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明德苑】清风箴言 | 为官者不可口无遮拦

民生   2024-12-12 09:32   甘肃  

 

 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为人上者,民所视效,凡有语言,岂可妄诞?一不合理,贻笑于下,是以圣人不贵多言。


——明·汪天锡 《官箴集要》


  关于官员应该少说话的建议,历史上可谓汗牛充栋。最著名的当然是曹振镛的当官应该“多磕头、少说话”的心得。“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类格言也都是劝人不要多说话,尤其在官场。


  这些建议意见大多是出于为官明哲保身的私心。怕得罪上司,怕得罪同僚,怕说错了引起百姓讥笑,等等。总之,都是从为官员自己好的角度出发的,不是从有益于治理的公心出发的。官员的职责是进行治理,服务社会,从公心角度审视,官员谨慎发言表态,也是有意义的。尤其当了大官,放言无忌会影响治理成效。

  一是轻率的发言表态,可能形成错误的号令。唐太宗说:“朕每临朝,欲发一言,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是以不多言。”一言九鼎的唐太宗深知自己说话的分量,不会轻易表态。唐太宗的慎言是非常值得官员们学习的。官员的表态,往往不是代表官员自身,而是代表他任职的机构,是职务语言。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话语的力量越重。官员说话往往就是行使权力,一旦说出来了,可能就是一种政令指示,下面就要组织落实。如果这些话不是深思熟虑后说出的,只是一时兴之所至随便说说,下面组织落实,不是给执行带来困难,就是给百姓带来祸害。

 二是轻诺寡信,必定丧失公信力。春秋时,鲁国大夫孟武伯说话一贯无信,鲁哀公对他很不满。有一次,鲁哀公举行宴会,孟武伯照例参加,有个名叫郭重的大臣也在座。这郭重长得很胖,平时颇受鲁哀公宠爱,因而遭到孟武伯的嫉妒和讥讽。这次在宴会上,孟武伯又向郭重道:“你吃了什么东西这样肥胖啊?”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代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这句话是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食言而肥这个成语,就源于此。说话不算数就是食言,食言当然不会导致肥胖,却必然导致信用丧失。


 明朝薛瑄就说:“轻言弃谑最害事。盖言不妄发,则言出而人信之。苟轻言戏谑,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一个官员如果总是轻率作出承诺,他说过的话、许下的诺言,或许是一时高兴,或者只是权宜之计,过了之后,早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情况,当然是以官员和官府的公信力为代价。久而久之,人们就不再信任他说的任何一句话,他就成为食言而肥的孟武伯。官员如果失去公信力,失去权威,那么还有什么让人信任和听从的本钱呢?


 三是,官员信口开河惯了,会养成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的毛病。因为是官员,信口开河也没有人敢反对,说错的话也没有人敢纠正,常见的情况是,周围的下属和同僚无不给予喝彩和奉承。这样久而久之,说话者会自我感觉良好,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自己每句话都是真理,养成跋扈霸道的习气。


  总之,当官多说话,说错了贻笑天下是小事,造成政令混乱、失信于民才是大事。


源 | 啄木鸟

审核 | 甘肃省司法厅政治(警务)部组织宣传处
编辑 | 甘肃省司法厅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 gssfxmt@163.com

甘肃省司法厅
全省司法行政工作新闻舆论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