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
由中铁十局一公司承建的
西渝高铁何家沟隧道顺利贯通
成为四川广安段首座贯通的隧道
为快速推进西渝高铁隧道工程施工
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何家沟隧道位于四川省广安市,隧道全长969米,设计单洞双线隧道,Ⅳ级围岩475米,Ⅴ级围岩425米,最大埋深107米。隧道洞身分布泥岩、砂岩、泥岩夹砂岩,进口山顶危岩落石较发育,浅埋段易发生坍塌冒顶风险。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执行、强落实”的项目管理理念,超前谋划、精心组织,遵循“科学规划、技术支撑、均衡推进、安全可靠”的总体思路,打造“精品、智能、绿色、人文”铁路工程。
方案先行 护航隧道贯通
项目部积极与业主、设计、监理等多家单位紧密合作,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反复讨论及专家评审,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台阶法开挖工法,快速开挖、快速支护、及时封闭,有效控制沉降,增强隧道整体的抗变形能力,为隧道的顺利贯通提供有力保障。
智慧工装 提高掘进效率
面对高标准的隧道施工要求,原有的机械化配套施工方案难以应对新挑战。项目部广泛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的大型机械设备,引进湿喷机械手、自行式液压栈桥、自行式隧道衬砌台车、自动铺挂台车等大型机械设备,有效替代传统施工方式。
大型机械设备投入现场施工后,在单个作业循环时间大大减少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保障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确保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多变外部因素时,施工质量稳定可控,逐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施工组织模式。
动态监测 密织安全防线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团队充分利用超前地质预报、围岩量测技术手段,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提前研判,动态调整支护参数,控制围岩收敛变形,做到“岩变我变、防控风险”。
积极推广应用小导管全自动生产线工艺、拱架激光定位仪工艺、砼机械化凿毛工艺等创新成果,采用洞内超前注浆施工的方式提前加固围岩,有效降低了隧道收敛、掉块、塌方的风险。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网络化管理,建立常态化实名制盯控制度,现场管理人员24小时跟班作业,强化交底工作与过程管控,确保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西渝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北京至昆明的京昆通道和包头、银川至海口的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关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推动中西部地区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李 强 宋启朋 孙春霞 刘思宇
编辑:赵怀博
责编:朱纪锋
主办:中铁十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