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海文旅
目前,我国的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脚步加快,但尚未形成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文体旅融合需要在政策带动、要素联动、产品互动和品牌推动等不同环节采取行动,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的举措亟待施行:
设立融合体制机制 打造融合大平台
创新管理体制,与关联部门紧密连接,建立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组织和推进机制;创新文体旅融合的资产管理模式,鼓励文化、旅游和体育类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推进产品二次开发,充分释放各关联产业的经济价值;建立线上线下联通的服务平台和宣传窗口等;加大跨界人才培养,扩大就业岗位群;搭建投融资大平台,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成立融合发展协会,促进已有协会,如体育产业协会、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等的实体化发展,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发挥好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培养融合发展主体 鼓励跨界新联合
鼓励发展文体旅一体化经营机构,推动优秀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培育骨干文体旅企业;推进连锁、联合和集团化经营,实现文体旅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成立文体旅组织和团体,引导各类组织和团体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和体育企业与知名品牌;加强文化、旅游和体育行业协会建设,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渠道;鼓励文体旅融合发展公司进入资本市场,鼓励已上市公司拓展文体旅业务板块。
创新融合产品服务 推动供给侧改革
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因地制宜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鼓励开发文体旅项目,建设一批融合滑雪、登山、徒步、露营等多种健身休闲运动且具有文化内涵的四季度假区或度假地;促进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精品项目和知名品牌;注重增强体育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和创新能力,培育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根据区域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文体旅集聚地带;打造体育文化综合体和户外运动特色小镇;在发达城市打造时尚体育综合体,在郊区和山区打造各类户外运动体育小镇。
释放文体旅消费潜力 增加消费附加值
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发展态势和国内经济转型要求,尊重消费发展规律,以满足消费需求为主线,培育、构建文体旅融合产业,深挖文化内涵,创造环境引导居民扩大消费。一是“补短板”,通过开展文体旅“补短板”工程,丰富原有文体旅基础设施,为文体旅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显特色”,对原有的文体旅产品进行摸底和整合,融入当地特色文化风俗和体育项目,优化旅游路线,以产品特色化助推文体旅产业良性竞争;三是“融科技”,将新兴科技与文体旅产业进行有机融合,利用5G、AR、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文体旅产品开发和优化升级,搭建多元化、个性化、体验性强的文体旅消费新场景,打造“科技+文体旅”精品IP。
合理利用国外资源 助推多元化融合
政府和行业机构遵循国际市场要求,合理有效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积极借鉴国内外文体旅融合经验,结合当地资源,构建与国际文体旅产业发达国家的合作体系;引进国际体育赛事和时尚运动,大力开展各种体育运动的文化知识普及宣传。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升级软硬件体系
加大文体旅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鼓励各地区将文体旅与市民休闲相结合,建设一批体育公共设施;鼓励和引导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建设具有时尚特色的健身休闲设施;加快场馆和景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文体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旅游咨询、集散等体系为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信息咨询、线路设计、交通集散、赛事订票等服务;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和体育相关活动的保险;打造智慧服务体系,广泛利用科研成果,如5G、VR、北斗卫星、云服务平台等高新科技手段,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的文体旅产品,升级体育、旅游中的咨询、搜索、预订、导航、体验、支付等综合服务体系。
发挥融合撬动能力 带动相关产业
打造文体旅特色“吃住行游购娱”体系;创意研发体育文化旅游衍生品,形成系列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产品体系;配套特色美食餐饮,促进餐饮与文化体验互动,提升餐饮附加值;在有条件的星级品牌酒店提升文体旅特色;发展经济型酒店、青年旅社、乡村客栈等多种旅游住宿业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和旅游商品,鼓励发展特色体育旅游餐饮和主题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