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站在消费者的视角来看,激光雷达的出现更像一个符号,一个检验车企对于智驾安全的“合格证”。
“今日开五城,明日开十城”一场轰轰烈烈的智驾开城战,如今在整个造车圈激战正酣。
随着智能化概念的演进,消费者对于智驾功能的选择,也逐渐成为当下购车的关键因素。但与以往直观明确的机械指标不同,智驾功能,尤其是高阶智驾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参考标准。
事实上,高阶智能驾驶的到来,比意想中快了太多,甚至快到消费者都没能形成初步概念,就要面临切实的购车选择问题。
时下大火的端到端是什么?纯视觉路线是什么路线?激光雷达到底必不必须?
高阶智驾普及≠放弃安全
那么,抛却前路未定的种种路线之争,到底什么才能真正打动当下的消费者?
或许,在很多人心中最直观的答案还是——安全。
谈及智驾,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东西靠谱吗?尤其是对于汽车这种与安全高度挂钩的商品,比起各种花式停车功能,其可靠性本身往往更为重要。
不难想见,想要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推广高阶智能驾驶,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障安全,从而打消用户的核心购车顾虑。
但另一方面而言,如今各家谁也不敢说绝对安全,更多的还是在比拼“未雨绸缪”。对于智能驾驶来说,路边的corner case(边缘场景)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只有产品端具备足够强的工程能力、软硬件冗余,才能尽最大的可能随机应变。
未来,纯视觉和融合路线谁将最终战胜谁,尚且没有定论。但能确定的是,作为汽车上最贵的智能驾驶核心部件,在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激光雷达的大范围搭载,主要就是基于安全冗余。
尤其是在年初的“AEB之争”以后,激光雷达的安全冗余属性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AEB的关键性能指标包括刹停速度与误报率,激光雷达能实现更远距离的探测,对物体的检测也更加灵敏,在高速场景里保证了更高的刹停速度,在城区里则有效降低误报率。
尤其是在政策端不断向L3和L4级别测试应用开放的背景下,激光雷达在测试环境下的冗余特性,更是不可或缺。前段时间,在武汉热度颇高的萝卜快跑无人车,也都配备了激光雷达以提高安全性。
此前,国际保险巨头瑞士再保险完成了对激光雷达及软件驾驶系统安全性能评估。结果显示,配备激光雷达系统的车辆比未配备激光雷达的同一车型,预计能多避免高达25%的碰撞事故,同时缓解事故影响的能力将提升高达29%。
而从原理上来说,激光雷达的加入能够获取更深度的空间信息,对于物体的位置、距离和大小感知更准确,并且不受环境光(雨、雪、雾等)影响。
“在当前阶段,如果车企要打造放心、安全、可靠的智能驾驶,激光雷达必不可少。”正如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所言,凭借激光雷达的高精度测量和快速响应,车辆才能在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中,为用户提供最可靠的安全保障。
而这一观点,也在城区NOA等“中式路况”下得到了充分验证。当“战场”来到了城区或者复杂路况,需要检测识别的对象急剧上升,且光线变化复杂,仅靠摄像头容易出现漏判、误判的情况。每当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个激光雷达出来“查漏补缺”了。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在城市NOA场景中,激光雷达装载率接近100%。可以说,安全是高阶智驾的所有出发点,激光雷达就是现阶段最具“诚意”安全冗余。
就以埃安为例,为保证安全、道路的适应性与场景应用的最大化,其在行业如此卷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带激光雷达的5R11V1L高阶智驾方案,包括5个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以及最为重要的新一代固态可变焦激光雷达。
并且,为了应对“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对计算芯片更高的算力要求,埃安还采用了英伟达Orin-X 高算力平台,结合第四代感知端到端深度学习大模型,大幅提高识别准确率,并拥有持续进化和迭代的能力。
软硬件的技术融合,使埃安霸王龙的使用场景囊括了超99%的城市、郊区、村镇,实现全气候、全路况下的场景覆盖,真正做到了“有路智能开,无图全球通”。即便是夜幕下杂乱无章的乡村场景、人车混行的拥堵路段、岔路繁杂的环岛路口,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毫无疑问,这样的安全冗余策略,不仅是对于用户出行安全的极致追求,更有一家企业想要将高阶智驾真正推向普及的拳拳诚意。
如果站在消费者的视角来看,激光雷达的出现更像一个符号,一个检验车企对于智驾安全的“合格证”。
既然路线之争尚存争议,那么有何理由不选一个更安全、更有保障的呢?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埃安霸王龙高达20000+的排产订单,或许就是对埃安这样立志成为“全球高阶智驾第一梯队”的企业,最大的认可与支持。
主流市场的成本博弈
然而今年以来,国内车市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价格战也是未有停息之势。对于车企而言,为了能够拿出加量不加价的产品,降本也是势在必行。
而随着智能驾驶功能逐渐下沉到价格更低层次的车型上,车企对于激光雷达取舍的争议就愈发激烈。
事实上,车企决定是否搭载激光雷达,更多是出于商业考虑,而非技术考虑。
作为汽车上最贵的智能驾驶核心部件,在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车企降价促销的背景下,激光雷达必须“更便宜”才行。这也是为什么速腾聚创要将激光雷达的价格打到1000元左右。
但对于普及高阶智驾而言,想要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之买单,除了城市NOA进度和算法方案优越性,最重要的还是看车企能不能真的把价格打下来。
为了规避激光雷达带来的高昂成本,不少车企倾向于纯视觉方案,取消激光雷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特斯拉。早在2019年,马斯克就曾公开表示,“激光雷达是个愚蠢的解决方案,谁依赖激光雷达谁就完蛋。”
前段时间,也有部分新势力的头部品牌相继公布纯视觉智驾方案,打算通过低成本的纯视觉方案下沉市场,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除了特斯拉Autopilot辅助驾驶系统,业内基本上都是以视觉为主、以雷达为辅的智驾方案,它们搭载的多不是激光雷达,而是摄像头加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
而从实际用户体验和反馈来看,一些所谓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中低端车型并未能提供满意的驾驶体验,反而引发部分用户对智能驾驶的抵触心理。事实上,无论是纯视觉还是激光雷达方案,都并非绝对安全。二者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也很难断言谁才是唯一路线。
对此,肖勇认为:“埃安目标成为高阶智驾第一梯队,首要考虑的就是安全性,在丰富智驾体验上限的同时,更要提升高阶智驾的安全下限,激光雷达在当前环境下依旧不可替代,这也是我们和其他智驾头部企业深度交流后得出的共识。”
要知道,如今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市场渗透率已突破50%,然而L2++以上高阶智驾渗透率只有6%,主要是因为高阶智驾车型往往是20-30万以上的中高端车型,令众多消费者望而兴叹。
而从价格来说,20万元以下才是主流市场,国内乘用车市场8-20万元车型市场占比达70%以上,这一庞大的市场需要更有性价比的智驾方案。
华为的余承东也曾感叹,30万元以下的车型很难使用华为的激光雷达智驾方案。
然而埃安却认为,高阶智驾应该被更多人分享,科技就应该普及到最渴望它的人。尤其是埃安霸王龙的热销,更让埃安深刻洞察到年轻人对高阶智驾的期待。
埃安16.98万元的520激光雷达版霸王龙、预售价16.98万的650激光雷达版AION RT迅猛龙的接连发布,打破了“高阶智驾=高昂价格”的传统认知,既让更多普通消费者都能享受到高阶智驾的技术红利,也进一步兑现了自己成为“全球高阶智驾第一梯队”的诺言。
埃安推广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并没有采用简单粗暴的低价低质模式,而是选择了行业领先的高标准方案。
这对于手握不到20万预算的消费者来说,花与以往相同的钱,就能享受到更安心、更高效的高阶智驾体验。也正因如此,在各路媒体的市场调查中,很多选择了埃安的车主朋友,都发出了“懂智驾选埃安”的类似感叹。
在这场关乎主流市场,高阶智驾普及的成本博弈中,埃安正以实际行动激发行业活力,共同推动高阶智驾的全民化进程。
加速驶向“全球智驾第一梯队”
今年,在埃安等品牌的带领下,高阶智驾来到了20万元以内的汽车市场。在这个价格带里,激光雷达是产品智驾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保障。
诚然,随着产业发展,激光雷达已经有了更高的可靠性与成本表现,售价降至千元级别,这也是高阶智驾能够逐步下沉的直接原因。
但对于车企来说,高阶智驾的下放,成本仍旧是一道难以越过的坎;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智驾技术的安全可靠又是最为重要的考核标准。鱼与熊掌的问题,也再次被摆在了埃安等品牌的面前。
而埃安的选择却是,鱼和熊掌我都要!这一切的背后依靠的其实是埃安深厚的体系资源与技术积累。
根据资料显示,埃安是国内首批开展自动驾驶自主研发的车企之一,早在2013年便推出了无人驾驶概念车,其也是国内最早搭载L2上车的品牌之一。
同时,埃安一贯以拥抱前沿技术著称,坚持自主研发+开放合作双路并行。2019年,它在AION LX和AION V等车型上量产了L2级辅助驾驶系统;到2021年,更是把搭载三颗激光雷达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应用于AION LX Plus车型。
在外部合作方面,广汽埃安与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Momenta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自研方面,依托广汽X Lab,埃安拥有顶尖水平的纯视觉技术储备——X Lab曾在国际运动轨迹预测比赛中获得冠军,其水平也属于行业前列有足够的应激能力。
经过多年积累和探索,埃安是首批获得L3自动驾驶准入试点公示的品牌之一。为推进Robotaxi的量产化,埃安还与滴滴共同成立了安滴科技,致力于L4智能驾驶的发展,加速L4级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除此之外,相较电动化权重边际减弱,车端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以智能化作为主要差异化来源,而智能化体验的优劣关键在于数据的积累,进而导致算法迭代造成体验差异扩大。
智驾核心壁垒在于数据,数据获取直接决定车企智驾能力领先是否具有持续性。就像特斯拉之所以捍卫纯视觉路线,是基于其在数据、算力与算法三方面的巨量投入。
这样的数据资源,却并非谁家都可以做到的。
而在这一点上,相较于其他车企少量高端用户样本,埃安也拥有百万级别的用户数据投喂,涵盖城区、郊县、村镇等路况,拥有最广、最真、最大的真实行驶数据,智驾规模效应更加显著。
不仅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硬件成本,同时数据迭代算法降硬件依赖度并提升用户体验,起量后的规模效应降本及数据迭代算法飞轮一旦开启正向循环,将逐步扩大领先优势。
可以说,埃安得以加速驶向“全球高阶智驾第一梯队”,其决策能力、技术储备、成本效应乃至于用户规模都缺一不可。多方因素叠加之下,方才造就了其引领新能源行业进入全民高阶智驾时代的创举。
9月26日,埃安AION RT(迅猛龙)接踵而至,新车定位为一款A+级新颜控智驾轿车,预售11.98-16.98万元。
在智驾方面,AION RT搭载了包括一个激光雷达在内的27个智能硬件,搭配英伟达Orin-X高算力芯片,配备第四代感知端到端深度学习大模型,用百万级智驾软硬件,为用户带来流畅安全的智驾体验。
要知道在此之前,搭载激光雷达且具备高阶智驾车型的售价区间多在25万元以上。而对于此次埃安AION RT既搭载了激光雷达又能将售价下探至15万元级别,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也自豪地表示:“我们有多款车都用到了激光雷达,因为技术的迭代和规模效应,我们做得到在15万级(车型上使用)激光雷达。”
随后,谈及为何在一款A+级轿车上应用高阶智驾能力时,肖勇也解释称,在保有量最大的10-18万A+级轿车市场,高阶智驾渗透率只有1%。
“埃安想努力改变一下,希望成为高阶智驾的第一梯队,成为高阶智驾普及者。”
从霸王龙再到迅猛龙,激光雷达作为埃安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核心支柱,为其在整个行业高阶智能驾驶的普及奠定了可靠而安全的基础。
而埃安作为中国最早的自动驾驶探索者,在16-19万价位带来高阶智驾车型,也让更多消费者享受技术发展的红利,这也正是埃安以进入“全球智驾第一梯队”为目标所体现出的担当与使命感。
放眼未来,以埃安为代表的车企,必将继续向高阶智能驾驶普及的道路上发起冲击,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带来更多活力和想象空间,也让围绕其间的整个产业链能够从中获益。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热点视频推荐
专家称中国经济受房地产影响最深,甚至中国股市也受影响。
-----------华丽的分割线------------
下载钛媒体App,打开科技,打开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