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郑州将新建改建标准体育公园16个
时事
2024-12-09 10:53
河南
到2025年,建成400块体育场地,新建改建标准体育公园16个,全面建成主城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35年,新建或改扩建标准体育公园32个,全面建成主城区“10分钟健身圈”……近日,市政府发布《加快建设体育郑州实施方案》,敲定体育郑州建设近期和远期目标,一揽子举措要让群体健身更便捷,体育赛事更丰富,体育产业发展更有活力。体育郑州建设步伐跑出新速度。按照部署,我市要加快推进体育郑州品牌建设。以构建更高水平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治理等协同发展,统筹推进体育与教育、健康、旅游、文化、科技等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国际体育赛事名城,使体育成为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志性事业。加快建设体育郑州,如何做?《方案》明确,到2025年,体育郑州建设成效显现,基本建成体育强市。完成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河南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体育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成绩位居全省龙头地位,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65%,体育文化双创成效彰显,国际交流明显增加,智慧化体育平台基本建成,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35年,体育郑州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建成体育强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成绩位居全国前列,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800亿元,体育产业总产出、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接近4%,体育文化双创成效显著,国际交流更加活跃,智慧化体育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实现现代化。“做优”群众体育。按照《方案》,我市计划编制出台《郑州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要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基本建成室外体育活动广场、全民健身综合馆,形成以区级健身中心为引领、以街道级健身中心为特色、以社区级健身中心为基础的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全民健身新场景。依托各地自然条件(城市金角银边、公园、游园、绿地、廊道、沿河两岸等),积极打造“体育+公园”的全民健身绿色模式,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户外营地、研学旅基地、体育培训基地等,打造“‘郑’享自然”健身综合体。在依法依规完成相关用地审批的基础上,提倡利用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资源,规划建设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推动场馆运营增效和管理服务升级。以申办全运会为目标,着力推动高标准体育场馆建设。加快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无障碍建设和适老化、适儿化改造。积极推进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乡镇、行政村体育设施达标率为100%。到2025年,建成400块体育场地,新建改建标准体育公园1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全面建成主城区“15分钟健身圈”,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建成一场一馆一公园(体育场、全民健身馆、体育公园),完整社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到2035年,新建或改造专业性大型场馆5个,具备承接国际专项赛事和全国性大型综合赛事能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0平方米,新建或改扩建标准体育公园32个,全面建成主城区“10分钟健身圈”,完整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做强”竞技体育。《方案》明确,郑州要依托国家级都市圈人文、资源和发展优势,着力打造以“动起来·‘郑’精彩”为主题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构建富有郑州特色的“品牌赛事活动+主题赛事活动+系列赛事活动”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鼓励各开发区管委会、县(市)区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依托区域体育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武术、象棋等全民健身活动赛事品牌,形成“一区一品”品牌赛事活动。提升登封市少林功夫、巩义市冰雪运动、郑州经开区超级赛车运动、郑东新区水上运动、上街区航空运动、荥阳市象棋等系列自主体育赛事品牌影响力。努力创建国际体育赛事名城,构建短线与长线、城市形象与赛事形象、体育与商业相结合的体育赛事发展格局。支持登封市打造“功夫之都”,支持荥阳市打造“象棋之都”。持续办好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州·黄河马拉松等大型国际赛事。积极申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加强与知名赛事公司合作,引进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体育赛事。到2025年,全市年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达到1000场次以上,力争承办国际单项赛事2次,全国单项赛事1~2次;到2035年,全市年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达到2000场次以上,每年承办国际单项赛事3~5次,长期承办国际单项赛事1~2次,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1次。“做活”体育产业。按照部署,我市要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个;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规划建设集体育、旅游、休闲、娱乐、文化、生活、康养、会议会展、商务办公于一体的郑州国际体育产业园区。加大引进国内外体育优势企业、品牌和项目,支持各类体育品牌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和生产基地。鼓励重点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围绕“功夫郑州”品牌,打造登封市国家级武术产业基地,创建环嵩山体育旅游精品路线。支持上街区发展航空运动产业,惠济区、荥阳市发展沿黄露营地,新密市伏羲山、登封市嵩山发展户外山地运动区,努力打造郑州段沿黄体育文化旅游带。支持旅游景区(点)举办特色体育赛事,开展“运动郑州”体验活动,争创国家级和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组建电子竞技产业智库平台,推进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做大”体育影响力。助力“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品牌建设,打造市域特色的体育文化,丰富各类赛事活动体育文化内涵。加强登封市少林武术、巩义市小相狮舞、荥阳市苌家拳等非遗项目、民间(俗)体育项目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营造冰雪等新兴项目运动文化氛围。推动少林武术、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等)等市域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发挥体育多元价值,搭建多边交流平台,推动体育运动与文化交流深度融合。办好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国际象棋博览会等活动,扩大中国功夫、象棋等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市域体育文化国内外广泛传播,增强城市品牌影响力。来源: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