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团:同心同向 共筑家园
一师一团二十五连“两委”来到职工家中走访慰问(资料图片)。 徐鹏 提供
“秋天了,要给牛羊做好防疫,这样才容易长膘……”11月4日,一师一团统战干部余宝江来到该团二十一连居民艾合买提·艾尔肯家的牛圈,查看牛羊的生长情况。这些年,在余宝江的帮助下,艾合买提·艾尔肯靠养牛羊年收入3万余元。“今年春天,家里的母牛半夜难产,全家人急得团团转,多亏了余宝江及时赶来帮助,母牛顺利产下了小牛犊。”艾合买提·艾尔肯说着,拉起余宝江的手,“兄弟,走,到家里吃抓饭!”在一团,温暖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各族职工群众早已把民族团结意识融入血脉,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一团地处天山支脉喀拉铁克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是兵团创建最早的一批军垦团场之一。如今,这里居住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蒙古族、藏族等18个民族的职工群众。近年来,一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交往交流交融。2019年,该团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丰收的季节里,在结亲干部的帮助下,职工群众种的农作物销路更广;在团场多元增收政策的支持下,连队家家户户养起牛羊,走出一条养殖致富的路子;更多年轻人有了外出开阔眼界的机会,成为产业工人……一团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作为联系各族群众的纽带,党员干部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和困难,主动为困难群众出谋划策,和居民共建美好家园、共奔美好生活。目前,一团有1296名干部与1354户少数民族家庭结对认亲。该团党委从解决各族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入产业发展、群众致富等各环节。团党委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广泛收集群众困难诉求,分类建立诉求台账,实行逐项对账、解决、销号。走进一团二十四连居民沙木斯丁·库尔班的家,房前屋后菜园、果园、牛圈、羊圈、鸽子房规划得井井有条。“这几年我们家变化特别大,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在连队‘两委’的带动下,把庭院变成了增收园,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沙木斯丁·库尔班告诉记者,今年他在院子里种果蔬、养牲畜,增收近2万元。住房是民生之本,关系群众幸福生活。近年来,一团党委采取有力措施,借助保障性住房项目资金、抗震安居住房项目资金及对口援疆省份的援建资金,为少数民族聚居连队规划建设了31栋608套保障性住房。该团还投资7000余万元,为各连队修建活动场所、通连公路、防洪渠道、葡萄长廊等。如今行走在一团,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美丽景象映入眼帘。近年来,一团从文化娱乐、居住生活等日常环节入手,通过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民族团结示范商户评选、民族团结表彰等活动,广泛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活动中,大家一起跳麦西来甫,一起扭秧歌;“同吃一桌饭、同感民族情”活动中,大家一起品美食、晒厨艺……如今,在一团,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民族团结的温暖阳光。“民族团结是一粒种子,老一辈军垦人把种子播进这片土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今已是姹紫嫣红、花团锦簇。我们要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团结凝聚各族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把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一团党委书记、政委王小强说。(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琼)十师北屯中学:将“爱我中华”深植孩子心中
北屯中学开展兵地青少年“石榴籽 祖国行”融情共绘活动,图为该校“红领巾讲解员”为富蕴县的少先队员们讲解该校发展历史(资料图片)。 王卫东 摄
“在祖国的西陲,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不拿军饷,不穿军装,永不换防。这支队伍,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日,在十师一八五团抗洪守土纪念馆,讲解员饱含深情地为十师北屯中学七年级的学生们讲述着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今年,北屯中学将“行走的思政课堂”搬到了十师一八五团,学生们分批来到这里,通过一座座红色场馆、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真实的展品,触摸兵团历史,感悟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攻不破的边防线,摧不垮的军垦魂’,看到石碑上刻着的这段话,我默默地记在了心里,我们要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深沉热爱化为行动,刻苦学习,成为合格的新时代接班人。”北屯中学七年级学生武羽涵说。始建于1960年的北屯中学,是十师北屯市创立的第一所中学,在校学生3600余人。近年来,北屯中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学校思政课程体系,依据学生年龄结构、认知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内容,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2019年,该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走进北屯中学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幅幅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书画作品引人驻足。学生们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灵活运用,创作出率真自然、主题突出、富有情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画作品,用青少年特有的方式描绘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画卷。六年级(3)班学生张王艺佳学习绘画已经3年了,她的书画作品《牡丹》正在学校展出,这让她很自豪:“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我收获了很多,绘画技术也越来越熟练。”开设书法、国学、剪纸、葫芦丝等社团课程,让学生在传统文化课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定期开展征文活动、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校园民族文化艺术展示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主题班会、诗歌朗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一系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课程和活动,让北屯中学的学生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11月7日上午,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室,来到操场。音乐响起,舞步飞扬,一、二年级的学生跳起维吾尔族舞蹈《娃哈哈》,三、四年级的学生跳起蒙古族舞蹈《草原小姐妹》,五、六年级的学生跳起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6分钟的民族集体舞时间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他们在锻炼体魄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北屯中学校长黄臣说。学跳民族舞,是北屯中学常态化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的活动之一。学校以培养学生“六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技能”为抓手,即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种民族舞蹈、会演奏一种民族乐器、会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会一项传统民族体育运动、会做一件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直观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深化各民族师生之间交往交流交融。自1999年以来,北屯中学与阿勒泰市阿克吐木斯克寄宿制学校广泛开展“结对子”活动。25年来,两校师生互通书信,共同举办运动会、元旦晚会等联谊活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22年,北屯中学为阿克吐木斯克寄宿制学校捐赠鼓号队51人组器材,丰富了该校的课后托管服务内容。此外,北屯中学还积极开展红色研学旅行、非遗进校园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校刊《北中诗韵》《北苑》《少儿行》及校园电视台《微校时空》栏目,讲民族团结的故事、宣传民族团结先进人物的事迹,真正做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我们将继续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在丰富活动上下功夫,强化学习体验,注重思政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办学治校各领域、教书育人全过程,将‘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灵深处。”黄臣说。(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段若冰)九师小白杨中学:校园里,人人都是“石榴籽”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礼”的熏陶,激励学生珍惜读书机会,九师小白杨中学为一年级新生举办入泮礼(摄于8月27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苟汇敏 摄
“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11月4日清晨,九师小白杨中学升旗仪式开始前,该校党委书记廉跃礼在操场上与2400余名学生互动,同学们响亮的回答回荡在校园上空。“升旗不仅仅是一个庄重的仪式,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廉跃礼说。小白杨中学始建于1959年,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25个民族的师生2500余名。该校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五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引导其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连日来,一堂思政课在九师小白杨中学持续开展,校园内外处处洋溢着“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在小白杨中学八年级(4)班教室,智慧黑板播放着视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英雄模范新疆行:行走的思政课》,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徐徐展开,学生们全情投入其中。“我要以纪录片中的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白杨中学八年级(4)班学生阿伊图玛尔·阿尤甫说。如今在小白杨中学,老师把课堂搬到了红色教育基地,校外辅导员、老红军走进校园,思政教育成了学生们的最爱。为开展戍边精神教育,该校鼓励学生收集前辈们的屯垦戍边故事相关素材,让学生更加理解兵团精神的内涵。该校还开设了微型思政课“一日两讲”活动,由学生讲红色故事,虽然每次只有短短5分钟,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英雄模范们的故事,是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进步的生动写照,我们要让学生经常接受这样生动感人的教育。”小白杨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霞说,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学生们更加了解当前美好的生活与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努力分不开,鼓励引导他们以实际行动增进民族团结,发奋学习,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而努力。除此之外,小白杨中学还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大课堂”“民族团结月月讲”“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等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各族师生之间的情感。“我从小生活在额敏县牧区,刚入学时,因为离家远,经常哭鼻子,学习也跟不上。但是现在,我变得自信开朗,成为了优秀学生,还当上了班干部,有了很多好朋友……”11月4日下午,小白杨中学四年级(4)班的教室里传出一阵阵掌声,学生阿依孜热·达吾热斯在讲台上分享着自己的故事。每次班会,四年级(4)班班主任王婧都会给学生讲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她时常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1+1”结对帮扶机制也是该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有力举措,通过民汉师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加强全校各族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助,促进民族团结。截至目前,学校共建立帮扶对子150个。临近期中考试,教师张舒悦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为学生岱吾西勒特辅导功课。张舒悦和岱吾西勒特是在学校开展的“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中结成的互帮互助对子。“在张舒悦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在生活上也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岱吾西勒特说。如今,在小白杨中学的校园里,人人都是“石榴籽”,一幅幅民族团结的画面、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故事彰显着师生们的深情厚谊。(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琼、常驻记者苟汇敏、通讯员王超)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丁娜娜
审核:钟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