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我们在海淀的名山中
感受文化的滋养
追寻先辈的足迹
今日
我们在水波荡漾间
追寻源源流淌
温润如玉的水脉文化
本期《山水文脉海淀承》
带您感受
水清岸绿 河畅景美的海淀水系
北长河
最精细的田野调查
离不开实地走访
搬到了三山五园水系之间
万金红告诉记者:“历史上香山和玉泉山的泉水十分丰富,元朝定都大都城之后城市人口增加,水资源变得略为短缺,郭守敬开凿京杭大运河的惠通河工程的时候,就蓄引了香山和玉泉山的泉水,在香山这一线主要的泉水附近修建了很多的引水石渠,将涓滴的泉水汇入到北长河中,通过北长河引入到北京城。”
据记载,明清之后,海淀地区私家园林的兴建间接影响了周边灌溉农业的发展,京西稻初见规模。到了清代之后,皇家十分重视水稻的种植,形成了一整套京西稻的种植系统以及相关的京西稻种植文化。经过长时间的演化,京西稻的种植工艺和与之相关的文化行为,成为我们今天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长河
海淀三山五园地区水系纵横
交错的水网
编织起了历史与现实的链接
随着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
历史书中记载的
水网御道相连
山林稻田抱拥的场景
再次复现
如今
坐“皇家御河游船”来长河观柳
也成为游客来海淀必去的打卡点
“长河观柳是旧时京城重要的文化景观,我国种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之后,便开始在运河两岸种植柳树,到了明代之后,关于河道两侧种植柳树已经成为了官方行为。今天我们来到紫竹院公园,看到河道两岸垂垂的杨柳,就是当时古人为我们留下来的文化景观。”万金红说。
乘船观柳 不仅看柳
也在长河流淌处
感受大运河文化的历史故事
万泉河
如今的海淀水系
蓝绿融合 空间交织
浸透历史文化气息的万泉河
成为了远近学子纷纷打卡的文化之河
万金红介绍道:“我们从河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到,这是一条十分有特色的河,为什么叫万泉河呢?因为它的形成与它上游的诸多泉水有关,泉水汇成这条河流之后,孕育了巴沟镇、海淀镇等。进入近代社会以后,燕京大学、清华学堂等高等学府也坐落于万泉河两岸,形成了今天独特的文化景观。”
城水相融 人水相依
来到万泉河畔
每到一景都能感受到
万泉河的历史
这条河流
不仅流淌着清澈的河水
更承载着
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以人物故事为引领
用小切口讲好大主题
用纪实影像展现海淀区文脉传承
讲好新时代海淀文化故事
特别鸣谢: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北京市海淀区水务局
《山水文脉海淀承》——《水韵悠悠 沁润海淀》
出品人:佟志伟
总监制:张庆洁
总策划:卫东
总统筹:马素芳
总编审:王兴辉
总制片人:许扬
监制:范杰 杨凯博 赵佳琼
导演:王楠
撰稿:王楠
统筹:范杰
摄像:高子旗 董碧渊
本集制作:王楠 董碧渊 袁刚
图文编辑:关镓萍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