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由湿起!夏天下午莫名发热,化湿之方解决,内外分消,环环相扣

健康   2024-11-24 09:00   辽宁  

(今天文老师上午备课,下午讲课,无暇创作,所以推送从前的内容,温故而知新。)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临床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夏天湿郁发热的事儿。

这是我们在夏季容易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身体偏胖,喜欢肥甘厚味,顿顿不利肉菜的人,特别容易犯这个病。

我给你说一个,在业界很有名的案例吧。

医家,是山东的中医老前辈,刘启廷教授。这位老先生山东杏林很有名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他的学术生平。

有一次,刘老接待一个患者。


这个人,是个男性,当时38岁。

什么毛病呢?大概在将近一个月前,此人不知道为啥,忽然开始发高烧。而且啊,人家这个发烧,专门在下午明显起来,早上和上午,还真就不严重。中午一过,好了,患者就开始浑身难受,头痛、酸楚、浑身发紧。量体温,低了能有38度5,高了甚至到40度。

发高烧,怎么办?患者一开始就吃退烧药。药吃下去,体温有所下降。但是到第二天午后,体温还是高。

这是怎么回事啊?患者就到医院去看。经过检查,指标正常,没有任何阳性指征。无奈,医院给安排住院治疗。结果,治了20来天,无效。

患者一想,得了,还是出院吧。实在不行,就找中医看看。就这样,在别人的推荐下,此人求治刘启廷教授。

刻诊,这中年人身体肥胖,而且发虚,是那种典型的虚胖。脉濡数、舌红,苔黄腻而厚。行动比较迟缓,说话声音低沉。但是,面红目赤,浑身出汗比较多。

患者说,他现在除了发热以外,还感觉到脑袋沉重发闷,鼻孔里头出热气,神情倦怠,身体乏力。食欲不好,不想吃东西,肚子一直有饱胀感,大便三天不解。嘴里头,苦而黏。

了解到这些情况,刘启廷教授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藿香15克,黄芩15克,柴胡15克,茯苓30克,半夏15克,白豆蔻12克,薏苡仁30克,青蒿30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大黄5克,生姜3片。所有这些,水煎服。水煎2次,取药汁混合,然后分2次温服。

当时,刘师嘱咐,一定要清淡饮食,避风,不要吹空调。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以后,虽然午后依然有身体不适之感,但是体温明显下降,在37.5摄氏度到38.5摄氏度之间。大便已经通畅了。但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患者的母亲,觉得儿子发烧一个来月,身体太虚了,于是给做了母鸡汤。患者吃了以后,腹中胀满之感袭来。


这时候,刘师在原方中加入苍术15克,再投12剂。

这一次,患者药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最高不超过37.2摄氏度。其他不适基本消失。原方不变,再投以巩固。最终经反馈,患者发热现象再未复发过。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在反应刘启廷教授相关用药经验的专著中,有所收录。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里的学问。

其实,我们从这个患者的身上,能感受到明显的湿象。

比如说,患者身体虚胖、口中黏腻、头重如裹、脉濡,苔厚腻。这些都是湿浊蕴于内、清阳不升的体现。稍微懂一点中医诊断学的人,就都知道。湿邪困脾,所以患者食欲不振、脘腹胀满饱胀。

当然,除了湿,我们能看见热象。湿邪郁久化热,这是规律。比如说,患者舌红苔黄,脉数,口苦,鼻孔里出热气,面红目赤,这些都是妥妥的热象。湿热伤津,加上气机阻滞,所以患者大便下不来,三天不排。

另外,你发现没,这患者来就诊的时候,多汗。他为啥呼呼冒汗啊?因为湿热蕴于内,迫津外出而成汗。

那好了。分析到这里,我们就清楚了,患者的问题肯定是感受湿邪,郁久化热,湿热蕴于体内。那这个状态下,患者为啥会下午发热呢?

我个人的理解是,人经过一夜的修整,早晨起来的时候,阴阳是最为平衡的。但是经过一上午的时间,尤其是过了中午,在阳盛的状态下,一个人的阴就显得不足。所以到了下午时分,患者难免就处于阴的相对亏虚状态。此时,容易生内热。医案里的患者,本身有湿热蕴于体内,再加上下午阴分的相对不足,所以热势就抬头、明显起来。入夜以后,尤其是经过一夜的睡眠,阴阳重归于平和,那么他早晨起来以后,热势就减退。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阴阳变化规律,所以很多疾病,都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表现。

既然这样,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清热除湿、芳香化浊、条畅气机。你看当时刘师的配伍:

藿香15克,黄芩15克,柴胡15克,茯苓30克,半夏15克,白豆蔻12克,薏苡仁30克,青蒿30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大黄5克,生姜3片。

这里头,无外乎给湿热之邪,安排了两条路。一条路是从表走,通过解表的方式,让湿热经肌表发散出去。另一条路,就是从内走,通过大小便排解出去。

先看从内走这条路。大黄通腑泄热,开后门,让湿热随大便出去。滑石利水,让湿热从小便出去。茯苓利湿,薏苡仁健脾利水清湿热。有了这些,湿热有路可退。


再看另一条路。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让湿热从表走。青蒿芳香透散,可以解暑发表,也令湿热之邪从表而解。

其他,白豆蔻可以芳香化湿,黄芩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化痰,生姜温运脾阳而除湿。

如此一来,通过内外分消、斡旋中州,条畅气机的办法,患者是湿热就无法在体内羁留了。其一系列不适,也就随之消减。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读者朋友,我觉得,我们应该重视这类湿郁发热的问题。这类患者,为数正越来越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身体偏于肥胖或超重,平时喜好肥甘厚味。到了夏天,浑身上下黏腻不爽,头脑困重。下午的时候,体温偏高。有些人虽然达不到医案里那样发高烧,但也会低烧。怎么回事?就是湿热蕴于内,或者说外感湿邪,引动内湿,内外合病,湿郁化热。随着咱们国家肥胖率越来越高,这样的情况正越来越普遍。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微门诊
微门诊,你手机上的健康顾问,全天24小时为您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