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光伏全产业链、率先建成“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完成全国首笔绿电交易、光火储氢一体化持续推进、绿电与煤化工耦合发展……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双富集的宁夏,是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近年来更是不断丰富“多能互补”发展路径,不断提升绿能开发水平,履行国家能源保供重任。
目前,新能源已超越火电成为宁夏电网第一大电源,“塞上绿电”正在系统重塑宁夏能源经济,聚合优势生产要素,丰富投资应用场景,从绿电向绿能不断延伸拓展。通过追“新”逐“绿”,转变能源经济发展模式,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宁夏探索出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风光无限好”真正成为宁夏的又一张新名片。
±800千伏灵绍直流输电线路
央地携手深挖绿电潜能
今年6月,位于宁夏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的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这些绿电通过“西电东送”的特高压电力通道送往浙江绍兴市,并分发至周边多个地区。
这是国能灵绍直流(宁夏灵武—浙江绍兴)4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项目的一期工程。作为国家第二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该项目不仅是宁夏的重要绿色能源基地,也是国家能源集团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工程。
“预计今年底将实现一期工程200万千瓦全容量投运,每年可为浙江提供34亿千瓦时绿电,节约标煤1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0万吨。这对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推动当地能源结构转型,促进东西部区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总经理陈亮说。
虽然总面积只有6.6万平方公里,但宁夏却是一个能源大省区,拥有完整的煤、电、化工、新能源产业链,是我国现代煤化工创新高地、“西电东送”重要基地、“西气东输”最大枢纽以及国家风电光伏重要基地。
近年来,宁夏注重绿色发展,向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说不”,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污染少、低能耗项目。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全国首个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宁夏的“蜕变”十分明显,已逐渐成为绿电乃至绿能发展领域的“优等生”,特别是新能源装机规模连年高速增长。
截至今年上半年,宁夏新能源装机已超过3826万千瓦,占宁夏发电总装机的56%。正是凭借绿电开发领域的多重优势,宁夏吸引了不少央企携手合作。在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大基地”、构建清洁电力“大电站”、发展清洁绿氢“大产业”的过程中,一众央企涌入宁夏,投下巨资布局了一批大项目,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加快煤炭与煤电、煤电与新能源、新能源与化工等产业科学布局与协调发展。
“宁夏光伏项目投资以央企和国企为主,国家能源、国家电投、中核、京能、华润5家央国企累计开发光伏装机容量位居宁夏前五,持有光伏装机容量约1000万千瓦,占宁夏光伏总装机容量的47%。”宁夏电力设计院能源规划研究中心总经理刘硕分析说。
耦合贯通绿电全产业链
黄河宁夏段沿岸的千亩沙地上,鱼鳞片般的光伏板“沐浴”在阳光下。这是TCL中环正在建设的首个绿电园区,园区内的光伏单晶硅来自宁夏中环光伏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是目前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单晶硅生产基地。
本地制造、本地应用、本地消纳……TCL中环自2021年以来,发挥链主企业在技术、管理、创新以及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与宁夏多家企业深度合作。目前,公司90%的项目设备及辅材均来自于宁夏区内企业,还吸引了石英坩埚等10余个配套项目落地。
“我们累计已完成投资143亿元,实现产值304亿元,为宁夏提供了超1.4吉瓦的高效叠瓦组件。与此同时,TCL中环还同步引入了宁夏欧晶、宁夏中晶等光伏行业头部企业,协同构建‘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体系。”宁夏中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充分发挥产业协同联动整体优势,以链主企业为重点,延链补链强链,是宁夏做大做强新能源、向新能源要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模式。多年来,宁夏依托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推动新能源与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向上下游延伸布局,打造竞争力强的全产业链体系。
《2023年宁夏新能源发展报告》显示,宁夏已构建起“工业硅—高纯多晶硅—单晶硅棒/片—电池片—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共有上下游规上企业72户,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光伏产业基地之一。据统计,2023年宁夏多晶硅产量6.65万吨,单晶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1%,电池片产量12吉瓦,组件年产能3吉瓦。
除了光伏发电,宁夏以关键部件为支撑的“叶片—轴承—变流器—铸件—塔筒”风电全产业链也开始形成规模。截至2023年底,宁夏风机整机组装产能约8吉瓦,风机叶片、风机减速器、风电塔筒等配套产品产能达5万吨以上。
在新型储能领域,宁夏也稳居全国第一梯队。“近年来宁夏储能产业链日趋完备,形成了‘原材料—正负极前驱体—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芯与PACK模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新型储能开始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支撑储能发展的一批重点材料生产企业也已相继投产。”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李郁华说,宁夏还把氢作为煤之外的“第二燃料”“第二原料”,实施一批绿氢生产、绿氢耦合煤化工等项目,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业发展,氢能产业在宁夏形成集群集聚效应。
从绿电向绿能不断延伸拓展,能源结构开始发生质变,各种能源项目耦合发展引起“化学反应”,“新能源+”催生了一批新质生产力,产业不断聚集壮大,成为推动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座
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送端,宁夏承担着向全国十几个省份大量送电的重任,与上海形成长期友好省间绿电合作模式,与湖北、四川、重庆等购电省市达成新能源购电协议,外送电量连续6年实现百亿级阶梯式增长。其中,从宁夏银川到山东青岛的银东直流外送通道利用率常年保持在7200小时以上,位居全国直流外送通道首位。
在发挥“小省区、强电网、大送端”优势、助力全国电力保供“一盘棋”的同时,宁夏全力推进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特别是在重碳资产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宁夏正在加紧“换赛道”,除通过煤电、煤化工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释放绿色能源资源潜力。
数据显示,最近5年来,宁夏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为12%,成为全国第四个新能源为第一大电源的省份。“新能源已是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去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500万千瓦,占总新增电力装机的98.7%,其中光伏又是新能源发电发展的绝对主力。”刘硕说,与此同时,宁夏新能源利用率也全国领先,已连续五年超过97%。
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每发5度电就有2度是外送、每送5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如今,新能源已占“半壁江山”的宁夏,以能源“含绿量”不断创新提升发展“含金量”,站在了能源转型发展前沿,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路线图”。
“我们要立足能源资源综合优势、能源产业基础和开发利用潜力,加大能源科技创新,全面建设现代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宁东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电源基地、宁东现代煤化工基地、清洁能源制造及服务基地等四大基地的建设水平,不仅为宁夏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同时也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贡献新力量。”李郁华说。
今年前三季度,宁夏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8.4%,占工业发电量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6.5%提高到27.9%,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宁夏在高水平推进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打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