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古代清廉故事 | 清廉本色诸葛亮

企业   2024-11-28 20:10   青海  
三国时期,蜀国与魏国、吴国相比是弱小的国家,但在诸葛亮的辅政治理下,蜀国政顺、人和、国昌,三国鼎立之局面长达七十年。
身为一国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正气使然。蜀国国事,事无巨细,诸葛亮每必亲躬。他五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不仅如此,诸葛亮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侄辈,丝毫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得到特殊对待。他曾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诸葛亮死后三十年,他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一同在绵竹之战中战死。
诸葛亮辅佐蜀国两代君主,任蜀相二十七年,位极人臣,功高盖世,但其一生克己奉公,不受不污,廉洁自律,始终保持清廉本色。
诸葛亮曾给刘禅上过一份《自表后主》的奏章,说明自己的家庭财产状况:“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长寸以尺。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其实是诸葛亮的一份家庭财产申报单,按照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官俸制度,“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诸葛亮在奏章中表示,在成都家里,自己的家人在黄氏带领下,从事种植和蚕桑等农事活动,保子孙温饱无虞。至于在外任,没有别的安排,衣食起居,全靠官俸供给。俸禄之外,没有别的生计,不另外经营产业来增加收入。死的时候,家里不会有多余的布帛,外面不会有多余的钱财,决不辜负后主的信任。诸葛亮去世后,家中的情况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以自己毕生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清正廉洁的理想。在《又与李严书》中,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他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他的廉洁自律,在蜀国官吏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他任用的官员,大多勤于政事,清正廉洁。例如名将姜维,其住宅十分简陋,家里也无多余的钱财;邓芝不仅生活俭朴,家无私产,连妻子也“不免饥寒”,死时也是“家无余财”。
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与魏国司马懿在渭南对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是年八月,诸葛亮病危,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陕西汉中定军山下,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穿平时的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的最后要求。如今,武侯墓,即诸葛亮墓,就坐落在陕西省勉县定军山脚下,其间冈峦起伏,山环水抱,风景秀丽。
蜀国君臣百姓特地在成都修建祠庙,以纪念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名相。唐朝诗人杜甫游览成都武侯祠,写下诗作《蜀相》,以纪念诸葛亮:“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来源:学习强国

更多精彩

more

温馨提示

微信好看,安全更重要!

请不要在生产作业现场阅读微信哦!

投稿邮箱

xbkynews@163.com


西部矿业集团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发布、企业文化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