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其发病较为缓慢,初期可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以妇女腹部结块、腹痛、腹部胀满、月经紊乱、白带异常等症状为主。
卵巢囊肿属中医“癥瘕”、“肠覃”、“积聚”等范畴。其致病因素颇多,病机往往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因阳虚失于温煦,气血失调,而致瘀血痰水互结,久积而成癥瘕。
圣爱中医馆席润东医生近日接诊一例患者,以右下腹隐痛1年余为主诉,外院CT查显示右卵巢巧克力囊肿(4.9*3.9cm),左侧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2.4cm,子宫肌瘤0.9*0.6cm,病症看似繁杂,以潜阳封髓法治之而取捷效,个中缘由,谨记如下,以飨同道。
女性,身高:170cm,年龄:43岁,体重:58公斤
2024年03月就诊
主诉:右下腹隐痛1年余,夜间多梦、盗汗,外院CT查显示右卵巢巧克力囊肿(4.9*3.9cm),左侧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2.4cm,子宫肌瘤0.9*0.6cm。
症状采集:
汗出:近10天盗汗。
寒热:怕冷,手足冷,冬天尤剧,自觉小腹凉,喜暖喜按。
二便:小便不畅,无疼痛,无尿频,颜色偏黄,夜尿1次,大便不成型,饮食油腻则腹泻。
睡眠:近1年入睡困难,盗汗,潮热易醒,多梦,白天困倦。
饮食:喜冷饮,口臭,口渴,不苦,常肠鸣,胃胀,无发酸烧心,有袜痕,无水肿,下肢皮肤冬天偏干。
情绪:易怒,易头疼,头疼部位从颈部到太阳穴,部位不固定, 偶有耳鸣,记忆力下降。
头身胸腹:最近胸闷,喜太息,偶腰疼,无心慌心悸,无痰涕,面部黄褐斑。
经带:置环无月经7年。
脉象:细弱。
舌:舌淡红苔黄根腻,齿痕。
既往史:肾结石、慢性胃炎、胆囊切除史。
舌红白腻点刺
下眼睑边红内白
舌底静脉
检查显示:右卵巢4.9*3.9cm囊肿,左侧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2.4cm,子宫肌瘤0.9*0.6cm
病机分析
多梦、盗汗、袜痕、肠鸣、肌瘤、囊肿:伤营、水饮、血痹,里结
怕冷、手足冷、腹凉、喜温、便溏:里虚,里寒、水饮
口渴、口臭、小便黄、舌红点刺:里热,里结,里燥
胸闷、太息、胃胀、易怒、头痛:表束,气滞
病势、药势分析
患者以下腹隐痛为所急所苦,查为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属癥瘕积聚范畴。病位在里在下,性质属虚、属寒,兼有水饮、气滞,伤营,及虚热上冲之征象,故治宜在温里散寒的基础上,去逐水饮,养营血,清虚热。
遣方用药
历经
潜阳封髓丹合栀子豉汤
席氏消癥汤
经历约四个月的治疗,患者自诉腹痛已完全消失,右侧4.9cm卵巢囊肿消失,子宫肌瘤、盆腔积液、输卵管增粗等均已消失,面部黄褐斑淡化,自觉整体身体状态相较以往已判若两人。
诸症消失
随访记录
总结
第一阶段
潜阳封髓丹合栀子豉汤
“此际一点真阳,为群阴阻塞,不能归根,若欲归根,必须荡尽群阴,乾刚复振。况身重欲寐,少阴之真面目尽露,法宜潜阳,方用潜阳丹。”
“明系阴邪上干清道,元阳将欲从目而脱,诚危候也。法宜收纳阳光,仍返其宅,方用三才封髓丹。”
《医理真传》
附子 龟甲 砂仁(姜汁炒) 炙甘草 黄柏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论》第76条
栀子 淡豆豉
潜阳封髓丹由清代火神派祖师郑钦安所创潜阳丹和元代许国祯《御药院方》 中所记载的封髓丹两方组成,郑钦安常将两方合用以治虚阳上越之证,后世医家吴佩衡将两方合称为潜阳封髓丹。
肾为坎卦,其卦象为两阴爻合一阳爻,为水中之一点真阳,当肾水虚寒则真阳欲越,出现虚阳上浮诸症,如口腔溃疡、头晕头痛、耳鸣高血压等等,郑钦安称为“孤阳上浮”“元阳外越”。
潜阳封髓丹可收敛虚羸上冲之虚阳,使其下潜归肾,引火归元,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潜阳封髓。如郑钦安所说:“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
好比池塘的水太寒,水中生物则无法生存而争相外浮,在人体就是体表的开口器官,如七窍与二阴等处,或是皮肤等斑点、疮痒痈疽之类等。而潜阳封髓丹之方证,正是针对此证而设,即所谓“水寒不藏龙”。
方中砂仁辛温,主虚寒泻痢,腹痛心疼,祛冷逐痰,有性温而不热,行气而不破气之功,加姜汁拌炒,更增其辛散之力。郑钦安言其:“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甘大热,能补坎中真阳,破症坚积聚,血瘕。
黄柏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肌肤热,治腹百病,安魂魄,不饥渴。
龟板一物,坚硬,破瘕疟,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可载附子、砂仁诸阳药入阴分,涤荡下焦阴寒。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
栀子是一味在苦寒清热的基础上还能发表的药物。
豆豉发酵后性味酸温,可在补益的同时微透表邪。
结合患者主诉:
肢冷腹凉畏寒等里虚里寒之证,附砂仁可去温散;
袜痕肠鸣便溏等里虚水饮之证,附砂仁龟板可逐水饮;
口渴口臭小便黄等里热里燥之证,黄柏、龟板、栀子可除热、止饥渴;
胸闷胃胀头痛等表束胸闷之证,附子、砂仁可辛散解表,栀子、豆豉可升散,微透表邪,龟甲甘咸可散结气;
腹痛、肌瘤、囊肿等癥瘕血痹之证,附子、龟甲可散结消癥。
豆豉、甘草可补益津液。
第二阶段
席氏消癥汤
在上一阶段用潜阳封髓丹和栀子豉汤后,已祛除了热证,需要进一步的去温化水饮,散除寒结,照顾血痹的层面。
席氏消癥汤以四逆汤和当归芍药散为底方,四逆汤中附子、干姜可温化水饮;
当归芍药散的临证关键是水血互结,血虚水盛。可分为两组药物:
血分:当归川芎白芍;
水分:白术茯苓泽泻。
当归芍药散中当归、川芎可解表,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白芍破恶血、贼血,白术逐皮间风水结肿,暖胃消谷,茯苓消痰利水、主寒热烦满,泽泻养五脏,益气力,逐停水,诸药合用,形成一个温中逐饮,祛风逐血痹,兼有补益的药势。
当归芍药散可以和桂枝茯苓丸互鉴,二者均是水血互结,但前者是血虚水盛,后者则更偏向于血分。
这类寒热错杂的病症,在临床十分常见,如黄元御在《玉揪药解》中所论:“泻之则益损其虚,补之则愈增其满,清之则滋其下寒,温之则生其上热”。
故必寒温并用,上敛浮火,下暖元阳,纳气归肾,燮理寒热水火之关系,是为正解,若一味补益,必定助热,反致险候。
遣方用药与病机始终丝丝入扣般的对应,是经方临证的关键。学人当铭感大医精诚之诫于心: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
附:药解
龟甲
《别录》∶味甘,有毒。主治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久服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
《本经》∶味咸,平。主漏下赤白,破瘕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
黄柏
《本经》∶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别录》:无毒。主治惊气在皮间,肌肤热亦起,目热赤痛,口疮。
砂仁
《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辛温,主虚寒泻痢,腹痛心疼,宿食不消,咳嗽胀满,奔豚,霍乱转筋,祛冷逐痰,安胎止吐,下气化酒食。
《玉楸药解》:味辛,气香,和中调气,行郁消渴,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阳而化谷,呕吐与泄利皆良,咳嗽共痰饮俱妙,善疗噎膈,能安胎妊,调上焦之腐酸,理下气之秽浊。
栀子
《本经》∶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渣鼻,白癞赤癞疮。
《别录》:大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淡豆豉
《别录》:味苦,寒,无毒。主治伤寒、头痛、寒热、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