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新视界 | 眼底病诊疗新进展-惠州站顺利召开

健康   2024-11-11 17:01   北京  

20241026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发起的“星火计划——网罗新视界”在惠州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特邀惠州市中心医院人民医院王丁丁教授和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陈青山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英教授、深圳市眼科医院陈妙红教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李翔教授、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张敬法教授担任会议讲者。各位专家围绕眼底病变展开分享和讨论。现将会议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主席致辞


王丁丁 教授

惠州市中心医院人民医院

陈青山 教授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科医院

会议伊始,王丁丁教授和陈青山教授发表致辞。两位教授对在场的各位专家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次会议旨在探讨眼底疾病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共谋眼病防治高质量发展方向。期待借由本次活动,助力推动我国眼科临床事业的发展。




专题分享1


林英 教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英教授以“白点之谜”为题,通过一例病例,深入探讨了眼底白点病变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思路。患者是一名24岁年轻女性,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白目感一个月就诊。患者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左眼虹膜炎,并给予复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散瞳药治疗,但疗效不佳。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初步考虑诊断为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然而,抗真菌治疗一周后,发现患者白点消退迅速,但出血点增多,这一病情变化引发了深入思考。林教授重新思考了所有可能的眼底白点疾病,包括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灶性脉络膜炎并全葡萄膜炎等。此外,还详细询问了患者的口腔溃疡和生殖器溃疡病史,进一步拓宽了诊断思路。在排除了一系列干扰因素后,最终考虑白塞病和真菌性眼内炎。通过详细分析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反应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该患者更符合白塞病的诊断标准。确诊后,患者接受了针对白塞病的治疗,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视力恢复至0.8,白点及出血均有所好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显示玻璃腔变清,出血处层间结构逐渐清晰。林英教授强调,该病例的复杂性在于白点病变的快速消退与出血点的增多之间的矛盾表现,这要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善于从细节中发现线索,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性,做出正确的诊断。




专题分享2


陈妙红 教授

深圳市眼科医院

深圳市眼科医院陈妙红教授通过分享两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病例,展示了该疾病的最新临床诊疗思路和策略。两位患者均通过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诊断为PCV,前后接受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但效果不理想,病情反复。最后在接受法瑞西单抗后,两位患者视力得到了相对稳定的恢复。在病例分享的基础上,陈妙红教授进一步探讨了PCV的诊疗新进展。ICGA仍是PCV诊断的金标准,但OCT等其他影像学技术和专家组共识也为非ICGA诊断提供了依据。陈教授罗列出了9个非ICGA的PCV诊断标准特征,其中7个较为重要,分为3个主要特征和4个次要特征。主要特征包括尖峰状PED(拇指状突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下环状病灶以及en face OCT上复杂RPE隆起;次要特征包括M形切迹、双线征、脉络膜增厚伴有Haller血管扩张以及橘红色结节。目前PCV的主流治疗为抗VEGF药物,但主要针对内皮细胞,而周细胞常被忽视。70%的新生血管为成熟新生血管,需要周细胞来促进稳定性。在此背景下,法瑞西单抗作为眼科创新的双通道药物,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抗血管生成素-2的双重作用机制备受关注。在全球Ⅱ期临床研究中,法瑞西单抗表现出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用一半的注射分数实现更多的视力提升。在全球Ⅲ期临床研究中,法瑞西单抗在治疗新生血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中取得了显著疗效,1针后60%的患者无积液,3针后近80%的患者无积液。PCV的诊疗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法瑞西单抗等新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路径。




专题分享3


李翔 教授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李翔教授通过介绍两个典型病例,探讨了青少年视网膜血管炎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治疗挑战,首先,李翔教授回顾了一个36岁年轻男性的病例。该患者因右眼无痛性视力下降4天就诊,诊断为Ⅱ型视盘血管炎。经过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雷珠单抗注射等一系列治疗后,患者总体病情得到了控制。然而,这个病例的成功治疗并不能完全应用到青少年患者身上。第二个病例为16岁9个月的男性青少年,2024年4月份因视物变暗就诊于中山大学眼科中心,诊断为右眼视盘血管炎。尽管当时患者的矫正视力仍有1.0,但眼底检查已呈现出典型的CRVO改变。当地医院给予的口服激素剂量较低,但视力仍进行性下降。7月患者来到我院就诊。此时,患者的眼底病变更加严重,黄斑水肿明显,行抗VEGF治疗后,黄斑水肿基本消退,但随后又因患者未能按时复诊而再次复发。期间,患者的肾功能不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李翔教授指出,在治疗这类青少年患者时,医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眼内激素的使用问题。虽然共识指出,对于炎症相关引起的CRVO黄斑水肿,可以酌情考虑使用眼内激素,但对于青少年患者而言,激素副作用的风险必须谨慎评估。此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是一大挑战。免疫抑制剂的致肿瘤风险和肝肾损伤须慎重考虑。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免疫抑制剂或成为一种选择。这均需要医生在“酌情”与“恰当”之间做出明智的决策。此外,对于这类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更多全身病因的排查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专题分享4


张敬法 教授

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

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张敬法教授分享了血管生成素-2(Ang-2)在血管稳定中的作用。张敬法教授指出法瑞西单抗之所以能在眼底血管性疾病中展现如此好的疗效,关键在于其独特的机制。该药物能够同时靶向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Ang-2这两个关键分子。VEGF-A是导致血管不稳定、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破坏和渗液增加的重要原因,而Ang-2则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Tie2受体和血管周细胞上的整合素受体结合,进一步加剧血管不稳定,促进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Ang-2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在疾病状态下会大量升高,与Ang-1形成竞争关系,导致血管不稳定。Ang-2不仅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还作用于组成血栓屏障的其他细胞,如星型胶质细胞,进一步破坏血管屏障,促进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法瑞西单抗通过同时结合VEGF-AAng-2,维持了血管的稳定性,减少了渗液的发生。一项体外研究表明,法瑞西单抗能够恢复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对血管的贴附,维持视网膜内屏障的完整性,从而减少渗液的发生与发展。而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无论是DME还是AMD患者,在采用法瑞西单抗治疗后,都取得了显著的视力提升和注射次数减少的效果,无论是初治患者还是既往接受过治疗患者,第7-12个月时,法瑞西单抗治疗的平均注射次数均少于第1-6个月。特别是对于视力较差的患者,更换法瑞西单抗治疗后,视力提升尤为明显。因此,法瑞西单抗的双重抑制作用可有效保护血管稳定性,其安全性值得信赖。




讨论环节


讨论环节,各位参会专家围绕分享的临床病例展开进一步讨论。精彩的临床案例对于眼底病变行抗VEGF用药的重要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法瑞西单抗作为双通道药物为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其独特的机制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与会专家进行讨论





会议总结


陈青山 教授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科医院

会议最后,陈青山教授由衷感谢各位同道的积极参与。本次会议亮点纷呈,不仅展示了眼底血管性疾病治疗中的最新成果,还促进了与会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眼科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随着眼科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期待更多关于法瑞西单抗的研究成果涌现,为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道路。



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王琼

中国医学论坛报
此为中国医学论坛报订阅号。中国医学论坛报订阅号致力于传播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医学资讯,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