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笃行 修齐治平——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官箴

政务   2024-11-27 09:35   山东  

  自古以来,对官员警示、规谏是为“官箴”,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党员干部为官从政做人仍具有重要借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典、精于用典,在其讲话、文章中,精妙的典故信手拈来,广博的引用贯通古今,其中官箴文化占有重要的篇幅。习近平用典中的官箴文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取精用弘,创造性地与当代治国理政实践相结合,拓展升华古代为政之道、为政之术的思想价值内涵,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

严以用权 廉洁奉公
  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立身处世、从政干事的人生选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从政用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正确对待权力,就要公正廉明,克己奉公。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引用“公生明,廉生威”六字箴言,阐明如何践行“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思想,指出执法司法是否具有公信力,主要看两点,一是公正不公正,二是廉洁不廉洁。强调政法机关要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公生明,廉生威”出自明代山东巡抚年富“三十六字官箴”,意为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廉洁便能树立威信。这是执政用权应有的敬畏之心,也是领导干部理当铭记于心的“官箴”。领导干部的公道正派就来自于此,在群众中的权威也来自于此。
  正确对待权力,就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习近平同志与县委书记一职深有渊源,对县委书记岗位之重要、责任之重大,有着切身感受和独到见解。1990年3月,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从政杂谈》一文中,引用明代海瑞所作《令箴》中“官之至难者,令也”一句,强调做县官非常难。他指出县一级工作好坏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县级领导必须有各方面的知识和很强的能力,否则难以胜任。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的200余名学员畅谈交流“县委书记经”,再次引用“官之至难者,令也”,明确座谈“授课焦点”——如何做合格的县委书记。他指出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强调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要求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正确对待权力,还要恪守清节,宽仁爱民。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讲述了兰考历史上清官张伯行的故事。清代张伯行被康熙誉为“天下清官第一”,他任福建巡抚之际,为刹住风靡一时的馈送歪风,专门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习近平总书记大段引用并阐述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我看,这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则官箴意在提醒党员干部,小事小节是恪守廉洁的第一道防线,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要求干部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
廉洁齐家 正身率下
  领导干部在抓好自身履职用权的同时,还要重身教、严管教、作表率,管好家属和下属等“身边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为此,他引用“莫用三爷,废职亡家”等典故来警醒领导干部重视家风建设。“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出自清代良吏汪辉祖的《学治臆说·至亲不可用事》杂论,“三爷”是指少爷、姑爷、舅爷,泛指亲属。此语意在告诫为官者,不要对“三爷”这类至亲委以重任,其中很多倚仗特殊身份,容易狐假虎威、胡作非为,如果不严加约束,最终可能导致丢官罢职、败家毁业的结局。
  2022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对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作出具体部署时,引用清代学者王永吉《人臣儆心录·徇利论》中“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的官箴。意思是如果大臣不廉洁,便不能为下属作表率,下层的小吏必定贪污;小臣不廉洁,便无从治民,社会风气必定败坏。这从上行下效的角度,说明为官者正身率下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官箴,意在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起,指出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要有敬畏之心、越要严于律己,教育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在严于律己上必须坚持最高标准,要求全党做到的要率先做到,要求全党不做的要坚决不做。

直隶总督署悬挂的《官箴》
正心明志 修身立德
  做官先做人,从政先立德,政德问题是党员干部做人为官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修身立德问题,指出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强调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明确要求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有谆谆告诫,也有殷殷期望。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南宋吕本中所著《官箴》中的开篇之语,强调清廉、谨慎、勤勉的为政之德。早在1990年3月,习近平同志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在《秘书工作的风范——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一文中谈论秘书人员“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时提到:“宋代吕本中写了个著名的《官箴》,讲到当官必须注意三事:清、慎、勤。”2003年7月10日,在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再次引用吕本中《官箴》,着重阐发“三事”之“慎”,指出“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谨慎是一种责任心,用权时要如临如履,小心翼翼;是一种作风,要多做少说,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一种能力,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也是一种品格,要慎权慎独,自警自励。”2008年5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师资班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又一次引用该箴言,着重阐释“三事”之“清”的内涵,强调“‘清’指的就是清廉,即清清白白、干干净净”,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干事,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
  节俭与奢侈绝不仅仅是个人生活问题,更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为政之德。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提到,“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该箴言出自明代吕坤所作《呻吟语·存心》,意思是持身勤俭,就会注重约束自身行为,使美德长进,善事兴起。相反,奢侈则易导致放纵,种种恶行也就由此萌生和泛滥。“俭”与“侈”对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影响,在“百善俱兴”与“百恶俱纵”的强烈对比中呈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俭约之道,是实现治心和养性的重要法宝。
  树立了修身立德的目标,怎么样来实现呢?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示过“解题思路”,那就是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他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该箴言出自唐太宗李世民所作《帝范》,意为将上等作为标准来借鉴取法,往往只能收到中等的效果;而以中等为标准来取法,就只能收到下等的效果。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为什么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有优劣高下之分?区别就在是不是坚持标准、按标准行事。要确立较高标准,并严格按标准部署和检查工作,不达标准不交账,决不满足于一事一成、一时之效。(孙义俊 济南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
山东省纪委监委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