与苍鹭一共见面10次,前8次中咨询中,苍鹭每次都会向蛤蟆提问很多问题。
但蛤蟆的内心每次都是不开心、迷惑不解:
“到底谁是病人?”
毕竟,蛤蟆总喜欢把不快乐留给自己,所以只能忍耐回答。
而在第九次询问中,蛤蟆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不解的想法,然后真诚地表达,但不是发怒。
也就是这一次,他勇敢地说出真实想法,也让他彻底走出了抑郁泥潭。
勇敢地说出真实想法,就是不再被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所绑架。
这是一种从自我怀疑到自信的蜕变,自信也就意味着不快乐的退场。
如果说“你好,我也好”是一种理性,那么勇敢地说出真实想法就是一种感性,两者都能驱除不快乐,但也要相辅相成。
人毕竟是同时拥有感性和理性的社会动物,人没有绝对的理性,也没有绝对的感性,只有做真实的自己。
▼
书中苍鹭说:
“一个人若想走出不快乐的泥潭,必须从自愿学习开始。”
人之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其实根本是认知、是认识的问题。
当固有的认知、认识发生改变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会改变自己。
这一切的源头就是自愿学习。
蛤蟆能从不开心中走出来,就是愿意去学习,先是认识现在的自己,改变以往认知:
自己不快乐,与别人无关,与自己有关。
再是追溯根源,学习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父母的教育掩藏了真实的自己。
最后学习了苍鹭的知识体系,建立了新的认知:要想开心,就得理解他人,敢于回应,做真实的自己。
说到底,愿意学习新知就是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就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能快乐。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