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传真机”丨11月谣言盘点出炉,当心误入“云养经济”新骗局!

政务   2024-12-04 21:22   广东  



辟谣“传真机”盘点又来啦~

11月的热点谣言和骗局

一起来看看吧!



政策类


谣言

收到《专项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可领取319万元扶贫金?

 真相 

近日有市民收到一份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财政部”名义发布的“红头文件”《专项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内称收到这份“文件”的群众,最高可以申领319万元扶贫资金供个人使用。“文件”末尾甚至还落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公章。经核实,这份所谓的“文件”纯属伪造,系不法分子打着“发放贫困资金”的名义,诱导不知情群众步入圈套。收到此类“政策文件”,可向有关部门致电求证,不要轻信网上非官方的报道信息,切勿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和搜索不明链接。如不幸被骗,务必及时拨打110报警。


——“福建辟谣”微信公众号



谣言

一站式代评职称、免试包过?

 真相 

近日,一些中介机构发布信息称可以提供“一站式”“一对一”“8000元免试评定”“专属通道,不过保退”等“职称代评代办服务”,引发社会关注。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此类网传内容均为诈骗信息。根据相关规定,申报人如果明知不符合职称申报条件仍故意通过虚假承诺、伪造信息等手段进行申报,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论文造假代写、剽窃他人作品或者学术成果,业绩成果不实或者造假,存在说情打招呼、暗箱操作等不正当行为,将被记入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3年;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等承诺不实的,3年内不得申报评审职称;违规取得的职称,一经核实即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评审单位予以撤销。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送有关机关依法处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健康类


谣言

自行使用药材泡酒有助身体健康?

 真相 

并非如此。盲目使用药材泡酒可能引发健康问题。首先,自己炮制药酒的成分未经过检测,可能对肝脏和肾脏有毒性,长期服用自制药酒可能引起器官损伤。其次,酒精对身体有刺激作用,过量饮用会增加高血压、肝病等风险,并可能加重某些慢性病症状。而且,不同药材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毒性增加或副作用。此外,许多药材需要精准的剂量和加工方式,不正确使用可能导致药性失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所谓“药酒保健”不值得提倡,大家不要随意尝试以免损害健康。


——“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谣言

南极磷虾油是能改善大脑功能、保护心脏、增强免疫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万能神油”?

 真相 

最近南极磷虾油非常火,特别是在一些面向中老年的保健宣传讲座上,南极磷虾油更是被称为“万能神油”“比鱼油更牛的保健品”,能“改善大脑功能、保护心脏、增强免疫力、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几乎无所不能。但其实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南极磷虾油确实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虾青素等成分,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益处,作为营养补剂,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是可以的。但是它并没有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促进关节健康、抗癌等其他功效也都是传说而已,大家千万不要过度迷信。对于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病患人群,还是要遵医嘱控制饮食、按时服药,该治疗就治疗,千万不要因为相信磷虾油的作用而停药耽误病情。


——“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谣言

儿童鼻炎用激素药会影响发育?

 真相 

每逢秋末冬初,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都会显著增加,冷空气刺激、过敏原增多、感染造成免疫力低下等都是诱因。很多家长对激素类药物存在恐惧心理,担心孩子长期用药会产生依赖性,影响生长发育。实际上,糠酸莫米松等鼻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其主要作用于鼻腔局部,吸收入血极少,并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合理使用西替利嗪、孟鲁司特等抗过敏药不会导致依赖性。家长只需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即可,千万不要因担心“副作用”而放弃治疗。


——“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生活类


谣言

冬季泡脚,水温越高越好?

 真相 

民间认为用热水泡脚可以暖体祛湿、助眠驱寒,而且泡脚时间越长、水温越高,功效越好。实际上,长时间高温泡脚不仅会造成足部皮肤干燥,还可能因为血管受热快速扩张,导致心脏供血负担加重,出现胸闷、头昏等症状。因此,建议大家将泡脚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水温控制在40℃左右。此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孕妇及儿童不宜高温泡脚。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微信公众号



谣言

冬季晨练要“趁早”?

 真相 

并非如此。冬季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缓解疲劳,还能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早晨气流淤滞,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较浓,植被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及空气中的铅、砷等重金属离子尚未扩散,新鲜空气较少。因此,冬季晨练适宜在日出后进行。而一天中的最佳锻炼时机则在14时至19时之间,此时,人体自身温度较高,体力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状态,不易造成损伤,对健康大有裨益。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微信公众号



谣言

穿得越厚就越暖和?

 真相 

并非绝对。衣服的保暖程度与其薄厚并不成正比,而是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当衣服厚度增加时,空气层的厚度也会相应增加,人也会感觉暖和。但如果这种空气层的总厚度超过了一定范围,衣服内空气对流就会加大,这时候衣服的保暖性不增反降,反而不暖和。因此,冬季穿衣服不是越厚越好,我们应该选择柔软、贴身的衣服,减少各层衣服之间的空气对流,才能得到最佳保暖效果。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微信公众号



谣言

体检前一定不能服药?

 真相 

并非如此。有些体检项目确实需要空腹,但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来说,体检前是否服药,可以先向专业医师咨询。比如严重高血压患者,为了控制血压,每日清晨要服用降压药,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可能会引起血压骤升,发生危险。服用少量降压药对体检结果的影响是轻微的,体检医生也可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对降压方案进行评价。为避免药物对检测项目的干扰和误导,服用激素和抗生素类药品、维生素、利尿剂、消炎止痛药、部分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减肥药或避孕药等,最好停药3天后再接受体检。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回顾11月,

有哪些谎话被你一眼识破?

又有哪些谣言曾让你信以为真?



不信谣、不传谣,

别忘了,

还要警惕这些网络骗局哦~


关键词:“免费送礼”骗局

最近,有市民反映通过快递收到主题为“双12购物狂欢”的“京东购物卡”,需要扫码添加客服领取,但这份“礼物”没有具体的发件人,能够相信吗?经核查,这又是“免费送礼”陷阱。




典型案例



比对发现,市民收到的“京东购物卡”与真正的京东购物卡正面很相似,还列明了“50元”或“100元”的金额。

“购物卡”背面与真正的购物卡完全不同,而且有不少漏洞。具体来看,真正的京东购物卡由京东发放,背面有一串由灰色薄膜覆盖的激活码,持有者需要登录京东平台,输入激活码后,绑定消费者的账户使用。卡背面还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后是京东官微。

但市民收到的“购物卡”上并没有激活码,只有一个二维码,有的要求消费者用支付宝扫描添加客服,有的提示用“支付宝、淘宝、抖音扫描”,并称卡内金额除了可以线上消费,也能提现。

事实上,京东与支付宝、淘宝、抖音是完全不同的平台,不会出现京东购物卡用其他平台“扫一扫”兑现的情况;而且,真京东购物卡是不能提现的。


*上图:京东官方公布的购物卡;下图:网友收到的“购物卡”。


如果消费者“扫一扫”,会是什么结果呢?调查发现,仍旧是被警方多次澄清的“送礼”骗局:“客服”会将消费者拉入“刷单群”或“投资群”,表示要完成一定的“刷单”“投资”任务后,就能兑现购物卡或其他礼品。而且在一开始,“客服”会用小恩小惠骗取消费者信任,继而用更大的“回报”诱导消费者下载诈骗App或点击诈骗链接,用“高投入高回报”等话术,骗取钱财。

此外,本次市民收到的“京东购物卡”都插在一张硬质的“感谢卡”里,声称购物卡是为了回报忠实客户而派送。不过,“感恩卡”上也有很多漏洞,包括称此次活动是“京东拼拼双12购物狂欢”。事实上,不论京东、拼多多、淘宝或其他电商平台,对“双12”这一人造节日,都没有类似的表述。





骗局特点解析



01
“礼品”“购物卡”往往与各类节日相关,既有“双11”“双12”这样的人造节日,也有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不法分子甚至会根据节令“定制”,如所谓的“大闸蟹卡”等。
02

与“礼品”“购物卡”一起派送的,常有一张“感恩卡”“感谢卡”,表示这是答谢客户的举措,落款以各大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居多。很多消费者都有网购经历,所以不疑有他。
03

“礼品”“购物卡”以米面粮油、购物金等居多,价值不高,又很实在,从而吸引部分消费者选择“扫一扫”兑现。


警方提醒

骗局“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仍旧使用了“天上掉馅饼”的套路。所以,对于来历不明的快递,不论是礼品还是购物卡,都不可相信,更不要随意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如果发现客服宣称“刷单返现”“刷单送小礼品”等,基本能判断是骗局。


关键词:“云养牛”骗局

近年来,“云养牛”“云种植”等模式出现,其推广的噱头通常是:投资者只需线上投资认养,就可以获得稳定收益。然而,很多所谓“云养经济”实际却是不法分子假借互联网“云养牛”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




典型案例



市民吴先生小有闲钱,年初通过朋友介绍,得知某网络平台推出“云养牛”项目。该平台在国外拥有合作牧场,采取“互联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运营模式,在当地聘请了养殖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入驻牧场,还可远程实时监测牧场中牛的健康状况。

最让人心动的是,投资人只需线上投资认养,就能获得年化6%到12%不等的稳定收益,而牛的日常饲养则由当地专业团队全权负责。在宣传视频中,平台还宣称每头牛都有保险,若投资者的牛死亡,投资人将获得相应的保险理赔。当投资人决定不再续投后,平台可原价回购牛的所有权。

尽管平台宣传得极尽完美,但为了确定项目的真实性,吴先生还是特意查询了平台的相关情况。他关注了该平台的社交媒体账号,看到其中宣称该“云养牛”项目曾荣获诸多五花八门的“荣誉奖项”;在短视频平台还能看到其官方账号发布的制作精良的平台宣传视频;在一些论坛中,还有投资人积极分享投资经验。为了让投资人放心,平台还有牧场的全天候直播,画面中牛群结队、漫步草原。

吴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入5000元在平台购买了一头牛的所有权,约定投资期限为1个月,到期后平台将依据年化6%向吴先生支付收益,并原价回购牛的所有权。签订电子合同后,平台还提供了其所购买牛的年龄、体重、耳标号等具体信息。

一个月后,吴先生如约收到了平台的回购款和返利,遂逐步加大了投资力度,在短期内先后投资近300万元。在此期间,平台商城推出了一项新服务,即可以50元一斤的价格将收益和本金全部转换成牛肉份额,用于兑换牧场生产的所谓“高品质”牛肉制品。

到了今年5月的一天,吴先生登陆平台后发现,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其账户内价值300万元的牛被平台强制回购并全部折抵成了6万斤牛肉的兑换额度。

在向平台质疑后,客服表示因第三方支付问题暂时不能提现,只能提取牛肉,而当吴先生提出要提取全部牛肉时,客服又表示如此大量的牛肉难以运输,可将牛肉份额以200元至300元一斤不等的价格通过平台寄售,待售出后即可提现。

感觉上当的吴先生遂向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报案,300万元的投资款至今仍是寄售在平台上的6万斤牛肉份额。


警方提醒

以“新型农业”为幌的非法集资犯罪花样繁多,市民群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范: 

一是评估项目承诺的投资回报是否合理,收益与投资是否合乎比例,对承诺“保本保息”以及明显高于行业正常收益的项目要保持高度警惕; 

二是加强对经营主体资质的甄别,可通过政府公开网站或相应监管部门查询相关企业的经营资质; 

三是应充分了解行业的背景和法规,将项目宣传的投资方式、运营模式与行业普遍经营模式进行对比,充分考量项目的合理性、合规性。


小信特选

来源:网信广东
编辑:李媛
审核:苏碧银 欧漫清 麦慧晴

网信湛江
发布权威信息,聚焦网信动态,讲好湛江故事,共建清朗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