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现代化的游乐设施巧妙地融入山林之间……10月31日,走进三门亭旁镇芹溪村,和美乡村风光,让曾经“穷山僻壤,村穷人散”的光景永远留在了过去。
“‘空’了多年的村子竟然‘满’了起来,风景就在家门口,日子越过越红火。”芹溪村村民卢忠华满脸笑容地说。
改变,得益于多年来三门县通过党建引领,聚焦水库移民后扶发展路径,积极对接帮扶资源,实现精准帮扶,为移民增收致富注入了强劲动力。
十年前的芹溪村,还是一个陷入发展困境的“空心村”。为了三门人民的“大水缸”佃石水库建设,芹溪村有400多亩耕地被征用,成为全县大中型水库移民人数最多的村,共有移民797人。村内没有生产来源,村民纷纷外出务工,千余人的村庄,只剩下220人,且多为65岁以上的老人。
然而,芹溪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旅发展潜力。作为三门县最早成立村党支部的村庄之一,它曾是中共临三工委的驻地,溪流穿村而过,自然风光旖旎。
村里要发展,产业和人才必须“双向奔赴”。芹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永军曾是“向外发展”的一员,当时他在宁波经营着一家小厂,有思想,有能力的卢永军成为乡亲们心中的不二人选。
“逢年过节回乡,总会被村庄的落后、乡亲的贫穷深深刺痛。”卢永军说。如果回乡,创业之路无疑有所阻滞,而对家乡的爱与诚,是另一头的同频共振。再三思虑下,卢永军最终决定回乡。2014年,卢永军高票当选为芹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并将工厂转给了他人。
乡村发展,村民致富,路在何方?和很多轰轰烈烈创业,却难以细水长流的故事相比,芹溪村的发展故事显露出更多理性。经过村“两委”多次商讨,决定以“绿水青山+红色文化”为发展思路。
推进基础设施提升是芹溪村迈向共富之路的第一招。三门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和移民村的发展,在移民后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芹溪村先后完成村内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我们对芹溪村共投入水库移民专项资金1400万元。”三门县水库移民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德聪说。
“发展,要政府的帮扶、社会资金帮助,也要村‘两委’配合,要村民支持。”卢永军说。除了政府帮扶,芹溪村自身也开始“自救”。
村里自筹近1500万元,打造了火炬广场、江南红旗渠等,修缮中共临三县委驻地旧址,串点成线,“红色研学+山地探险”的旅游模式初具规模。
2021年,卢为欢投资4000万元用于芹溪村旅游开发项目。2022年5月1日,天门峡翡翠谷探索乐园开业,游客纷至沓来。
“我这个年纪,外面工厂打工都不要的,现在竟然能在家门口赚钱。”10月23日下午,62岁的村民马雪香乐呵道。
不少外出务工的芹溪村村民看到村庄发展的前景,纷纷回村装修老屋开民宿、办农家乐、售卖土特产,村里闲置的大食堂也被用来搞餐饮。村里逐渐有了生机,无形资产不断升值。
“天门峡翡翠谷旅游景区建成后,头5年每年交村里5万元,第6年村集体占股25%,第16年占股49%,20年后归村集体所有。此外,停车场、旅游观光车的收入都归村集体。”卢永军说,“我想让在外漂泊的乡亲们都能在家门口就业。”
此外,芹溪村改造闲置农房,建设“香溢”共富工坊,村民们在此做编制藤椅等来料加工工作。工坊吸引了周边20多名村民,每年可带动村民增收40万元以上。
效果图
眼下,芹溪村红色旅游接待中心项目成功入选全省44个“2022至2023年度浙江省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获得省级补助移民资金400万元,并被纳入三门县全域旅游项目村,正在申请4A级旅游创建村。
从原来一穷二白的薄弱村到如今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明星村,在芹溪村,回乡创业也不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蜕变中的家乡,终于与个人规划的发展轨迹完成了“双向奔赴”。
记者:泮素珂
编辑:叶丽琴
校对:包定波
责编:陈玲玲
监制:陈赛亚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您想看到“掌上三门”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掌上三门”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点下“赞”和“在看”,给小编一些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