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
本次政策调整坚持“三个统筹考虑”:
■ 统筹考虑服务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既大幅增加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提高奖学金奖励标准,加大对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力度;又适度提高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困难,更好地发挥各类国家奖助学金的激励、保障作用。
■ 统筹考虑提标和扩面。既适度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提高本专科生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又大幅增加高校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更加贴合学生、学校实际需求。
■ 统筹考虑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在今年重点调整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同时,明年也兼顾调整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提高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将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在校学生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使更多学生享受学生资助政策调整红利。
《通知》提出,增加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奖学金名额,提高奖助学金标准。
☑ 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奖励标准提高。
从2024年起
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
每年6万名—→12万名
奖励标准每生每年
8000元—→10000元
☑ 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提高。
从2024年起
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
奖励标准每生每年
5000元—→6000元
☑ 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提高。
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
本专科生(含预科生,不含退役士兵学生)
国家助学金
平均资助标准每生每年
3300元—→3700元
具体标准由高校在每生每年2500—5000元范围内自主确定,可以分为2-3档
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
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
3300元—→3700元
☑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翻倍。
从2024年起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
每年4.5万名—→9万名
其中:硕士生3.5万名—→7万名
博士生1万名—→2万名
☑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支持标准提高。
从2025年起
提高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中央财政支持标准
硕士生每生每年
8000元—→10000元
博士生每生每年
10000元—→12000元
中央高校根据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因素,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奖励标准,可分档设定奖励标准,最高不超过硕士生每生每年20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30000元。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名额分配应向基础学科和国家急需的学科(专业、方向)倾斜,向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倾斜,向学术型研究生倾斜。
各地可根据本次调整精神并结合实际,完善地方财政对所属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支持政策。
《通知》明确,提高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
☑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提高。
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
平均资助标准每生每年
2000元—→2300元
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200—35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
☑ 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扩大,资助标准提高。
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
将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
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
三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
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
六盘山区等11个原连片特困地区
和西藏、四省涉藏州县、
新疆南疆四地州中职学校
三年级农村学生(不含县城)
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
平均资助标准每生每年
2000元—→2300元
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200—35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资助体系,在范围上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在投入上各级财政优先保障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在制度上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功能上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助困、奖优、引导、育人重要作用。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适时动态调整国家资助标准,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国家资助水平。2023年,全国共资助各学段学生1.6亿人次,资助金额共计3111亿元。其中,全国财政投入2161亿元,约占资助总金额的69%,有力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保障他们顺利入学、安心求学,激励他们学有所成、全面发展。
本次学生资助政策调整是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关部署的重要举措,将通过更大力度奖优助困、更多覆盖学生群体,激发广大学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更加有效地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更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