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加大政府保障力度,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推进“五抓五促”,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桐城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先进单位”“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单位’”“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安徽省教育强市”等殊荣。
抓“主责主业”,促统筹推进。桐城市委市政府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摆在重要工作日程,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的桐城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桐城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建立优质均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学校积极落实”的工作格局。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获全省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优秀”等次,在安庆市率先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全市57所公办独立法人中小学校全部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抓“投入增长”,促条件改善。桐城市着眼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前谋划,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严格落实财政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近三年教育支出累计达37.87亿元,年均增长6.2%。修订完成了《桐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扩优、提质、增强为着力点,大力发展义务教育,2022年投资1.5亿元新建了桐城经开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等高标准学校,累计提供学位近2000个。近三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13亿元,完成31所义务教育学校运动场提升改造工程。投入资金6273万元,实施81个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投入资金1.08亿元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
抓“队伍建设”,促强师提能。桐城市成功组建14个义务教育办学集团校。聚焦义务教育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能力提升,实施“四个一”工程(任一门课、联系一个班级、蹲点一个教研组、带一批新人),选派2批23名校(园)长到合肥庐阳区学校(园)挂职锻炼,先后组织教育管理干部与班主任170人分四次赴长三角地区学习培训。大力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工程,建设名师名校长工作室4个、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29个、39名教师入选“文都英才库”。精准配备编制资源,充分利用择优招聘、定向培养、异地调入等方式补充优秀教师,近三年从外县选调62名优秀教师到桐城;制定出台《桐城市公办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暂行办法(试行)》,356名教师入库交流。
抓“育人育才”,促五育并举。桐城市持续发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开发六尺巷文化一体化思政资源,开展省市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合教研活动2场次,创建“家教家风实践基地”37 家、“安徽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传承学校和基地”3所。坚持教体融合,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定期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等活动,19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2024年安徽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与轮滑锦标赛中获3项冠军。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桐城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在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桐城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各校重视劳动教育,因地制宜开辟种植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现有市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7处(省级劳动教育基地1个)。注重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建成研学基(营)地3处(其中安徽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基<营>地1处)。
抓“服务赋能”,促教育公平。桐城市出台《桐城市城区义务阶段学校学区划分方案》,实行“就近入学,阳光招生”,采取“名校+”“共享+”办学模式,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带动县域内学校质量提升。落实“双减”政策,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进一步夯实全市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达80%,并向农村学校倾斜。残疾儿童入学率、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率达100%,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健全,积极发展特教、康复事业,扶助关爱残疾儿童。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中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让他们共享美好生活,真正体现“教育公平”。在全省率先推行专业化校车运营模式,有效破解农村孩子上下学交通安全难题。安全教育“1530”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何立春 杨长风)
来源 | 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 | 石日平 审核 | 占思海 终审 | 吴文舟
主办单位 | 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将“桐城新闻”微信公众号
设置为星标★
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啦!
▼往期内容回顾▼
点赞!分享!在看!写留言!一键四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