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高三 语文综合拉练+答案详解

文摘   2024-11-07 19:18   山东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高三语文综合拉练一

2024.09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有的逻辑推理,目的只有一个,即找出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真相往往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是荒谬的,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使真相沦落为妄想。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那么它必然存在于某处。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逻辑真相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肯定一个命题意味着已判断它为真,反之亦然。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例如一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头上,如果这里确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上,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判断一个真命题的过程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上例中,如果那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即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如果不能判断一个命题如“狗在车库里”的真假,那么仅仅在大脑中思考狗、车库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

当人们撒谎时,他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欺瞒篡改,他知道“A是B”,但他说出来的却是“A不是B”,逻辑真相反映的就是命题内容符合客观事实,即符合论。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合论,“融贯说”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如果说某个关于物质世界的特殊命题是真的,那是因为它与相对论是一致的。使这个命题逻辑上正确的正是相对论本身,因为相对论被认为是真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理论,它与真实的物质世界是相符合的。由此可以看出,融贯说如果想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因为符合论更为基础。

我们应该注意到,依据融贯说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它所依赖的基础并非客观事实,而是某种理论或思想学说。而任何理论或者思想学说都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已经过时,与现实世界并不相符。

(摘编自D·Q·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真相》,赵明燕译)

材料二:

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必须以看到它的本质、揭示它的真相为前提,即人的思想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但是,人们揭示了事物的真相,并不等于对事物获得了真理性认识。揭示了真相,我们的认识仍处在对事物现象的感知阶段,并没有上升到理性阶段,还不能证明我们已经获得了真理性认识,

其实,搞清楚事物的真相,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客观世界中,真相与假象是常常混淆着的,以至于人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真假难分:在实际生活中,甚至可能出现真假颠倒的情况:有的时候,真相与假象常常是并存着的情况——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更增加了人们分辨真假的难度。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很难,这主要因为人性极端复杂多变。正如一个西方谚语说:“人是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揭示事物的真相有难度,除了自然原因之外,还有社会原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一些人认为是利害相关的问题上,把问题的真相宣示出来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人们为了揭示事物的真相,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或者刁难,有时,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遭到了当时罗马教廷的强烈反对,认为这一理论违背了圣经的教义。哥白尼坚持自己的观点,被判处火刑,不过,科学已经证明,真理是在哥白尼这一边,可见,在寻找真理的这一步中,即为了充分地揭示出事物的真相,必须要拿出勇气,甚至还要有一种个人牺牲精神。

虽然揭示真相是有难度的,但是真相毕竟会被揭示。真相之所以必然会被揭示,是因为人们通过揭示事物的真相,进而认识真理。这个过程中,认识主体即人的素质起决定作用。作为认识主体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所谓真实的自我就是能够勇于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本来面目。只有那些勇于正视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揭示真实的客观世界,才能够真正把握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我们还应该怀着一颗纯真的心,勇于说真话,把揭示真相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

(摘编自宋惠昌《求真的哲学:真相与真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事物的真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是个艰巨的任务。

B. 融贯说从属于符合论,以符合论基础,融贯说如果要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

C.“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说明人性极端复杂,要看清人的真面目难度很大。

D.人作为揭示真相、认识真理的主体,既要勇于正视自我,又要怀着一颗纯真的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一艘船泊在码头上”这一命题是假,说明现实中只有一个空空的码头存在,而没有一艘船停泊在那里。

B. 本体真相反映的是事物的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本体真相比逻辑真相更可靠。

C. 现实生活中,揭示真相常会遇到各种阻碍,甚至要付出惨痛代价,但只有勇敢地揭示真相,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真理性认识。

D. 虽然揭示真相有难度,但真相必然会被揭示,因为我们把揭示事物的真相看作是理所当然的,需要通过揭示真相来认识真理。

3. 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一天内的变化微乎其微,而《两小儿辩日》中,一孩童却认为太阳初升时离地球近而正午时离地球远。

B. 杨贵妃很美吗?在唐朝时期的审美观下,人们认为杨贵妃很美,但是在当代人的审美观下,我们也许不再认为她是美的。

C. 叶尾壁虎有着枯叶一样的条纹和叶状的尾巴,能够将自己完美地融入周围环境中,乍看上去就像一片在秋风中枯萎的树叶。

D. 在许多人眼中,“新闻”一度成为“事实”的同义代名词,然而实际上,“虚假新闻”一直困扰着我们。

4. 围绕“真相”这一论题,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5. 阅读下面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情节,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印证了两则材料中的哪些观点。6分)

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雪信

魏建业

冻疮,几乎可以算得上高原战士的标志了。可我从来没见过像这样的双手,手指冻得通体红肿,像几截在开水里焯过的腊肠:手指甲全部向内凹陷进去,指缝是黑的,指甲盖却呈现灰紫色,看不出血色。

我和他聊了几句,从他的话里我才知道,原来卡车停的这个位置不是我们的目的地,而是山脚下的一个兵站。通往贡嘎雪山的山路前不久出现过塌方事故,为了安全起见,兵团下了令,运送物资的卡车一律停在山脚的这处兵站。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自己把物资背上去。要知道,在高原长时间负重行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我正在发愁,这位战友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笑道:“没事,你们第一次上山,等会儿让边防站的兄弟们多背些,你们先适应适应。”士官长招呼大家准备背物资上山。分配物资的时候,这位战友说:“这三名同志刚上山,山上氧气少,背东西爬坡不容易,咱们边防站的兄弟们都是老兵了,主动多背些。”其他两个战士笑道:“放心吧,任排长。”这时我才知原来他是排长。

分配好负重后,我们就向雪山出发了。刚开始并不太吃力,可再往上走,海拔不断升高,氧气也越来越稀薄,原本只用鼻子呼吸的我,走到后面便开始张大嘴喘粗气。这种感觉非常痛苦,我感觉脑壳有些发袋,脚底开始走虚步。新兵体能更差些,一路上我都能感受到他那吸尘器一样的肺管仿佛要抽干净空气里所有的氧气。

任排长看见我们体力不支,便下令整顿休息,就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我们从正午出发,抵达边防站时天已经黑了。

边防站的任务除了每日正常的操课,最重要的就是定时巡逻和站哨,守好这座雪山的哨卡。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才理解“再苦不过边防苦”这句话的含义。该怎么形容雪山上的冷呢虽然房子里生了煤炉,但那凡间的火苗在这片雪域上就像孱弱的芽苗生在干涸的土地上。

有时候,晚上你可以听见空气里既像风刮玻璃又像石子滚地的震颤声,班长说,那是高原上的山和山之间在对话呢。

我在站夜哨的时候除了和自己说话,和对面的雪山说话,就是和任排长说话。准确地说,是听任排长讲话。

任排长说,他有一个恋爱了四年的女朋友,他们一直坚持互相写信。站部只有一部座机。但山上信号不好,每次打电话,这高原上的风恨不得钻进电话线里,电话里总是刺啦刺啦地冒杂音。

任排长把写好的信一封封包好,等到每个月去山脚兵站接物资的时候,就把信捎到营区邮寄。而每个月接,物资的时候,他就会收到捎来的回信。

我见过那些信封,我们都很好奇信里的内容。听说他女朋友是一名英语老师,会用英文写诗,我们这群兵蛋子都想看看他女朋友用英文写的诗——写给任排长的情诗。

一次,我又缠着任排长看他女朋友写给他的情诗。 “下次,”任排长笑笑,“下次一定给你看。”

然后我就开始等待,等待下次任排长和我分享他甜蜜的幸福。可我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任排长牺牲的噩耗。

和往常一样,那天任排长带队下山接物资。这本来是项再普通不过的常规任务,不料就在离边防站不到两公里的一处山路转弯处,发生了落石。

出事的时候,站里只有老班长一个人留守。我们正在离边防站不远的哨卡执勤,对讲机的信道里突然传出嘈杂声。因为信号距离过远,我们听不清对讲机里的讲话声。我们的呼叫得不到回应,正疑惑时,对讲机又发出声响,这次我们听清了,那是边防站巡逻时用的紧急求救信号。

“坏了,出事了!”士官长说,“任排长的对讲机。”即刻,士官长带着我和另一名战士立马就往山下赶。 到了山下,我们看见随同任排长一起执行任务的另外两名战士正趴在悬崖边上,腰上拴着急救绳,尝试着往崖下爬。 物资滚落一地,周边除了碎石,还有几块断开茬口的巨石散落在周围。

“任排长掉下山崖了。”战士星星哭着脸汇报道,“我们刚走到这个山口,突然就从山上滚下了落石,任排长反应迅速,推了我一把,替我挡住了石头。任排长本来身上背的物资就比我们的重,他又冲得快,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被甩到崖下了……”

那时候我刚二十岁出头,总觉得死亡离我很遥远,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死亡会像巨石一样砸落在我眼前。

任排长的追悼会是在他牺牲后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的。我们把他的所有东西都整理好,移交给接管的兵团干部。

兵团干部临走前说,任排长的父母就在山脚的兵站。原本两位老人坚持要看看儿子服役的哨卡,但海拔刚到3000米时,他们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兵团的同志要送他们下去,他们不愿意,最后还是支撑到了山脚的兵站。任排长是家里的独子,他母亲在听到噩耗后,一晚上头发全白了。

回到营区后,我当过一段时间的收发室管理员。收发室的其他同志说,每周他们都会收到写给贡嘎山边防站的信件,收件人叫任华。这些信件堆在一起,时间长了没人来认领。

在那一堆过期报刊和无人问津的信件里,我找到了那些信,一共是二十二封。信封上的字迹很秀丽,收件人处统一写着:挚爱任华亲收。

我捧着那些信就像捧着一座雪山。这些信封里装的一定是我们揶揄任排长的那些英文诗,是我们一谈论起来,任排长就傻笑的雪信。我把这二十二封信收好,交给了连长。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作为小说叙述者,也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串联起运送物资、驻守哨卡、负责寻找信件等故事情节。

B.贡噶雪山山路塌方,以致战士们必需冒险背负物资上山,为后文任排长负重行走摔落山谷而牺牲埋下了伏笔。

C.文章采用补叙手法,补充了任排长因下山接物资而不幸遭遇落石等细节,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

D.本文语言自然朴素,不事雕琢,但在平实的叙述背后,却充溢着深沉而蕴藉的诗意抒情,极具人情美和人性美。

7.对于文章的相关细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识任排长,从一双患有冻疮的手开始,对这双手的细部刻画,突出了高原环境的恶劣,从而反衬出战士们坚韧顽强的精神。

B.文中“可以听见空气里既像风刮玻璃又像石子滚地的震颤声”,属于环境描写,既渲染了高原上寒风吹彻的氛围,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C.任排长的爸妈来雪域高原看儿子而不得,两位失独老人徒留悲痛和遗憾,让我们深沉感受到边防战士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怀。

D.文章以“二十二封信”以及“信封里装着的英文诗”作结,既是对排长和女友之间浪漫执着的爱情的赞许,增添了故事的悲剧性。

8.全文只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涉及“信”的情节,作者却以“雪信”为题,为什么呢 试作简析。(4分)

9.本文还出现了战士星星、任排长父母、任排长女友等次要人物,这些人物出场的设置上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和(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有强执有命以说议曰:“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 穷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知力,不能为焉!”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倍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且夫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惰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馁,无以违之。是若乞人,鼸鼠藏,而羝羊视,贲彘起。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夫夏乞麦禾,五谷既收,大丧是随,子姓皆从,得厌饮食。毕治数丧,足以至矣。 因人之家以为尊,恃人之野以为翠,富人有丧,乃大说喜,曰:“此衣食之端也!”

(节选自《墨子·非儒》)

材料二: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节选自《韩非子》

材料三:

墨子曰:“孔子之齐见景公,公悦之,封之以尼谿。晏子曰:‘不可。 夫儒法而自顺,立命而怠事。崇丧遂哀,盛用繁礼,其道不可以治国,其学不可以导家。’公曰:‘善’。”

子鲋诘之曰即如此言晏子为非儒恶礼不欲崇丧遂哀也。察《传》记,晏子之所行未有以异于儒焉。又景公问所以为政,晏子答以礼云。景公曰:‘礼其可以治乎’晏子曰:“‘礼于政,与天地并’,此则未有以恶于礼也。晏桓子卒,晏婴斩衰枕草、苴绖带杖、菅菲食粥,居于倚庐,遂哀三年。此又未以异于儒也。若能以口非之而躬行之,晏子所弗为。

(节选自《孔丛子·诘墨》)

【注】①翠:肥。②遂哀:哀而不止。③倚庐:居丧时,在中门外东墙下临时搭建的简陋草棚。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Ⅰ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子鲋诘之A B即如此 C D晏子为非儒 E F G不欲崇丧 H遂哀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谩,意为“轻慢,对人不尊重”,与词语“谩骂”的“谩”词义相同。

B.无以,指“没有……的(办法)”,与《劝学》“无以至千里”中“无以”的用法相同。

C.倨,指不逊、傲慢地对待,与成语“前倨后恭”中的“倨”词义相同。

D.斩衰,古代丧服,子为父斩衰三年。先秦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亦服斩衰。

12.下列读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对某些儒者持宿命论做了批判,他认为这会误导民众劳作懈怠,从而陷入贫困混乱,有违治政的目的。

B.待五谷丰收,有人将大办丧事,儒者的子孙也跟随前往吊丧,但因悲痛和恻隐之心,毫无饮食的心思。

C.管仲向齐桓公提出建议,齐桓公因此下令,棺材超过规制的将羞辱死者的尸体,并惩罚主持丧事的人。

D.墨子假托晏子的话语,来抨击儒者推崇丧事而哀痛不止、待人处事礼节繁缛琐碎,子鲋随即反击诘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穷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知力,不能为焉! (4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4分)

14.子鲋认为晏子的言行与儒家思想相契合的理由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

皮日休

丹霄路上歇征轮,胜地偷闲一日身。

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

岩边候吏云遮却,竹下朝衣露滴新。

更向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

[注]①候吏:古代迎送宾客的官员。②草茅臣:在野未出仕之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承诗题,介绍裴公途经襄州暂停休,为后文叙写出游张本。

B. 颔联写了诗人陪同裴公出游时的情景,出行的浩大阵仗惊动了山鸟。

C. 颈联选取“云”“竹”“露”等意象描写山中景致,不事雕琢,清新自然。

D. 本诗尾联语意上比首联中“胜地偷闲”更进一步,言有尽而意无穷。

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描写炊烟渐起、山村景色朦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由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日,中国中医药论坛会场内,每张桌子上摆放的绿色罐装鹧鸪茶,吸引了全场嘉宾的目光。会场外,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中医药创新成果展解答了大家的疑问。

鹧鸪茶、四季时令茶、中药香囊、艾灸贴……约30种中医药饮品、食品、用品等整齐摆放在展会桌面上,现场工作人员耐心地为前来观展的专家、市民介绍。

“中药+茶饮”,让中医药文化更加贴近年轻人,是中医行业对时代的洞察。此前,中药版酸梅汤爆火”,折射了当下年轻人对自然、传统疗法的兴趣和对健康生活的新追求,也是中医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融合的体现。

18. 下列对语段中标点和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别开生面”在此处突出了展览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B. 破折号作用为解释说明,省略号作用为列举的省略,

C. “洞察”指观察得很透彻,该词可以替换为“体察”。

D. “爆火”指短时间内迅速流行,加上引号表示强调。

19.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 题。

在人们的印象中,哲学家的形象一般都是刻板的、严肃的。不过,在哲学王国里也不乏幽默风趣的人物,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是一位幽默大师。

伏尔泰身体羸弱,却是一个工作狂。他如同一台锈迹斑驳的柴油机,虽然看起来一副破败相,但一旦开启引擎,“突突突”的,能量不小。一次,他在指导排戏时,要求一位女演员动作更敏捷、更到位些,逼得那位女演员大声抱怨:“照你那样的要求,非得魔鬼附身才行。”伏尔泰咧嘴笑着说:“你说得对呀,干任何事情,若想获得成功,       

①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②宫廷贵族尽管把他关进巴士底狱,③但他仍旧谈笑风生,不停创作。④他的文学作品,浸润着诙谐因子。⑤他的最有趣的作品《赣第德》是誉为悲观主义的“圣经”。伏尔泰在玩笑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他弥留之际,当牧师来听他忏悔时,他却问:“谁派你来的,牧师先生?”牧师说:“是上帝派我来的,伏尔泰先生。”伏尔泰用尽最后的力气,微睁眼睛说:“        ?”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将伏尔秦比作“锈迹斑驳的柴油机”,语言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请另选喻体,仿照原句再写一个句子。要求:本体不变,语意完整,表达流畅。5分)

21.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体现伏尔泰的幽默,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摆烂”,指当感到事情难以往好的方向发展时,干脆不采取任何行动,“破罐子破摔”的一种现象。人生漫漫旅途,有平川有高山,有溪流有险滩,有丽日有风雨,有喜悦亦有哀伤,“摆烂”本质上来看,只是时代青年在“内卷”巨大压力下的一种自我嘲讽,一个发泄负面情绪的出口。

青年虽然口头上叫嚣着“摆烂”,实际上并未放弃努力,也没“躺平”,拼搏依旧是当代有为青年的本色。

以上论述有哪些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高三语文综合拉练一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

1.A    

2. C    

3. B    

4.①材料一侧重阐释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两种形态以及从融贯说和符合论来进一步闸释逻辑真相;

②材料二侧重分析我们难以揭示真相的原因和揭示真相的方法、态度。

5.①众人的赞美是一种谎言,是有意欺瞒。这些人明知道皇帝新衣并不存在却违心赞美。

②社会生活中,人们揭示真相时会遇到各种阻碍、刁难。赞美皇帝新衣的人们担心显出自己不称职、愚蠢而选择说谎。

③本体真相是关乎存在的真相。“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揭示的是一种本体真相。

④怀有纯真之心,勇于说真话的人更能够揭示真相,童话中的小孩有一颗纯真的心,能够正视现实,勇于说真话。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事物的真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理解有误。原文材料一提到“真相往往是难以捉摸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事物的真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实际上,材料一中指出,“不探寻真相是荒谬的,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即作者认为尽管探寻真相艰难,但它是可以实现的目标,而非可望而不可即。

故选A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说明现实中只有一个空空的码头存在,而没有一艘船停泊在那里”错误,如果“一艘船泊在码头上”这一命题是假的,可能是没有船、没有码头或者船不在码头上等多种情况,而不是只有一个空空的码头存在而没有船停泊在那里。

B.“本体真相比逻辑真相更可靠”错误,文中材料一只是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逻辑真相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但不能说本体真相比逻辑真相更可靠,选项曲解文意。

D.“因为我们把揭示事物的真相看作是理所当然的,需要通过揭示真相来认识真理”错误,材料二强调了揭示真相的难度,并指出人们的素质在这种揭示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没有明确将揭示真相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讨论的是“揭示了事物的真相,并不等于对事物获得了真理性认识”,并且提到了在实际生活中真假难辨的情况。因此,我们要找的是一个例子,它描述的现象并不直接支持“真假难辨”或者“揭示真相的难度”。

A.《两小儿辩日》中的孩童根据直观感觉得出的结论,与科学事实不符,说明了直观感知可能误导人们对真相的认知,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B.杨贵妃的美与时代审美观有关,这反映了美的标准随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变化,但与揭示真相的难度无关,更多涉及的是主观评价的变化,而不是客观真相的揭示问题,所以此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C.叶尾壁虎的例子展示了自然界中的伪装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人们难以辨别真伪,从而增加了识别真相的难度,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D.“虚假新闻”的存在使得公众难以分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这直接反映了信息真假难辨的问题,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B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材料一围绕“真相”,侧重点在于:明确真相有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两种基本形态。本体真相指关乎存在的真相,即事物必然存在于某处;逻辑真相是在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的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反映命题内容符合客观事实即符合论,还提到融贯说从属于符合论且依据融贯说得结论可能荒谬。强调了真相的确认需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并引入了符合论与融贯说两种理论,说明了逻辑真相如何基于本体真相并通过理论体系来验证其真实性。材料一的核心在于通过对逻辑推理的理解来界定什么是真相,并且探讨了如何通过逻辑手段来检验一个命题是否为真。

材料二围绕“真相”,侧重点在于:更多地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揭示真相的重要性及难度。指出揭示事物真相不等于获得真理性认识,真相与假象常混淆增加分辨难度,它指出揭示真相不仅是发现事物的本质,还包括面对社会压力和个人牺牲的勇气,揭示真相常遇阻碍甚至要付出代价,如哥白尼的例子。同时强调真相必然会被揭示是因为认识主体即人的素质起决定作用,人要做真实的自我,勇于正视自己,怀着纯真的心勇于说真话,才能更好地揭示真实客观世界并把握真理。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中的这一情节很好地印证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尤其是关于真相的揭示以及人们对真相的认知过程。

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人们夸赞皇帝新装漂亮,是一种主观判断,但实际上皇帝什么也没穿,这违背了本体真相。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称职或不愚蠢,做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判断。而小孩子说出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反映了基于客观事实的逻辑真相,因为小孩子没有受到成人世界的主观观念影响,直接说出了符合客观实际的话。这符合材料一“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

真相的揭示需要勇气:在这个故事中,尽管所有人都看到了皇帝并没有穿衣服,但没有人敢于直接说出真相,因为他们害怕被认为愚蠢或不称职。这反映了材料二的观点,即揭示真相往往需要勇气,甚至可能需要面对社会的压力和挑战。最终,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打破了沉默,勇敢地说出了真相。

真相与假象的混淆:故事中的骗子利用了人们的虚荣心和盲从心理,使得所有人相信皇帝穿了一件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的衣服。这导致了一个虚假的现象掩盖了事实的真相,从而造成了材料二中所说的真假难分的情况。皇帝和臣民们都陷入了假象之中,无法认清事实。在这个童话故事中,社会地位和人们对地位的追求成为了掩盖真相的主要因素。每个人都害怕承认自己看不到衣服的事实,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社会地位会因此受损。

真相最终会被揭示:材料二指出,尽管揭示真相的过程可能会遭遇困难,但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在这个故事中,尽管一开始没有人敢说出真相,但最终还是由一个孩子揭示了皇帝的裸体,证明了即使是最显而易见的事实也可能被掩盖,但终究会有揭露的一天。

(二)现代文阅读Ⅱ

6. C 【解析】“任排长透遇落石而牺牲的细节”这一部分,属于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衬托中心人物,深化主旨。

7. B 【解析】原文里,“晚上你可以听见空气里既像风刮玻璃又像石子滚地的震颤声”,是引述任排长的话,不是环境描写,也没有推动情节的作用。

8.①“雪”指代雪域高原,结合文中对环境的刻画,强调了边防战士所处环境的艰难和艰苦,从而衬托出边防战士的坚韧意志。

②“雪”还具有象征意味,形象写出了边防战士是高原上绽放的“圣洁”雪莲;凸显出他们讲奉献的家国情怀和高洁的牺牲精神。这是边防战士的群像写照。

③“信”是指任排长和女朋友来往的信件,也是充分体现出他们之间爱情的纯洁和坚守,使得任排长这一形象因此更为立体和丰满。(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 4分,共4分)

9.①战士星星出现在插叙情节中,因下山接物资而不幸遭追溶石,但在任排长的掩护下幸免于难,从他的言语中,得知任排长舍己为人、敢于牺牲的壮举。

②任排长父母;是兵团于部转述中出现的,他们想看望儿子却遇高原反应,但依然坚持在山脚兵站。写他们未能在儿子牺牲前见一面的悲痛和遗憾,更体现了任排长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

③任排长女友,是任排长对我的讲述中提及。从他们四年里坚持互相通信、欣赏英文诗的情节,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执着、浪漫的爱情。(一点2分,三点满分。其中“特点”1分,“作用”1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10. BDG 【解析】子鲋诘之曰:“即如此言,晏子为非儒恶礼,不欲崇丧遂哀也。

11. A 【解析】“久丧伪哀以谩亲”中的“谩”,是“欺骗,哄骗”的意思。

12. B 【解析】原文中是指,五谷收齐了,跟着就有人大办丧事,他们的子孙都跟着前往,吃饱喝足。

13.(1)穷困、显达、奖赏、惩罚、幸运、不幸,都有定数,人的知识和力量是无所作为的。 (4分)(采分点:“幸否”“极”“知力”)

(2)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4分)

14.①齐景公问政,晏子提出要以礼治国。

②晏子父亲去世,晏子服丧三年,哀痛不已。(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儒者)又顽固地坚持有命论以辩说首:“长寿、夭折、贫穷、富有、安定、危险、治理、混乱,本来就有天命,不能减损也不不能增加。穷困、显达、奖赏、惩罚、幸运、倒霉都有定数,人的知识和力量是无所作为的。”众官吏听信了这些话,则对于自己分内的职资懈怠;普通人相信了这些话,则则会对从事劳作懈怠。官吏不治理就要混乱,农事迟缓就要贫困,既贫困又混乱,就违背了治政的目的,而儒家的人却以此作为教导、这是残害天下的人啊。

并且制定繁缛的礼乐去迷惑人,久久人服丧,虚假地哀伤去欺骗死去的双亲,立志安于贫困却极端倨傲自大以傲世,背弃本业而安于懈怠傲慢,对于饮食很贪婪,对于劳作很懒惰,陷于饥寒,有冻馁的危险、却没有办法避免。这些人似人中的乞丐、像偷藏食物的田鼠,像视草而食的公羊,像跃起而食的阉猪。君子们嘲笑他们,他们却说:“庸人怎能知道良儒呢!”他们夏天向人们乞讨麦子和稻子,五谷收齐了。跟着就有人大办丧事,他们的子孙都跟䘗前往,吃饱喝足。办完了几次丧事,就足够了。借助别人的家丧来养肥自己,依仗别人的田野所获来妄自尊大,当富人家有丧事时,就非常喜欢,说:“这是穿衣吃饭的根源啊!”

材料二:

齐国的风俗喜欢奢侈的葬礼,麻布和丝织物都用去做下葬的衣被了,木材都用去做棺材了。齐桓公对此很担心,把这件事告诉管仲说:“麻布和丝织物都用去做下葬的衣被,活人就没有东西遮体了,木材都用去做棺材,国家就没有东西来修筑防御工事了,而人们奢侈下葬的行为还不停止,怎么禁止这种行为呢?”管仲回答说:“凡是人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因此就下命令说:“棺材超过了制度的斩死者的尸体,并惩罚那个主持丧事的人。”死者被斩被羞辱,不是名誉的事;主持丧事的受惩罚,他无利可图。人们为什么还去干那种事呢?

材料三:

墨子说:“孔子到齐国见齐景公,景公非常裔兴,打算把尼谿的田地封给他。晏婴说:不要这样做啊,儒者傲慢法律而自以为是,接受命令而怠于事情,推崇丧事而哀痛不止,待人处事礼节繁缛琐碎,他运用礼的方法不能治理好国家,而他的主张也不能引导理顺家庭关系。齐景公说:“是这样。”

孔鲋诘责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晏婴是诽谤儒学、讨厌礼治,不想推崇因丧事而哀痛不止的人。然而,从《传》的记载看来,晏子的所作所为与儒家并没有什么差别。如齐景公向他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晏子回答说要以礼治国。景公说:用礼可以来治理国家吗? 晏子回答说:礼用于为政治国,将同天地共始终。如此看来他并不讨厌礼治。他的父亲桓子死后,晏婴斩衰服丧,用草当枕头,穿孝服拿丧棒,穿草鞋喝稀粥,居住在临时搭建的草房中,服丧三年哀痛不止。这和儒家也没有任何差别啊。墨子所说的事情,晏婴是不会那样做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B    

16. ①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首联写出诗人在繁忙的行程中得以在襄州延庆寺偷得一日清闲,表现出一种暂时摆脱忙碌、享受宁静的愉悦之情。

②表达对裴公行为的赞美。颔联通过写对裴公出游不安排前驱人员,体现了诗人对其不重官场礼仪、爱民亲民的赞美。

③表达了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尾联通过“碧山”“犹有草茅臣”等内容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出行的浩大阵仗惊动了山鸟”错误,颔联“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意思是不安排前驱人员惊扰野鸟,只是让后面的车乘载着诗人,这表明裴公是一个体贴自然、不张扬的人,并非说浩大的阵仗惊动了山鸟。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丹霄”本谓绚丽的天空,指帝王居处、朝廷、京都。“丹霄路”指去京师之路。“征轮”意为远行人所乘之车。这二句说裴公在去京师的路上暂时歇脚,在胜地襄阳忙中偷闲作一日游览。描述了诗人从繁忙的政务中暂时抽身,来到延庆寺享受宁静的时光,表明诗人暂时脱离了这种紧张的生活状态,寻找内心的平静的快乐。

颔联通过写对裴公出游不安排前驱人员惊扰野鸟,只是让后面的车乘载着诗人,表达了诗人不希望自己的出行惊扰到自然界的生物,体现了诗人对扰民行为的反感和对官场礼仪的厌倦,对裴公亲民爱民做法的赞扬、景仰之情。

颈联通过对岩石、竹林、新露等景物的描写说明尾联是诗人诗人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尾联表明诗人希望能在更深的山林之中找到真正的隐士,那些远离尘嚣、保持清廉的“草茅臣”,或许正是诗人内心追求的理想人格。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17.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3)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C    

19. 折射了当下年轻人对自然疗法的向往、对传统疗法的兴趣、对健康生活的新追求,也是中医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融合的体现。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词语(成语)能力。

C.错误。“体察”体会、省思,考察。更侧重于通过亲身经历来感知和理解事物,通常用于个人体验或实地考察。“洞察”更侧重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入分析和理解,通常用于分析复杂的问题或现象,如市场分析、社会现象分析等。本文是表述中医行业对时代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内在的本质,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所以只能用“洞察”,不能改为“体察”。

故选C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变换句式的能力。

排比句要求三个及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或相关、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

分析文本“当下年轻人对自然、传统疗法的兴趣和对健康生活的新追求”一句,可以改为“对传统疗法的兴趣”“对健康生活的新追求”,把“对自然疗法”补充为“对自然疗法的向往”和前两个短句保持结构和语义的一致,保持了原意,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和表达效果。

20. 他如同一匹毛发稀疏的老马,虽然看起来一身倦态,但一旦拉上马车,“哒哒哒”的,马不停蹄。    

21. ②尽管宫廷贵族把他关进巴士底狱

⑤他的最有趣的作品《赣第德》被誉为悲观主义的“圣经”    

22. 甲:都必须具有魔鬼附身的本领呀

乙:请把您的证件拿给我看看,可以吗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句子的方法:

首先要仔细阅读并分析例句的结构方式、句式特点以及所用修辞手法,明确例句的话题;其次是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内容要协调一致,句式要统一,修辞要一致,字数大致相等;最后仔细推敲仿写的句子,确保表达通顺流畅,无错别字。

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研读例句明确修辞(明喻)、句式“他如同一+量词+定语+名词,虽然看起来一+量词+名词,但一旦+动宾短语,拟声词+的,描写喻体的词”。

内容的仿写要符合语境,特别是喻体的选用:上文说“伏尔泰身体羸弱,却是一个工作狂”,所以选用的喻体要尽可能符合这两个特点(羸弱、工作狂),如一批精疲力竭却仍马不停蹄劳作的老马,如一座外表残损却仍精准报时的老钟等等。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处:“宫廷贵族尽管把他关进巴士底狱”,语序不当,该句主语为“宫廷贵族”,而后面句子的主语是“他”,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修改为“尽管宫廷贵族……”。

⑤处:“他的最有趣的作品《赣第德》是誉为悲观主义的‘圣经’”,结构混乱,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原句含有两套结构:一是“……是悲观主义‘圣经’”;二是“……被誉为悲观主义‘圣经’”。结合原文可知“悲观主义‘圣经’”是给予《赣第德》的称赞,故修改为“《赣第德》被誉为悲观主义的‘圣经’”。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前面女演员抱怨按照伏尔泰的要求非得魔鬼附身才行,接下来伏尔泰的话应该呼应了前文女演员的话,又要体现了伏尔泰的幽默,根据伏尔泰说的“干任何事情,若想获得成功”,可以推知,空处是强调像魔鬼附身的重要性,故可填“都必须具有魔鬼附身的本领呀”。

乙处:在伏尔泰弥留之际,牧师说是上帝派他来的,空处要体现伏尔泰至死都保持的幽默风趣的性格,而且要针对牧师的身份发问,故可填“请把您的证件拿给我看看,可以吗”。

23.【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

1.审读材料的内涵

第一段叙述了一种社会现象,当感到事情难以往好的方向发展时,干脆不采取任何行动,“破罐子破摔”的一种现象。”“摆烂”只是时代青年在“内卷”巨大压力下的一种自我嘲讽,一个发泄负面情绪的出口。注意“自我嘲讽”“情绪的出口”,某种角度上看,这种现象可以理解。第二段青年虽然口头上叫嚣着“摆烂”,实际上并未放弃努力,也没“躺平”,拼搏依旧是当代有为青年的本色,明显否定了“摆烂”。整体分析材料可知,材料的内涵是在基于对“摆烂”现象以理解的基础上,肯定和支持青年应该要积极进取,面对困难和压力,要勇往直前。

2.确定立意的角度

以宣扬“奋进”的时代主旋律为主,同时点出“躺平”“摆烂”有其合理性,是一种自我调适,暂时“躺平”“摆烂”是为了后期的奋进蓄积能量,做到辩证分析。

3.议论要有针对性,针对“躺平”“摆烂”的现象,确定立意

“摆烂”须摒弃,青年当有为

“摆烂”只调侃,聚焦正能量

拒绝“摆烂”,跟命运“死磕”

大国正在崛起,青年岂可躺平

只有奋斗的精彩,没有躺平的人生

“躺平”后站起来,才是更帅的姿态

面对“躺平”青年说教不如换位思考

【例文引路】

摆烂还是奋斗?有为青年心中早有答案

(题目即核心话题,针对性强。以疑问入题,引人深思。)

①“不行就算了”“你说的都对”“那就这样吧”……摆烂文学近期在年轻人中广为流行,并频频登上热搜。有人说,这是一种面对生活无奈的心理自洽,也有人说,这是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应付。摆烂还是奋斗?躺平还是拼搏?当代中国青年人的画像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已经通过大量的事实检验,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

②生而为人,总会有疲惫及不开心的时候,这是人之常情,但将偶尔视为常态,就有失偏颇,不利于青年自身成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青年人未来向何处去的人生三问。(开篇由摆烂文学近期在年轻人中广为流行,并频频登上热搜一事引出当代中国青年何去何从的问题,直接针对话题进行分析。)

③“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青年》发刊词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白皮书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全面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④当代中国青年人是什么样子?他们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卫国戍边战士,他们是“扎根泥土、懂得人民”的乡村振兴干部,他们是“白衣执甲、逆风前行”的医护工作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当代青年的品质一:有担当,有定力,有胸怀。)

⑤鲁迅先生称赞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李大钊在国内首倡马克思主义时是29岁,毛泽东出席中共一大时年仅28岁,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蛟龙”入海、“鲲龙”击水,“国之重器”的背后都离不开青年团队的智慧与力量。新时代的青年心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他们是中国的未来。(当代青年的品质二:心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⑥4月25日,新时代领路人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寄语,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素材准备】

1.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虽然来自外部的压力不容忽视,但与其嗟叹抱怨,不如奋起直追,有志青年大都会正视压力,用奋斗闯出自己的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和挑战,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动不动就被小困难打败,时不时受“丧文化"所左右,显然不是一个当代青年应有的气质。如果一遇到压力就喊“内卷”。一遇到控折就想“躺平”。我们又怎能改变人生呢?

2.躺平得了初一,躺平不了十五。工作生活,尽管困难重重,但还得困中求变、难中求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靠灵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才能改变困境,过上好日子。看看身边,努力上进的比比皆是,青年人的奋发有为更让人肃然起敬。

3.“丧”“佛系”“躺平”并不意味着年轻人放弃自我,更多的是他们纾解焦虑的一种途径。放开视野,“躺平”其实也是一种调侃,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正如国外有一批年轻人曾被贴上“垮掉的一代”的标签,但事实证明,那个年代、那些人并未垮掉,恰恰是对生命、对梦想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叛逆的尝试,推动着社会继续前进。一代代人在经历过一个阶段的迷惘探索后,最后还是回到积极向上的生活轨道上。从这个角度讲,“躺平”亦不过是这一段经历的注脚吧。

4.其实,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赶“躺平”时髦的年轻人只是过过嘴瘾,他们在生活中是不敢真的躺平的。身为普通人,也最难“躺平”。我们要有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而职场的大多数境遇是不进则退的,奋力是逆水行舟时原地踏步的基本功。我们都要结婚生子,自己躺了,我们能要求孩子在起跑线上也躺了吗?还有父母,我们常常对他们报喜不报忧,不就是想让他们放心、觉得我们在外漂泊得还不错吗?如果我们仅仅是个自然人,自己做自己的主,躺就躺了,问题是老马在一百几十年前就说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标教材:

必修上第六单元

议论要有针对性

【教材回顾】

《师说》《反对党八股》《劝学》《拿来主义》的论证都极具针对性,它们具体针对什么问题展开了议论?

《师说》:针对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论述师道的内涵,具体体现:问题的针对性——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技巧的针对性——①对比论证古/今,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②引用论证“三人行,则必有我师”,③句读变化“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读者的针对性——李蟠天下读书人(“士大夫之族”)。

《反对党八股》:针对当时广泛存在于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倾向。《劝学》:针对普遍存在的人们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的现象。

《拿来主义》:有感于《大晚报》的报道中“发扬国光”的“送去主义”。

论证思路

把问题说清楚,就离不开清晰的论证思路,我们看一下常规的论证思路有哪些——

《劝学》: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然后强调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方法与作用,接着从三个层次论证怎样学习。

《反对党八股》: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拿来主义》:“闭关”不行—“送去”不行—“送来”不行—只能拿来,即否定1—否定2—否定3—肯定。

解读什么是“议论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

1.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即学习提炼观点,表明看法,亦即学会提出论点,做到论点正确、集中、深刻。

2.有读者意识,提出的观点要能让读者理解、接受。

怎样使议论具有针对性

1.广举事例,挖掘意义

典例:邓小平同志说过,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40年风雷激荡,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强大的动力依靠人。小岗村“大包干”、汉正街“个体户”、果作屯“村民自治”敢为天下先为历史铭记;袁隆平一生执着“超级稻”,南仁东为“天眼”奉献毕生,见证创新报国的赤胆忠心……激扬改革开放精神,是为个人进步赋能、为国家发展蓄力的最好途径。朝气蓬勃的新时代、宏图待书的新画卷,为梦想准备好了广阔舞台。

(李斌《让改革开放精神标识更鲜明》)

【点评】

这段文字是针对改革开放40几年的伟大意义这个问题发表议论的,文段列举了一系列事实,从正面角度阐述了改革开放精神的重大意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笔锋犀利,说理透辟

典例:更值得警惕的是,形式主义本身还有利可图、有机可乘。细数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专做那些看着漂亮、影响力大、能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在这种风气侵蚀下,搞形式成了彰显“积极作为”的一条捷径,“会干的不如会吹的”更成了一种潜规则,“干老实事,说老实话”的人反而吃亏,这无疑是恶劣的负面示范效应。

(张砥《警惕“泛化问责”背后的形式主义》)

【点评】

本段文字针对社会上一些人习惯大搞形式主义的问题,引用了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句子,还引用了“会干的不如会吹的”这样的俗语,说理透彻形象,从而让人们认识到了形式主义的危害,议论有针对性。

3.引用名言,佐证观点

典例: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功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

【点评】

作者引用了明代学者吴梦祥的话,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解决读书做学问是否应该有秘诀这个问题。这段话中的“皆须专心致志”说明读书做学问应有的正确态度,它说明读书做学问要想获得成功,就要痛下苦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可见,这个名句正是针对读书做学问是否应该有秘诀所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

典例:不如安静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呢喃——那些蛰伏在角落里的声音,或许才是灵魂的梵音,让你看淡很多悲伤,给予你更从容的力量。

如果你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那么他便真正的“失”了;如果你耿耿于怀于外在的成败,那么你离内心会愈来愈远;如果你甘于低头盲目追求当下,那么你会错过更多。春花秋月何时了。吟诗作赋,对酒当歌,谁不希望沉浸在诗意般的人生里?可是,执着的追求过后,恐怕只剩凄美的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低头盲目求索时,怎不抬头望一眼?望一眼辽阔的国土,天下的子民——那些生命中无法忘怀之轻,究竟辛酸了多少人的眼泪!

(《做自己必须敢于正视》)

【点评】

对于如何做真正的自己这个问题,第一段先从正面说理,告诉读者怎样做才是敢于正视自己;第二段从反面说理,列举了不敢于正视自己的许多表现。正反对比说理,全面深刻,对问题更具有针对性。


创新作文责任田
提高作文写作,创新作文写作,提高语文素养。一起耕耘,一起收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