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甜妹子”变身中国“辣妹子”,由北向南玩转“中国风”

时事   2024-11-12 21:28   海南  



“面向下一个60年,中法携手合作,必将再创辉煌。”
——2024年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向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发表视频致辞



法国“甜妹子”变身中国“辣妹子”

海洋生物学女博士阿加莎

八年由北向南玩转“中国风”



人物简介

阿加莎·西里斯(Agathe Serres),今年31岁,法国籍女博士,现担任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助理研究员,从事以中华白海豚为主的海洋生物行为、声学、福利等方面的研究。



2016年至今,法国女博士阿加莎在中国待了8年。


从北京、武汉,再到三亚,她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专业的海洋生物研究人员。


随着对中国的了解由陌生变熟悉,她对中国的爱由浅入深。


在这片土地上,阿加莎收获了一次亲近鲸豚的机会,一份靠近梦想的工作,一段浪漫的爱情。


8年来,她与东方,与脚下这片土地,结下了难舍难分的深厚情缘。


“我现在是海南自贸港高层次人才,同时还在申请‘中国绿卡’,希望未来能在中国扎根,我超喜欢这里的生活。”阿加莎说。




每次回到法国,阿加莎都会向身边的亲人、朋友介绍中国,推荐他们来中国游玩、生活。

“我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来中国看看,体验一下这里的生活。这里有好吃的食物、好看的风景、友好的人民,以及便捷的生活方式。”阿加莎说,“相信来到这里的人一定不会失望。”



用热爱冲破语言难关

法国“留学生”从北京开启中国旅程


2016年,为了求学,阿加莎从法国远渡重洋来到中国。


初到中国,她就遇上了一道难关——语言不通。


“中文真的很难学,与法语相比,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语系。”阿加莎回忆。为此,她来中国的第一件事,是在北京报名上了半年多的中文学习班。


“那时候班里一起上课的留学生很多,好些人都半途而废了,有人问我,怎么坚持下来?还把中文学得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秘诀?”阿加莎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都是因为对梦想的热爱。来中国追逐‘研究鲸豚’的梦想,是我学习中文最大的动力。”


“莎莎的中文很流利,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用中文交流,有时候碰到一些‘冷僻’的词汇,我简单解释一下,她马上就能理解了。她的中文基础打得很扎实,很难想象她先前为了学好中文付出了多大的努力。”阿加莎的同事、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博士后石一茜说。


“中文学习难关突破后,我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阿加莎分享,她以学习中文为契机,开始慢慢了解中华文化。




“现在我明白,中国真的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阿加莎回忆,“刚到中国时,听中文老师讲解中华文化,以为自己已经学懂弄通了。可经过这么多年的亲身经历,我才意识到,自己只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


这让她萌生了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念头。



爱上中国美食

法国“甜妹子”有了一个“中国胃”

“我很幸运,身边有一名中华文化‘宣传大使’,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阿加莎说着,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原来,她口中的“宣传大使”,是来自广西河池的男友蓝迪。

2019年,阿加莎与蓝迪相识于武汉。相互吸引的两人,很快走在一起。

河池地处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当地饮食以酸辣口味居多。

“在蓝迪的推荐下,我逐渐爱上了中国美食,尤其喜欢偏酸偏辣的食物,比如螺蛳粉、麻辣烫、火锅……”谈起中国美食,阿加莎如数家珍,赞不绝口。

在美食“诱惑”下,阿加莎的饮食习惯悄然发生改变。

以往在法国,她是钟爱蛋糕、面包等甜食的“甜妹子”;如今在中国,她是无辣不欢的“辣妹子”,养成了一个“中国胃”。

“一遇见中国美食,我就胃口大开。”阿加莎笑着说。

每当这时,蓝迪会打趣地说:“你的胃口怎么比我还好?”

阿加莎对中国美食的喜爱,同时感染着法国的亲朋好友。

“我和爸爸都喜欢上了中国茶,先前回法国,我还给他带过‘西湖龙井’,他可喜欢了。”阿加莎说,“不过,不同于他喜欢传统茶饮,我更喜欢‘冷泡茶’,味道清香、回味无穷。”

从美食开始,阿加莎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我和蓝迪一起回河池老家,度过了很多个中国传统佳节,才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和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阿加莎说,“比如,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

“我也看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乡村生活,正在越变越好、越变越美。”阿加莎说。


钟情海南“糟粕醋”

想要建一个陪伴动物的农场

钟情海南“糟粕醋”

想要建一个陪伴动物的农场



2021年,阿加莎来到海南后,很快又爱上了一道中国美食。


那是一道海南特色美食——糟粕醋,起源于文昌市铺前镇。糟粕醋采用酒糟发酵产生的酸醋作为汤底,加入蔬菜、海菜、海虾等配菜,以及糖、蒜末、辣椒等佐料,味道偏酸、甜、辣。


“糟粕醋太香了!”阿加莎说,“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附近有一家专卖糟粕醋的饭店,每次经过那儿,我都非要进去尝一口不可。”


阿加莎有多爱糟粕醋呢?


她笑着说:“每次把自己碗里的汤底都喝干净了,还要去‘抢’蓝迪那一份。”


不过,在阿加莎看来,海南的好,不止于一份糟粕醋。


“海南有便捷的生活方式和舒适的生活环境。”阿加莎说,“就拿随处可见的电子支付来说,离开了它,我回法国反倒不习惯了。”


科研之外,阿加莎喜欢通过健身充实自己的闲暇时光。


喜欢拳击的她,经常一个人骑车或步行到距离中国科学院深海所3公里外的健身房,一待就是半天。


“这么多年过去了,莎莎的健身习惯始终保持,她很自律,把工作和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且能够按计划执行,是我心中的‘科研模范’。”石一茜说。


“海南的空气很好,风景也很美,我享受这样的时光。”阿加莎说。




惬意自在的生活,让阿加莎有了想要长久留在海南的打算。


“我很喜欢和小动物们相伴,如果以后能够有机会在海南乡村建一个自己的农场,养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对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法国女博士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阿加莎入职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不久后,蓝迪跟着来到了三亚。


依托三亚丰富的旅游产业,蓝迪成为一名近海旅游从业者。


有时,阿加莎会因为工作性质与蓝迪产生“矛盾”。


“我从事海洋生物研究与保护工作,一直关注如何保护好近海生态,守护海洋生物的‘家园’。他带着客人去‘赶海’,经常会无意识地捕获一些沿岸幼小的渔获,不经意间破坏了近海生态。”阿加莎故作无奈地说,正因如此,她一直努力跟蓝迪解释过度捕捞的危害,以及保护近海生态的重要性。




“他很善解人意,理解我们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阿加莎说,两人经过沟通达成一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因此,蓝迪在工作中会担任现场“讲解员”,讲解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及近海生态的重要性,引导游客把不适合捕捞的小鱼小虾等幼年海洋生物放归大海。


彼时,两人都未意识到,他们之间围绕“保护近海生态”这一主题,已经达成了一次小型、非官方的“中法合作”。


“保护海洋生物就是保护海洋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这不仅是全中国,更是全世界共同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室主任李松海说,“我们需要更多的‘中法合作’,乃至其他形式的国际合作。”


今年9月,阿加莎首次随同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完成南海深潜/远洋鲸类科考,向着认知和保护更多的海洋鲸类迈出重要一步。


“须鲸、短肢领航鲸、抹香鲸……这些大海上跃动的‘海上精灵’如此可爱,怎能不让人心生保护?”阿加莎说。


在这片广袤的南海上,阿加莎想为保护这些可爱的海洋生物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法国贡献”。


推动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观测和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在阿加莎的心里,有一个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梦,“蓝色朋友圈”越大越好。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具体报道↓

《三亚日报》2024年11月12日3版版面图

相关链接

一位法国女博士和她从三亚开启的“海上大熊猫”之恋





来 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巨波 陈超全/文 刘琪成/图
编 辑:叶子贻 郭 诚 黄已珈 梁丽春
审 核:黄已珈
总值班:余菁菁
往期推荐

全体公民法定节假日增加2天!
地面有双向六车道!三亚这里将建地下双向四车道
三亚设置运动会优先车道!启用时间→
“桃芝”已移入南海!新台风“天兔”今天生成……

三亚日报
每天给你呈现一个新鲜的三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