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古人遥望星空,总是憧憬天上璀璨的宫阙里,发生了无数的神话故事。而在江淮大地的大别山之巅恰有一座天河尖,是最好的星空观测山峰,可静观银河泻地水漴漴。
天河之水由天而落,从天河尖、白马尖流出,汇溪成河-东淠河蜿蜒北上,一路容纳百川成为淠河,注入淮河。
作为淮河流域径流量最大的支流,淠河用自己的丰润和史河、杭埠河一起灌溉了安徽、河南两省千万亩的良田土地,让淠史杭灌区成为我国三大灌区之一。那就让我们通过“上帝视角”去认识淠史杭。
大别山分割出的地理区块
秦岭-桐柏山-大别山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因为它们联手阻隔了东南季风的北上。故而大别山以北:平原为主,少雨干旱。大别山以南:山地为主,多雨潮湿。“大别”其实也有站在大别山之巅,看山之南北大有所别的意思。
富含水气的东南季风遇到大别山,抬升之后形成积雨云。于是山巅之上终日云雾缭绕,形成了华东的“水塔”。大别山涵养的水分从这里流向四方,水量充足、水质上乘。在山下汇聚的河流灌溉良田千亩,也成为百姓的饮水之源。
由于大别山是面积6.7万平方公里(半个安徽省面积)的庞大山系,所以从这里流出的大河很多,北上淮河、南下长江。 如下图所示,去往淮河的主要是灌河、史河、淠河几条大河。去往长江的是龙眠河、皖河(三条大支流)、蕲水、浠水、巴水。比较特殊的是杭埠河,没有直接注入长江,而是注入巢湖,再由裕溪河入长江。
大别山的江淮分水示意图
这便是大别山的江淮分水作用。大别山丰富的水资源,造就了江汉、江淮、沿江三大丰产的鱼米之乡,可以说是瑞泽四方。然而这些都是新中国之后,利用大型水利工程改造的结果。特别是江淮地区,六十多年前的景象和今日完全不一样。
今日的江淮之间的沃土
千百年来,中国最难治理的水患来自黄河、淮河和长江。所以自古生活在黄淮之间,江淮之间的百姓最为辛苦。根据史料查询,江淮地区从1383年到1949年的566年间,水、旱灾害达357次。1916-1950年之间淮河流域发生过四次特大洪水,以1931年最为痛心。
1931年江淮地区的洪水灾难
这注定是一场艰巨的任务。淠史杭工程成为新中国建立后最为庞大的一项水利工程。最终在1972年,建成了一个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固定渠道绵延2.5万公里,覆盖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的庞大水生态系统。
它历时14年、日均投工50万人、开挖土方量可绕地球10多圈。换来的是新中国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被称为“新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
52年过去了,淠史杭工程依然发挥着自己的能量。这座复杂的水利系统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
它的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实灌面积达一千万亩,区域人口1233万人,位居全国三大灌区之首(另两个是都江堰和河套),也是全世界七大灌区之一。而这一切都是从横排头开始的。
作为渠首,横排头自然是淠河灌区的水渠的起点和总闸口。这项工程将淠河抬高,利用势能去灌溉下游。下游的水渠分为七级: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分支渠、斗渠、农渠。
史河灌区、杭埠河灌区也是如此。整个淠史杭灌区共有总干渠2条、干渠11条,分干渠21条,灌溉万亩以上的支渠328条,分支渠、斗渠和农渠1万多条。
这就相当于把淠河、史河、杭埠河几条大河由一根主动脉扩展成了密布大地的毛细血管。以前不能自灌的河水,现在通过各级闸口进行引流入田,给农田补水。这就解决了往年有大河却不能灌溉的问题。
解决完灌溉,就要解决横排头的上游蓄水问题。每年大量的天河之水白白流走,显然非常可惜。于是就要在横排头等渠首之上修建各级别的大坝去蓄水。于是史河的上游是梅山水库、杭埠河的上游是龙河口水库,而淠河之上是:响洪甸、磨子潭、佛子岭、白莲崖四个水库。它们是皖西众多水库里最大的六个 ↓
1959年建设中的横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