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微塾】诗词创作之渲染

文摘   2024-11-30 00:02   黑龙江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词微塾



诗词创作之渲染


渲染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以强化和丰富艺术形象,增强审美效果。后被借用为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在写作中,渲染是一种重要的技巧,用于营造特定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情感。渲染可以分为正面渲染和侧面渲染两种主要方式。


正面渲染


正面渲染是指直接通过描写核心事件、主要人物的经历、命运、心情、心理、情绪和感受,来营造某种独特的气氛。这种方式通常更加直接和具体,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感色彩。


侧面渲染


侧面渲染是指通过描写事件发生的环境、氛围,以及主要人物以外的其他人或事物的行为、状态,来间接营造某种独特的气氛。这种方式更加含蓄和间接,能够增加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

1. 渲染的作用


渲染是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主要通过正面描写环境、景物等来营造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渲染的主要作用包括:


突出主题:

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词的主题,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营造氛围:

渲染可以创造出特定的氛围,如悲伤、欢乐、宁静等,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共鸣。


增强感染力:

通过丰富的描写,使诗词更具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灵。


2. 渲染的技巧

渲染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细节描写:

通过对具体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词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


色彩运用:

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搭配,增强诗词的视觉效果。

例如,杜甫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明快的氛围。


感官描写: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描写,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诗词中的氛围。

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送别氛围。

情感渗透:

通过景物描写,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3. 具体例子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通过落叶和长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悲秋之情和漂泊之苦。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表达了作者在艰难困苦中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哀愁。首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则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下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接抒发了离别之苦,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通过想象,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哀愁。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正面渲染和侧面渲染是写作中常用的两种渲染技巧,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合。正面渲染直接、具体,能够直接传达情感;而侧面渲染则更加含蓄、间接,能够增加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在实际写作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技巧,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关注


诗摘词选
采珠知境界,撷玉识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