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4年10月18日发布的报告《中国电建:清洁能源建设龙头,工程建设&运营共同发力》,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刘清海 S1220523090001
张其超 S1220524090002
公司是水利水电领域特大型综合性建设企业。公司承担了我国大中型水电站80%以上的勘测设计任务,65%以上的建设施工任务,承担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90%的勘察设计和78%的建设任务,占有全球50%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市场,承担了国内60%以上的风力及太阳能发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任务,在绿色低碳能源电力、水利水资源等领域具备龙头地位,是中国及世界水利水电领先企业。
股价复盘:国家政策为核心估值驱动,关注股息提升配置价值。从大周期的角度来看,公司提估值最重要的逻辑为国家级别的政策,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出台后,公司估值均有明显提升;从基本面的角度,公司股息率近年逐年提升,配置价值凸显。
政策端:碳中和大背景下,政策发力清洁能源建设。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碳中和背景下,抽水蓄能、水网建设、风光大基地等领域迎来政策利好,在政策发力推动下,相应领域措施不断细化落地,清洁能源建设快速发展。
行业端:电力相关投资拉动固投增长,清洁能源占比提升。基建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驱动力,而电力相关投资是基建投资中的重要增长来源,从能源结构上看,近年我国清洁能源中非化石能源装机结构占比显著提升,太阳能和风电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新增装机中,新能源装机成为主力,太阳能占比为60%,风电占比21%,火电占比仅为16%。
公司层面:清洁能源建设龙头,有望承接政策引导方向下项目。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以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业务为主责主业。水利水电建设领域,公司传统优势业务,龙头地位凸显;抽水蓄能领域,政策引领公司跟进,发展空间广阔;公司同时承建多领域基础设施项目,扩大展业范围。此外,光伏、风电发电量快速增长,带动电力运营需求,公司控股装机加速增长,2023年,公司累计控股并网装机容量2718.85万千瓦,同比增长33.4%。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拥有完整的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运营核心技术体系,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产业,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抽水蓄能逐渐投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渐入佳境,公司有望持续受益行业β;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与工程承包及勘测设计业务紧密相连,毛利率较高,有望成为公司的另一主要利润来源。综合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43.49/159.70/173.93亿元,对应当前6.6/5.9/5.5x PE,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基建投资不及预期
公司简介:水利水电领域综合特大型建设企业
公司是水利水电领域特大型综合性建设企业。公司业务涵盖水利水电与新能源领域的工程承包与勘察设计、电力投资与运营、设备制造与租赁,具有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装备制造和投融资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公司承担了我国大中型水电站80%以上的勘测设计任务,65%以上的建设施工任务,承担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90%的勘察设计和78%的建设任务,占有全球50%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市场,承担了国内60%以上的风力及太阳能发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任务,在绿色低碳能源电力、水利水资源等领域具备龙头地位,是中国及世界水利水电领先企业。
公司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的经典项目。公司在水利水电工程上具有完备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装备制造和投融资能力,承接了国内外很多经典项目,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最大光伏电站、新疆首座抽水蓄能电站、云南省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乌干达最大水电站、所罗门群岛最大的水电站、塞尔维亚在建装机容量最大光伏项目、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和亚洲首个跨境新能源项目。
1.1 历史沿革:前身为水利水电建设集团,资产重组后轻装上阵
公司发展历史悠久,经重组和资产置换后轻装上阵。公司前身是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公司前身与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以股票简称“中国水电”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14年1月,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中国电建”。
资产重组和置换:2022年公司进行资产置换,与电建集团持有的优质电网辅业相关资产进行置换,完全剥离房地产业务。同时,当年发布150亿元定增预案,资金重点投资风电和抽水蓄能等项目。
1.2 股权结构:国资委实控,股权结构清晰
股权结构集中,实际控股人为国资委。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H1末,持股比例为53.05%,股权结构集中,实际控股人为国务院国资委。根据公司官网,公司旗下包含中国水利水电第一至十六局等建筑施工企业,10家勘测设计企业以及3家电力投资与运营企业等。
1.3 业务结构:工程承包为主要收入来源,电力投资和运营逐渐成为第二曲线
公司业务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为:①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业务、②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③其他业务。
①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业务是公司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2023年收入占比超过90%,工程承包与勘测涉及业务按照项目类型可以进一步细分,包括能源电力(太阳能发电、抽水蓄能、火电业务、风电业务)、水资源与环境(水利和水环境治理)、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业务(房建、市政、公路、铁路及轨道交通业务)三大部分,近年该业务板块中,公司新签项目以EPC总承包为主。2013-2023年,该业务板块营业收入CAGR 16.0%,2022年与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6.72%、9.16%,2023年收入占比超过90%。
②电力投资与运营是以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为核心的电力投资与运营与管理。
电力投资运营毛利率水平较高。2013-2023年,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板块营业收入由50亿元增长至240亿元,CAGR16.9%,毛利由24亿元增至106亿元,CAGR16.3%。电力投资与运营板块毛利率在40%-55%之间,远高于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业务毛利率水平10%-15%。
③其他业务主要包括砂石骨料及水利水电专用设备的生产销售、租赁,主营“绿色砂石”。
按区域划分,公司境外业务23年收入占比为14%左右。
营收方面,2013-2023年,公司境内业务营业收入从1065亿元增长至5247亿元,CAGR17.3%,2023年yoy+6.09%。境外业务从370亿元增长至813亿元,CAGR 8.2%,2023年yoy+8.69%。
公司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海外业务快速发展。中国电建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利水电建设能力,在全球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市场份额高达50%。公司从1958年走出国门,60多年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底蕴、团队、体系、品牌、文化、渠道、经验优势、完备的国际营销网络和较强的境外业务风险控制能力,国际化经营水平位于中央企业前列。从业绩上来看,2023年公司境外地区营收813.3亿元,同比增长8.7%。
新签合同额稳健增长。2024年1-6月新签合同额6489亿元,同比增长7.5%,同期全国建筑业新签订单149125亿元,同比下降3.4%,公司作为8大央企之一,新签订单稳健增长。
1.4 财务分析:订单稳健增长驱动收入稳增,费用结构稳中有降
过去10年营收均实现正增长,毛利率整体稳定。公司2023年营收为6094亿元/+6.4%,毛利率为13.4%/+1.0pct,过去10年公司的营收增速一直高于5%,而毛利率基本稳定在12%-15%的区间内,绝大多数年份毛利率高于13%。
销售和管理费用稳中有降。随着收入规模扩张,销售费用率逐渐降低,2023年销售费用率为0.2%,管理费用近年逐渐趋于稳定,2023年管理费用为3.0%。
在手现金充足,资产负债率稳健。公司目前在手现金接近千亿,2014-2020年资产负债率持续压降,2021-2023年资产负债率有提升,主要受到应付账款和票据占比提升驱动,财务情况健康。
归母净利润逐年提升,近年股息率处于上升通道。过去10年仅2019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负,主要受到当年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影响;2015年后,股息率整体处在上升通道,2023年股息率接近3%。
股价复盘:国家政策为核心估值驱动,关注股息提升配置价值
投资收益来源:假设一个投资者自2014年10月30日起(后复权收盘价3.21)至2024年10月17日(收盘价5.51)持有100股中国电建的股票,他的资本利得收益约为230元,股息收益约为95元,因此长期来看,持有中国电建的投资收益来源同时包含股息收益+资本利得。2015年后,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归母净利润绝对值和股息率绝对值均处在上升通道,预计未来估值修复+分红双轮驱动有望带动股价提升。
从股价(后复权)的维度,公司共有四个较大幅度上涨的时间段:2016年7月-2017年9月(估值提升)、2018年11月-2019年4月(单季度业绩兑现)、2021年7-9月(新能源政策)、2021年12月-2022年2月(新能源政策),此外,2024年以来,公司作为权重股,在市场偏防御的投资风格下,股价小幅上涨。
从股价-市盈率的角度,我们认为公司在复盘区间的历史股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估值主导驱动阶段、估值和基本面(EPS)共同驱动、基本面(EPS)主导驱动阶段。
①估值主导驱动阶段(2016年初至2017年末):此阶段估值的上涨与下跌更大程度影响了股价的波动,2016年3月份十三五规划发布,当年公司通过PPP等模式大力开拓基础设施业务,业务空间打开;房地产业务实现一线城市全面布局,随着棚改等政策推进,估值空间打开;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签署了公司海外第一个抽蓄项目等,海外业务空间持续开拓。公司2015-2017年归母净利润高增,增速分别为9.4%、29.3%、8.8%,2017年开始降速,由于财务披露周期的因素,公司的股价对净利润的反应有一定滞后。
②估值和基本面(EPS)共同驱动(2018年初-2021年中):此阶段市盈率曲线与股价涨跌幅度基本一致,股价由估值和基本面共同驱动。2018年开始,传统勘测设计业务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开始在年报中提到“调整业务结构”,2018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进一步下滑,当年增速为4.5%,同时2019年出现了归母负增长,同时2018年后公司归母净利率中枢有一定下行,此阶段整体估值下行,股价由估值和基本面共同驱动。
③基本面(EPS)主导驱动阶段(2021年中左右至今):估值中枢下行阶段,基本面因素重要性加大,需要关注业绩的兑现,此阶段股价涨跌与波动大于市盈率的涨跌与波动,核心隐含信息是公司的股息率连续提升,此外业绩增速回升。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发布,包含多项新能源规划,新能源进入景气区间,新能源指数(884035.WI)自2021年4月至2021年末创下高点,区间涨幅超过80%,随后公司基本面逐步消化估值,此阶段前期仍为估值主导驱动,但是迅速转入基本面驱动的阶段,公司市盈率期间下降幅度较大,但是股价在基本面支撑下仍然相对稳固。
总结来看,经过股价复盘,我们认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从大周期的角度来看,公司提估值最重要的逻辑为国家级别的政策,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出台后,公司估值均有明显提升,带动市值上行,由于公司业务中,水、风、光电以及水利等业务占比较高,该特定领域的政策可以显著提高估值。新能源发展是国家级别的政策,在近两个五年规划中均得到了政策支持,但是十四五规划的支持范围和力度更大,因此对公司的估值提升更为明显,十三五规划的支持范围和力度相对较小,因此当年公司提估值还依赖部分其他行业周期(如房地产、出海)和机遇。
②公司股息率近年逐年提升,配置价值凸显。尽管横向比较,公司的股息率并不突出,但是有逐年提升的势头,此外公司业务成长性较好,近年归母净利润加速增长,未来有望进入高股息行列。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公司在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资产受到投资者偏好的背景下股价稳步上升,其配置价值逐渐得到认可。
未来展望:公司2023年营收超过6000亿元,目前总市值接近千亿,清洁能源龙头地位凸显,我们认为未来需要核心关注两个方面:
①估值维度,关注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出,尤其是五年规划以及其他重大财政政策,可对标参照十四五规划力度测算估值提升空间。由于公司收入体量较大,我们认为已在当前五年规划内的政策落地与推进、小体量的政策推出不会明显提升公司估值,更多需要关注国家重大政策的推出。
②基本面维度,关注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和股息率的提升。公司目前已经是清洁能源龙头,水利水电领域尤其突出,近年归母净利加速增长,随着建筑领域龙头份额的进一步提升,小公司出清,关注公司的市场份额提升、营收利润增长,具体可以关注短期资金面、同业公司项目进度等;同时,在央国企市值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引下,关注股息率提升带来的配置价值提升。
行业:十四五政策大力支持,清洁能源迎来新发展阶段
我们在第二章已论述,国家政策,尤其是清洁能源、水利水电相关政策是公司提估值的关键,本章重点梳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各项政策如何执行细化落地,即政策端动态;二是政策落地后,如何在经济数据端得到验证,即行业端数据。
3.1 政策端:碳中和大背景下,政策发力清洁能源建设
3.1.1 碳中和:碳中和大背景下,新能源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碳中和背景下清洁能源将是未来发展方向。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旨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为所有清洁能源政策的时代背景,每年都有相应的细化政策推出。以2023年为例,从国家战略规划、政策制度体系,到社会、产业各领域均有相应规划和细则落地。
3.1.2 抽水蓄能:政策端密集发力,抽水电站规划频出
抽水储能是建设现代智能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抽水蓄能电站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厂房、开关站及机电系统等组成。其利用电力系统的富余电能从下水库向上水库抽水,将电能转换为水的势能储存起来,当电力系统需要时,从上水库向下水库放水发电,再将水的势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水电站。抽水蓄能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事故备用、黑启动等多种功能,保障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
抽水电站规划频出。抽水蓄能2021年首次在五年规划级别的文件中被提及,随后不断细化落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十四五规划首提“国家水网”概念,2023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水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规划,“要求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
3.1.4 风光大基地:配套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基地
风光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央企龙头具备竞争优势。为加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建设九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包括建设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等清洁能源基地以及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
3.2 行业端:电力相关投资拉动固投增长,清洁能源占比提升
3.2.1 固定资产投资:基建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驱动力
整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稳健增长,基建投资作为固投的重要组成仍是经济“压舱石”。
基建投资短期承压,仍在正增长。2023年基建投资完成额22.77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45%,同比增长8.5pct。2024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3.4%,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累计同比增长4.4%。
3.2.2 电力投资:电力相关投资近年不断增加
电源和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持续增长。电源建设自2021年之后提速,投资建设完成额增速逐年上行,景气度凸显。
3.2.3 能源结构: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
清洁能源中太阳能和风电装机结构占比不断提升。从能源结构上来看,水电有一定增长,而太阳能、风电等发展更加迅速,火电占比则呈现收缩态势。2024年年内,传统能源如火电呈现出短期高增的态势,但是长期来看,发展清洁能源大势所趋,火电占比将逐步降低。
非化石能源装机结构占比显著提升。2019年新增装机中有41%是火电,非化石能源占比为59%,其中太阳能27%,风电23%,水电5%;而2023年新增装机中,新能源装机成为主力,太阳能占比为60%,风电占比21%,火电占比仅为16%。
2024年1-8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2%。
公司业务:清洁能源建设龙头,有望承接政策引导方向下项目
工程承包和电力运营业务贡献主要营收。2021年之前,公司业务较为繁杂,2021年房地产业务置换后,公司业务以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为主,2023年该板块业务收入为5506亿元,占比90.8%,电力投资运营板块收入239.8亿元,占比4.0%。
4.1 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清洁能源相关工程承包为核心主业
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以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业务为主责主业。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是工程承包板块的主要业务,公司全面参与城镇化建设,积极参与基础设施业务市场开拓和项目竞争,持续推动基础设施业务规范健康发展;能源电力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公司是抽水蓄能领域的重要主力,积极响应国家“3060”双碳战略,发挥规划设计传统优势,抢抓新能源和抽水蓄能开发资源,积极获取新能源和抽水蓄能建设任务;水资源与环境业务是公司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充分发挥“懂水”的规划设计优势和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积极构建并完善水环境业务管控体系,坚定不移地扩大水利、水务、水环境市场份额。
能源电力新签合同快速增长。公司的新签订单口径与收入分拆口径有一定差异,收入部分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其他电力工程进行拆分,而新签订单部分按照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进行拆分。2023年,公司新签能源电力业务合同金额6167.74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53.97%,同比增长36.17%。其中,新签太阳能发电业务合同金额2798.97亿/+44.54%;抽水蓄能业务合同金额780.51亿/+220.61%;火电业务合同金额336.47亿/+50.42%;风电业务合同金额1148.01亿/-21.12%。
4.1.1 水利水电建设:传统优势业务,龙头地位凸显
水利水电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电建集团的前身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是我国水电建设领域的最大的领军国有骨干企业,曾参与建设了如长江三峡水电站、南水北调工程、黄河小浪底水电站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水电工程,重组合并后的中国电建集团继续保持并延续了在水电工程建设领域的优势承接建设了一批新的国内举世瞩目的水电工程项目,如白鹤滩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两河口水电站、长河坝水电站等。
公司水资源与环境业务能力突出。公司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水务、港航、海水淡化和其他环境治理工程等业务领域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能力和施工经验,以多种模式参与建设了北京六海清淤工程、钱塘江流域污水处理、东太湖综合整治、黄浦江水质改善工程、西安沣东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昆明市供水工程、成都兴隆湖综合治理等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2023年,公司新签水利和水资源与环境业务合同金额1547.99亿元,其中新签水利业务合同金额1007.30亿元,同比增长70.39%。
4.1.2 抽水蓄能:政策引领龙头跟进,抽水蓄能空间广阔
中国电建是抽水储能领域龙头企业。公司参与了国内90%以上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其旗下的中南、华东、西北、北京勘测设计院在抽水储能上都有不俗的业绩。其中北京勘测设计院是我国最早从事抽水蓄能电站技术研究的勘测设计单位,设计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河北岗南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4.1.3 基础设施:公司承建多领域基础设施项目
中国电建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公路、市政、轨道交通、铁路、房建、水环境等基础设施领域, 中国电建能够提供综合性、集成式、全产业链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电建承建了京沪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投资建设了福建武邵、四川邛名等多条高速公路,投资建设了深圳地铁7号线、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武汉地铁11号线等多条城市地铁,投资建设了武清新城开发项目、昆明市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参与建设了卡塔尔多哈等机场项目及天津港、宁波北仓港等一批港口项目。
4.2 电力投资和运营:电力运营空间广阔,控股装机加速增长
光伏、风电发电量快速增长,带动运营需求。国家能源局预测,“十四五”发电量年均增长4.3%-5.2%,为电力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可预期的市场机会。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周期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都将拉动电力需求保持刚性增长。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等需求不断增加,绿色电能替代加快推进。
公司通过控股发电企业直接从事电力生产,控股装机容量不断提升。公司通过旗下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中电建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子公司控股发电产能,主要商业模式是直接从事电的生产销售,2023年营收239.8亿元,毛利率44.4%。公司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突出效益”原则,加强电力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加快推进以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为核心的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着力推动业务结构持续向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公司累计控股并网装机容量2718.85万千瓦,同比增长33.4%,其中风电装机841.28万千瓦,同比增长9.97%;太阳能发电装机772.71万千瓦,同比增长189.66%。
4.3 绿色砂石业务:配套水利水电产业发展,公司砂石业务成为营收重要补充
绿色砂石业务资源储备和设计产能快速提升。随着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绿色砂石产业成为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优质解决方法,砂石市场逐渐供不应求。针对建筑行业市场格局变化,公司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布局,发挥专业优势,加快打造绿色砂石全产业链,塑造供应链,持续扩大中国电建绿色砂石品牌影响力。截止2023年末,公司绿色砂石资源储备量89.34亿吨,设计产能达5.05亿吨/年,投运产能达1.32亿吨/年,2023年度销量约为9000万吨,营业收入为46.3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
由于公司24H1营收增速+1.29%,短期有所承压,但是考虑到2024年1-7月,公司实现新签合同6488.87亿/+7.50%,整体未来业务增长仍有动力,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具备较长期的成长空间,综合预计公司工程承包和勘测设计业务短期增速承压,但中期仍有10%左右的增速;随着时间推移,现有项目积累,电力投资和运营增速有望提升。
中国电建的主业为建筑业,选取中国交建、中国能建、中国建筑这三家业务相近的建筑业公司作为可比公司,其主业均为建筑业。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拥有完整的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运营核心技术体系,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产业,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抽水蓄能逐渐投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渐入佳境,公司有望持续受益行业β;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与工程承包及勘测设计业务紧密相连,毛利率较高,有望成为公司的另一主要利润来源。综合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43.49/159.70/173.93亿元,对应当前6.6/5.9/5.5x PE,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①新签订单不及预期。公司面临同业竞争,若公司无法在合同取得过程中维持优势,则新签订单可能不及预期,另外若短期规划调整,下单订单节奏同样可能不及预期。
②技术研发不及预期。清洁能源领域的新型能源应用、成本降低,依赖于技术研发,若公司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则有可能面临损失市场份额或盈利下降的风险。
③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地方债务问题可能会挤占基建相关资金来源,建筑行业是资金密集行业,投资不足可能导致项目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