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彰武县两家子镇倒廷村,只要一提起肖坤,人人都竖起大拇哥,男女老少都亲切地喊他“肖师傅”。他不仅是村里的热心人,也是村民们的暖心人。
今年42岁的肖坤祖辈就是倒廷村的农民,他初中毕业后开始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务农、养牛。从那时起,他就给乡亲们留下了一个“好学”,干啥活都特别“专治”的印象,无论是种地、农机、电焊、电器等等,啥都乐意学,庄稼院里里外外的活计,他都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是对养牛方面,他更是悉心琢磨,还专门到外地学习了改良、输精以及接生等技术。
“这孩子打小儿就仁义,热心肠,村里谁家有啥事儿,无论是养牛方面,还是遇到啥急活儿、难活儿,他都热心帮忙,不计代价,给钱也不要!”肖坤家的邻居、今年78岁的村民单庆堂告诉记者,“这孩子,家家户户的忙他都帮,要不村里有人开玩笑说,连他妈都说,‘我这个儿子呀,是给大家伙养的!’先不用说帮别人,这几年他先后‘救’了我两回!”
两年前,每天出去放牛的单庆堂叨咕着“这几天身体不太得劲儿”。细心的肖坤听到后马上买来速效救心丸等药品,嘱咐老人家一定随身带好。恰巧,第二天老人就在放牛途中突感不适,却已经说不出话来。幸好过路人及时给老人服下了随身带的急救药才转危为安。
2024年8月,单庆堂的老伴向肖坤叨咕说,老头这几天特别发蔫,一句话不说,咋回事儿呢?肖坤仔细察看,发现老人几乎处于半昏迷状态,赶紧给老人身在外地的女儿打电话,并抱起老人送医院……因为医治及时,单庆堂很快得以康复。
“肖坤这孩子真是好样的,我们村每家每户的忙,他都帮过,不论是啥事儿、啥活儿,找到他,他宁可放下自己家手头的活儿也一定出手相帮,甚至无论白天、夜里,随叫随到。”村民安庆元对记者讲,“这孩子啥活都会干,尤其是养牛这方面,他帮过的不仅仅是本村的、邻村的,包括周边新民市、阜新县、黑山县的近百家养牛户,他都帮过,也都成了他的好朋友……3年前我家母牛难产就多亏了他呀!”
那是2021年深秋的一天夜里,安庆元家一头母牛临产,一家人守到半夜也不见动静,咋回事呢?闻讯赶来的肖坤一看是属于母牛“坐生”难产,赶紧凭借多年的经验帮助母牛腹中的小牛转换胎位,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生下了小牛,“母子平安”。安庆元一家欣喜之余,对肖坤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2019年春天,刮大风,我家蔬菜大棚的塑料差一点点被大风彻底掀开,多亏了肖坤及时发现,喊来我们大伙一起上手,保住了大棚,也避免了一棚蔬菜的损失。”倒廷村党支部副书记安平讲,“从那次之后,在肖坤的带动下,村里自发组织起了一支‘护棚巡逻队’,大风天自觉走出去,一旦发现问题大家一起上,成功守护了村里的两千多亩蔬菜大棚。”
走进肖坤家的院子,除了一字排开的牛棚,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种农机、农用车和各种工具。
“农村涉及到的各种技术活儿,我都愿意学,愿意鼓捣,20多头牛加上15亩蔬菜大棚,还承包了80亩耕地,家里家外的活儿真挺忙。但是我总觉得能帮到别人是一件特别开心、舒心的事儿。”肖坤介绍,“特别是2022年我光荣入党之后,感觉自己之前做的还很不够,今后要做得更好才对,要为乡亲们做更多才行。”
倒廷村党支部书记刘新春介绍,肖坤的事迹在村子里有口皆碑。村里开展各种活动,他也是积极分子和骨干。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全村形成了一股互帮互助的潮流,并潜移默化地进一步改善了邻里关系,密切了党群关系,推动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记 者/刘 丹
责 编/白 娜
监 制/张海东
总监制/程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