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系列报道⑤长在云端上的村庄

2024-11-19 20:37   福建  

长在云端上的村庄

文_黄锦萍

稠岭村全景图

(图源_省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

把村庄建在云端之上是谁的主意?把整座村庄装在 AAA 级景区里,又是如何完成的?如果你觉得来到的是景区,它分明是一座村庄;如果你认为这里是村庄,它分明又是景区,视觉有些错乱了。

带着对一座村庄的念想,我再一次来到稠岭村,这座海拔 900多米高的村庄。那天是 2024 年 3 月 8 日,三八妇女节,太阳出奇地好。来稠岭过节的女人多,男人也多,搞团建的、旅游的、参观调研的……很快,村庄的停车场满了,单行道堵了,农家乐被预订一空,民宿也一床难求了。

梯田(图源_省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

此时此刻,我正在一间叫“明月松间”的茶吧里与村干部一起喝茶聊天,这间“空间悬崖茶吧”是游客的至爱,茶吧底下是悬崖,透过落地玻璃窗,远处是 AAAAA 级景区佛子山,近处云雾升腾。我们聊的自然是乡村振兴的话题。村干部告诉我,这里原来是一座荒山,因为山高水冷,传闻能冻死 6 月的鸭子。交通也极不发达,村民生活十分困苦,年轻小伙子娶不到老婆,稠岭,愁岭,真是令人发愁啊。

俗话说“穷则思变”,就看你怎么变了。20 世纪 90 年代初,为快速摆脱贫困,当时的稠岭村与政和大多村子一样,“菇菜猪起步,竹茶果致富”,村民跟风砍树种菇、散养家猪,仅靠种菇,人均年收入可达 800 元,但种菇需砍伐大量树木,导致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村民富了,生态却“穷”了。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靠山吃山,生态严重透支,水土大量流失,山体发现裂缝,存在着滑坡的隐患。

村民开始反思,是不是树砍太多了?谈到这里,村干部深深叹了一口气。

时光是如此地巧合。27 年前的今天,1997 年的三八妇女节,也是艳阳高照,不一样的是,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稠岭村了!中巴车来到稠岭村口时,因为道路狭窄,习近平一行便下车行走。在通往村子的竹林小道上,习近平了解到竹子销路及收入情况,嘱咐道,毛竹要合理保护好,水土保持方面要重视,生态是最关键的。

当了解到全县年种菇 8000 万袋,需砍伐阔叶林木材 4 万立方米时,他皱起眉头,语重心长地说:稠岭村靠山吃山这条发展路子是对的,但是要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临别前,他又叮嘱道:这里自然风景很好,不能老砍树,要改变发展思路,发挥山区的生态优势,既要保护好青山绿水,又要让村民富起来。

廊桥(图源_省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

政和县委县政府牢记习近平的殷切嘱托,率先提出“少种香菇多种树,保护生态也致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尤其是这些年来,通过与外屯、洋屯、湖屯等周边 3 个村联建,流转 2000 亩闲散土地,交给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水稻、莲子、向日葵等特色农业产业,与闽台乡建乡创团队“政和我意”天村稠岭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引进人才资源,盘活改造闲置古民居、入驻合股运营农家乐、民宿、咖啡屋、小酒馆等,多元业态发展旅游产业,激发了稠岭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通过打造智慧茶园、向日葵花海等农业观光打卡点,将稠岭村云半间民宿境内地质文化、廊桥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并成功举办“18℃的夏天——南平市草地音乐节”。2023 年游客人数突破 25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 300 万元,其中村财创收 52.1 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稠岭村从过去靠山吃山发展种菇业破坏型经济,转变为现在的靠山吃山发展康养旅游的生态保护型经济,实现了从“砍树”到“护林”,从“卖山头”到“卖空气”的华丽转身,真正让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稠岭村云半间民宿

长在云端上的天村稠岭,有家叫“云半间”的民宿特别“网红”,我住半间,云住半间,一半在天上,一半在人间,好诗意的名字。此时此刻,我就坐在“云半间”的露台上,与创始人张念德喝茶聊天。

我问张念德,是谁取了这么有诗意的名字?张念德说,当时想了很多名字,都不满意,后来从网上征集的几十个名字中挑选出它来,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我问,怎么想到要在稠岭办民宿?张念德说,为了盘活闲置资源,乡里决定将稠岭村原村部和小学主体框架升级改造作民宿,因为村庄位置太偏远,没人愿意投资。眼看着民宿办不成,我有些着急了,我是土生土长的稠岭人,骨子里的爱乡情怀根深蒂固。

于是我号召 10 位在上海经商办企业的乡贤,一起返乡投资创办“云半间”民宿。十位乡贤每人出资 20 多万元,共筹集了 200 多万元,终于排除万难把“云半间”民宿办了起来,这才有了可以让人发呆的“云半间”。说这件事张念德就花了几分钟时间,但我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大的艰辛。目前,“云半间”民宿已成为政和乡村游的标杆,年营业额超 100 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带来 10 万元租金收入。稠岭村将这 10 万元的租金平均分红给全村户籍 1603 人口,让村民共享乡村发展红利,张念德也因此荣获政和县首届最美“新农人”荣誉称号。在“云半间”民宿的示范带动下,稠岭村又打造了“隐山云”“天村小筑”“三秋四季”3 家民宿,民宿集群逐步形成,成为外屯乡“筑巢引凤,花开蝶自来”的最好样板。

稠岭村驻村第一书记虞文超是个 80 后,今年是他下派到稠岭村的第 3 个年头。他带我去村里走走,村里大多是土墙垒成的房屋,很古朴,但房子建得很稠密,很多地方路小得只能一人通过,真正的“单行道”。一路上都有村民热情打招呼,邀请到家里喝茶,他说到了饭点,随便走进哪个村民家,肯定有饭吃。虞文超回忆起 3年前,刚到稠岭任职第一天的情景——“我发现村部居然设在村口廊桥下的地下室,面积也就 100 多平方米,还堆放着很多杂物,拥挤不堪,廊桥上游客的脚步声与嬉笑声就在头顶上,村部条件这么差出乎我的预料。后来我才知道是村干部把宽敞明亮的村部腾出来做民宿,只好暂时转移到廊桥下的地下室办公。”虞文超说,“那天我在村里了转了一圈,看到了美丽风景,也看到了破败的房屋,于是拍了一组照片,发到朋友圈,我写了这样一句话‘我将扎根这座山,这座村,愿此后的三年里,以天村稠岭为家’。”

梯田(图源_省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

虞文超继续说他的稠岭故事:“2022 年夏天,稠岭被游客挤爆了,我们把抛荒的梯田种上了向日葵花海,央视福建总站的记者来了,为我们拍了一条《邂逅向日葵花海》的短视频,稠岭名声大振,每天涌来上千游客。真是‘向日葵的夏天’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村庄道路拓宽了,停车场修大了,智慧停车系统运行,可以收停车费了。传统村落改善提升全面完成,村庄风貌焕然一新,5 栋传统建筑修缮后被活化利用,三秋四季农家乐、闲云酒馆、青山里咖啡屋、新中式茶馆、明月松间露营地、天村姑娘土特产专营店等旅游业态先后开业。眼看着乡村振兴得到有效推进,村‘两委’将一个个构想落到实处,从争取资金、方案设计、进场施工、投入运营,每一个环节都从村民的利益出发,让村民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我的心里踏实了许多。”

梯田全景 (图源_省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

稠岭村星空露营基地负责人叫胡志超,是一个时尚的年轻人,有责任有担当。胡志超说,“星空露营基地”的建设运营,把荒废滞留的土地合理利用,为当地村民解决了就业也增加了收入。他希望政府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更多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这样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胡志超说了稠岭村的一个现象:旅游旺季时人山人海,每逢淡季,山上冷冷清清,几个人都数得出来。确实如此,我在稠岭多住了一天,三八节过后,村庄一下子就清静了下来。我想,如果稠岭能与当地大专院校合作,建成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让更多大学生志愿者到稠岭来,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稠岭一定会更加兴旺的。

天村稠岭,一座在云端上深呼吸的村庄;天村稠岭,一座来了就忍不住发朋友圈的地方。

专家点评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理事,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点评:

在新时代,村庄发展的资源有什么?

稠岭村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因地制宜且依山就势,一方面,充分遵照地形地貌特征,发挥立体空间优势,建设“空间悬崖茶吧”“云半间民宿”等特色项目;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建设智慧茶园、向日葵花海等观光农业和创意农业,将境内地质文化、廊桥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以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让曾经的“山高水冷”变为“诗意山居”。

为了促进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该村与闽台乡建乡创团队、“政和我意”、天村稠岭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引进各类人才资源,将原村部和小学主体框架升级改造为民宿,推出特色项目,既增加村民及村集体收入,也吸引外部主体参与村庄发展,促进各类村庄资源盘活与生态价值转化。

喜马拉雅有声书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系列报道

1.半壁梯田半壁村

2.聚能文化,建设新柏洋

3.以社会美育培植乡村梦想

4.龙斗村的故事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学术研究,宣传乡村振兴政策,推介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和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