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申报指南与经验分享讲座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科研项目的申报以及相关事宜、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11月18日下午,“博学讲坛”第二期“知行合一:科研项目申报指南与经验分享”在三教一楼报告厅举行。讲座由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黄坚平、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副教授谭吉和经济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彭博洋主讲,共青团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副书记项钰然主持。
环节一
黄坚平老师发言
黄坚平老师对学生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分享
黄坚平老师在本次讲座就他所了解的项目申报工作做了分享,主要是三部分内容:一是认识科研项目。二是为什么要做科研项目。三是怎么做科研项目。
首先是认识科研项目。黄老师从科研项目类型、科研项目申报条件、要求等方面对科研项目进行了大致介绍。其中,就项目成果方面,黄老师更加建议采取论文或者调研报告的形式。随后,黄老师通过列举同学们在申报项目时存在的认识误区,鼓励同学们大胆申报。
其次是为什么要做科研项目。黄老师指出在本科阶段要尽量抓住参与项目的机会,并表示做科研项目有利于增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文献检索、阅读、分析、归纳、写作、认识世界的能力。
最后是怎么做科研项目。黄老师认为第一要聚焦方向、突出重点、解决有限问题,要尽量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选题。第二是积极求教,在写申报书时一定要想办法找老师指导,并就研究思路、框架、方法和路径等问题与老师积极沟通交流。第三是反复打磨申报书。第四是反复打磨自己的项目成果。同时,黄老师还展示了申报书范本,帮助同学们对项目申报有更直观的认识。
环节二
谭吉老师发言
谭吉老师对科研项目申报相关事宜进行介绍
本次讲座,谭吉老师从项目选题、申报书撰写、项目开展以及成果拓展四个方面对科研项目申报相关事宜展开介绍。
第一是项目选题。 谭吉老师指出在选择题目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知识掌握度、资料获取度、项目的时间可控性以及落地可行性去选择适合的题目,选题的核心在于对选题的驾驭度,而不要过度追求选题的新颖性。 同时,对于刚接触项目申报的同学,谭吉老师认为实证分析会更好入手和落地。 谭吉老师也认为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口展开项目研究会更加可行。 除此之外,谭吉老师结合法学论文写作的思路顺序步骤,就申报书的写作思路进行了分享,如个案分析、类案分析、数据统计和案例列举四种写作思路。
第二是申报书撰写。 谭吉老师指出,在申报书撰写时要积极利用网上的一些资源进行学习。 同时,谭吉老师强调撰写申报书时,一定要善于使用表格、思维导图和图片等方式展示内容,帮助评委更好地了解我们要表达内容。 如在研究内容方面,谭老师指出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展示。 但谭吉老师亦强调,使用表格、导图和图片一定要适度,按需使用,切勿为了使用图表而使用图表。 除此之外,谭吉老师建议不要写太多创新点,毕竟项目仍在申报阶段。
第三是项目开展。 一是成员选择方面,要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因为项目开展工作周期较长。 同时,成员间的能力要能够互补,比如有的人擅长写、有的人擅长沟通,组内应取长补短。 二是计划落实部分,谭老师强调负责人要对大致的项目进度要有一个把控,并就此与指导老师积极沟通。 三是导师互动方面,要将心比心、保持真诚,与老师沟通时要注意社交礼仪。 四是问题反馈方面,做好与分管部门之间的对接工作,并及时留意相关政策的变化。
第四是成果拓展。 谭吉老师表示,可以留意项目申报的时间节点,将现有研究进行完善、优化后转化成其他项目的成果,这样可以更好地将研究做精做细。
环节三
彭博洋同学发言
彭博洋同学分享项目经历
彭博洋同学在从项目的申报流程、项目的申报材料以及立项答辩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了分享:
首先,彭博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申报流程。他在2月份决定参加项目后,就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并和4名大一新生组成团队。经过2个月的准备,他们在4月初确定了项目选题,6月初完成申报书撰写,并在6月中旬成功通过立项答辩。在这个过程中,彭博洋特别强调了几个关键点:首先是选题。他认为,选题是科研的起点,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激发研究兴趣,还能直接影响申报结果,因此要重视选题。他强调选题既要结合个人兴趣和热点问题,也要参考往年的项目,确保可行性和创新性。其次是组队。他建议同学们寻找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的伙伴,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理分工至关重要。团队需要涵盖项目所需的各种能力,例如数据收集、文献翻译和图表制作等。最后是寻找合适的指导老师。他建议同学们可以咨询往年立项的指导老师或自己的任课老师,即使老师不担任指导老师,真诚的交流也能获得宝贵的建议。他鼓励大家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不要因为害怕而错失机会。
其次,彭博洋提到申报材料的撰写。重要程度方面,他认为申报材料的准备是科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够立项。内容方面,申报材料主要包括项目简介与必要性、项目内容计划与实施安排、项目实施的方式方法与可行性分析、结项(预期)成果等。同时,彭同学建议同学们在撰写上述内容时要注意结构清晰,突出项目的创新和实际意义。
接着,彭博洋分享了立项答辩以及后续工作的经验。他建议在3-5分钟的答辩时间内,以简洁美观的PPT精准呈现项目亮点。立项并非终点,而是起点。他提醒大家立项后应迅速启动研究,避免假期与考试影响进度。并且,团队成员应独立思考、定期交流,确保灵感不因时间流逝而消散。
最后,彭博洋鼓励同学们勇于投身科研,享受探索的乐趣与成长的喜悦。他认为,立项成功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过程中能力的提升与珍贵的回忆。科研之路,既是自我提升的阶梯,亦是贡献社会的舞台。
环节四
问答环节
问:选题如何与老师或学院的研究方向保持一致? 如何找到匹配方向的老师?
谭吉老师回答道:首先,校级科研和创新创业项目都有相应的筛选机制。 学院会进行初筛,因此选题与学院研究方向一致更有利于通过初筛。 其次,考虑评审老师的专业背景。 学院初筛时,评审老师更倾向于选择与自身专业方向相关的选题。 再次,不要求绝对一致。 选题不一定需要与老师的研究方向完全一致,但专业相近的老师能提供更好的指导。
彭博洋同学补充道:如果对自己的选题有足够的信心,即使与学院方向不完全一致,也可以申报。
黄坚平老师回答道:首先可以通过学校官网,学校官网会介绍每个学院的学科分布和主要研究方向。 其次,关注交叉前沿学科,例如人工智能法学院研究的自动驾驶法律领域。 再次,考虑国家需求,前沿领域的研究问题通常是国家急需解决的,具有重要意义。
问:如何查找科研处项目或者基地项目的发布信息?
黄坚平老师回答道:学术西政的公众号、学校官网、基地公众号、咨询学院科研管理老师、联系科研处项目管理科。 学校有几个主要的项目发布基地,例如立法研究院、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毒品治理研究中心、人民法庭的执行中心、金融法治基地等。
问:如何找到科研团队成员?
彭博洋同学回答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 详细阐述自己的能力; 明确对队友的要求,例如,要求查看对方的写作样本和PPT; 真诚交流:注重队友之间的能力搭配。
问:大一新生如何开始尝试科研? 应该看哪些文章? 如何拓展能力?
彭博洋同学回答道:首先要多阅读跟课程相关的论文。 其次要学习写作指导,推荐阅读何海波教授的《法学论文写作》,了解法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方法。 最后,如果选题无法进行法学相关的调研,或者专业问题没有上升到可以调研的程度,建议放弃该选题。
问:如何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选题能力?
彭博洋同学回答道:首先,要多思考。 平时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多思考,无论是课堂内容还是生活中的案例。 其次,要结合生活。 大一的专业课偏理论,但之后学习民法刑法等课程,会与生活结合更紧密,可以从生活化的案例中寻找选题灵感。
在本次讲座中,黄坚平老师、谭吉老师和彭博洋同学分别从学校科研管理、指导老师和申报学生的角度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体会,由点到面,由面到点,让大家对科研项目的申报有了全面而详细的了解。 未来,“博学讲坛”系列讲座将继续搭建交流平台,助力西政学子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和能力。
审核:郑志峰、刘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