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佛陀时期制定的戒律是着相吗?

文化   2024-11-18 19:25   缅甸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更多戒律细节请见:《佛教戒律》v2.1


问:听说上座部比库不接受金钱,也不可开车。有人跟我说,那是佛陀制定的戒律。这是什么时代了,那样不是很着相吗?而且出家人都被戒律绑着,如何弘扬佛法呢?


答:对于比库为什么要持戒,我们提出几点来做说明:


1. 依照佛制持戒是比库的义务,也是一种责任。由于比库不得以邪命的方式谋生,所以比库的衣食所需皆依在家信徒护持。而且比库是佛教的宗教师,依照我们的大师佛陀所规定的律制而生活,不但利己利人,也能令正法久住。我们当须名符其实,否则,宁愿舍戒也不要违犯世尊所制定的圣戒。


2. 戒、定、慧三增上学,戒为基础,持戒能遮不善身、口业。比库所奉行的四遍净戒-巴帝摩卡律仪戒、根律仪戒、活命遍净戒、资具依止戒,由此奉行能有效地约束三门,如此一来,心得不追悔;由不追悔而心生喜悦,如此则能容易地获得禅定;以禅定为基础而修维巴沙那,进而证悟道果。所以持戒能作圣道的基础。


3. 佛陀为弟子制定戒法,并要求弟子依教奉行,佛陀自己不会私下偷偷地违犯戒规,因为佛陀没有秘密的恶行;诸阿拉汉尊重佛制,对于佛陀所制定的戒规是宁死不犯的,因为他们具足无学戒的缘故。我们比库向佛陀、阿拉汉学习,所以必须依教奉行。


4. 世尊开示:诸比库,入流圣弟子具足四法不堕苦界,决定自觉(涅槃的)彼岸。是哪四法?诸比库,这圣弟子对具有不动摇的净信:那世尊即是阿拉汉、正自觉者对法具有不动摇的净信:法为世尊所善说,对僧具有不动摇的净信:世尊的声闻僧是已善行道者,具足诸圣所爱、无毁、无穿、无斑点、无杂色、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令定生起的戒。依照上座部佛教的传统,证得初果的圣者是不会故意犯戒的。


5. 在戒经((Pà timokkha)巴帝摩卡;比库、比库尼的戒本)序有一段话:任何比库,到三次的告知时,假如记得有罪而不发露者,则有知而妄语罪。尊者们,世尊说:知而妄语是障碍法。这段是在说明:当比库犯了戒,假如没有如法忏悔,在诵戒问清净时也不发露表白,他就犯了沉默的故意妄语罪,也就是犯了恶作罪。而这故意妄语的恶作罪会障碍什么呢?《律藏》解释:证初禅等障碍。连小小的恶作罪都会障碍证得禅定、道果,我们岂可轻忽!


6. 上座部佛教提到有五种障碍会障碍生天和解脱生死轮回:a.业障-即是五无间业。而五无间业以外的淫污比库尼者之业,只会障碍解脱,而不障生天。b.烦恼障-即是决定邪见者,以及两根、黄门等无因结生的有情。c.熟〔果报〕障-即是黄门、畜生、两根和生而盲者等的结生有情。d.诽谤〔辱骂〕障-即是诽谤圣者。诽谤圣者的人要直到忏悔了他的过失才能去除他的障碍。e.违令障-即是故意犯戒者。只要他还是比库的状态,在未出罪或未忏悔就还会障碍。


7. 在《律藏》,世尊说大海有八种不可思议、未曾有法,其中第二种为:诸比库,譬如大海有不泛滥越岸的固定法则;同样地,诸比库,凡是我为诸弟子所制定的学处,我的弟子们纵使有生命的因缘,也不会违犯的。诸比库,这就是在这法与律的第二种不可思议、未曾有法,每当看了之后,比库们喜乐于这法与律。在《中部》等,世尊也教诫说:诸比库,当以具足戒,具足巴帝摩卡而住。当以巴帝摩卡律仪防护而住,正行与行处具足,对于微细的罪过也见其怖畏,当受持诸学处而学。


8. 在《律藏》世尊说:诸比库,缘于十种利益,我为诸比库制定学处:为了僧团极佳、为了僧团的安乐、为了折服诸无羞愧人、为了诸善仪比库安乐住、为了防护现法诸漏、为了防御来世诸漏、为了令诸无信者生信、为了令诸已信者(其信)增长、为了正法久住、为了资益律。由于世尊制定学处,则所有的比库都对那学处分析、解说其义,以及学习其他佛语。比库们依所制而奉行,当圆满了行道,则当证其所行,体证出世间法,如此则成正法久住。

 

9. 持戒有种种利益,例如:持戒能不后悔,得大财聚,得善名声,在大众中没有怖畏、羞惭,临命终时不昏昧,身坏命终得生善天趣,成为修定的助缘,成为体证涅槃的基础等。破戒、犯戒则有追悔等种种过失,并且有堕落恶趣、地狱的危险。我们应当了解利益与不利,爱惜自己的人,会在相信因果法则时,想使自己堕落恶趣吗?请思考这一问题!

 

问:曾听人说:小小戒可舍,什么是小小戒?真的可以舍吗?


答:《律藏》的〈五百篇〉,是叙述五百阿拉汉结集三藏的情形。当阿难尊者诵出五部(经藏)后,当时,阿难尊者对诸长老比库如此说:尊者们,世尊般涅槃时曾经对我说:``阿难,我灭度后,在僧团想要时,可以舍弃小、随小学处。''’‘阿难贤友,你有问世尊:``尊者,哪些是小、随小学处''吗?’‘尊者们,我没有问世尊:``尊者,哪些是小、随小学处?''’有些长老如此说:除了四他胜外,其余的为小、随小学处。有些长老如此说:除了„„’”当阿难尊者在结集大会中提出这件事情时,长老们对小、随小学的定义众说纷纭。所以马哈咖沙巴尊者(结集大会的主席)就对大众说:贤友们,请僧团听我说:我们的学处有些是和在家人有关系的,在家人他们知道:这是沙门释迦子所允许的;这是不允许的。假如我们舍弃小、随小学处,(有些人)将会说:沙门苟答马为诸弟子所制定的学处就好像烟一样,当大师在世时,(弟子们)学习诸学处;现在大师般涅槃,他们就不学习诸学处了。假如僧团已到适时,(世尊)所未制定的(学处),僧团不应(再)制定,已制定的(学处),不应该废除,应依所制定的学处受持、奉行。这样的裁定受到所有五百阿拉汉的认可。有人认为马哈咖沙巴尊者是在耍权威,其实并非如此!这样的观点是世尊所认同的,如说:善哉!善哉!伍巴谢那,未制定的不应制定,或者已制定的不应该废除,应依所制定的学处受持、奉行。因此传统上,我们比库都必须依照《律藏》所规定的而奉行,不能任意删除或增加。在《弥林达所问》,龙军尊者对弥林达王说:如是,大王,如来为了考验诸比库才如此说:阿难,我灭度后,在僧团想要时,可以舍弃小、随小学处。大王,为了完全解脱痛苦以及喜爱于法,诸佛子甚至愿意更加持守其他一百五十学处,他们怎么会舍弃原本已制定的学处呢?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其他佛法书籍下载:

帕奥禅师文集汇总分享

《法句义注》完整版分享

《轻松学巴利》完整版下



愿国泰民安!

正法久住!

一切众生安稳快乐!


   住于欢喜   走向觉悟  欢迎关注NandaBodhi




欢喜觉悟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川(2022)000007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