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平作品《风华》
文 | 黄铁山
很早的时候,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就见过谭小平的画作。几个年轻人在省画院办了个联展,其中就有他的几幅国画。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他的东西了。只听说他在地方上搞行政工作忙得很,大概是把画画放到一边去了。直至这次看了李自健为他策划的个展,着实感到非常震惊。一个忙于行政事务的官员,竟画了那么多的画,而且是那么多好画,不能不说是奇迹,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呢?
纵观古往今来有成就的名家,无一不是对艺术有一种酷爱。江西的黄秋园,一辈子是银行的小职员,从来没有进专业机构学过,但一辈子始终默默献身艺术,离世七年后震撼了整个中国画坛。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感叹:“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这个力量是哪里来的呢?李先生说就靠一个东西:纯洁地热爱艺术,不带任何名利的真正的爱。这种爱应是促使谭小平锲而不舍创作出这么多作品的原动力。
当然,长期执着并取得成功,光有爱和激情是不够的。艺术的东西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整个过程都很重要。谭小平做到了许多人没有做到的,他选准了突破口。他走进敦煌,开启了发展的新路。我们中国的美术实际上就是三大块:一块是文人画;一块是院体画;一块是民间工匠的绘画,也就是以敦煌和山西寺庙壁画为代表。实际上中国美术真正的高峰在敦煌,但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个,谭小平认识到了。他三进敦煌,认真地从敦煌研究性临摹起步,从壁画故事到壁画材料到壁画技法,都作了深度研究,完成了六十多幅作品,这种态度和作为是很多专业画家没有做到的。
在此基础上,谭小平广泛地学习和涉猎,包括新传统老传统。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你可以从他的作品里看到他深谙并吸取了其中精华。你可以从他每张作品的标题和题款看到他深厚的文化修养。他对传统如饥似渴、孜孜以求地探寻,这种兼容并蓄和触类旁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种基于传统基础上的自然而然的创新,而不是突发奇想去搞歪搞奇。这使我想起了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他说“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不模仿打不起基础,一辈子模仿,就算是自己只能跟着别人不断地学,但是别着急,凡是真诚地模仿了的,必然会自然而然地蜕化,从模仿中蜕化出来,也许就有了新的生命。这就是艺术的创新。我觉得谭小平的创新之路,恰恰是走在叶圣陶先生讲的正确的创新之路上。
文字来源:《长沙晚报》橘洲副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