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魄造办处专栏:《清代琥珀雕刻“枫桥夜泊”题材文房摆件》

文摘   2024-11-01 00:00   江苏  


清代琥珀雕刻“枫桥夜泊”题材文房摆件

虎魄造办处

虎魄造办处——致力于学习研究探索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琥珀制品



      1993年,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红遍了大江南北,并经久流传。由陈小奇作词、作曲,其创作灵感便来自唐诗《枫桥夜泊》。1999年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对宋丹丹说:“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这句名梗便源于这首《涛声依旧》中的歌词除此之外,近些年,还有李健老师的《枫桥夜泊》,和卡修Rui演唱的另一首《枫桥夜泊》都非常好听。

       《枫桥夜泊》是一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唐诗。不仅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在日本几乎都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而其作者张继,在众多唐代诗人中,既不是大家,也算不上名家。要说唐代著名的诗人中,随便张口就能说出三五个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诗狂贺知章,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还有杜牧、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等。而在众多唐诗中,要论“诗红人不红”的诗人,那张继一定榜上有名的。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这首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这首诗最早被选入唐代大历十四年(779年)高仲武选编的《中兴间气集》中,那时的题目是《夜泊松江》。宋代李昉等编撰的《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为什么这首诗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张继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继(约715年~约779年),字懿孙,是湖北襄阳人。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考中了进士,但后面没有通过选官考试,只能以进士的身份待岗等机会。可两年之后,他却等来了“安史之乱”。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潼关失守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姐妹、皇子、皇孙等一众人从延秋门出逃长安,一路向成都而去。天宝十五年六月,安禄山占领长安。也就是说,张继还没开始得到朝廷的任用,国家就已经发生战乱,连大唐皇帝都出逃跑到四川。此时江南的政局比较安定,张继和大批文人为了躲避战乱,就流落到了江南苏州。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江,便写下了这首千年绝唱的《枫桥夜泊》。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也就没有这首《枫桥夜泊》。

康熙的《枫桥夜泊》

现代著名国画家钱松嵒(1899~1985)《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的影响和传播从唐代一直持续到当下,由文学扩展到绘画、音乐,其传播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近代以来不断有著名画家通过画笔重现《枫桥夜泊》诗的意境,作《枫桥夜泊图》。而在其它艺术上创作《枫桥夜泊》诗的意境非常罕见。笔者收藏的中国古代琥珀艺术品中,遇到一件以《枫桥夜泊》为题材雕刻的艺术品。我就以此件琥珀艺术品中雕刻的场景,来解读诗中的意境。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似乎就是在写大唐的盛世突然倒塌了,失去了光明和希望,国家就像是月落后的一片黑暗。“乌啼”,树上的栖乌可能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如今山河破碎,张继正如暗夜中被突如其来的变局所打破,如今无枝可依,又不知何去何从的乌鸦。工匠抓住了这一场景,并将其雕刻了出来深夜了,原本栖于树梢上的乌鸦受惊后扑腾着翅膀,并发出啼鸣声。“霜满天”,这个寒意逼人的时代恰似这深秋的夜,让张继感觉到无比的寒冷,冷得感觉满天都是飞霜。“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天上是不会下霜的,霜更不会满天飞。可此时天上充满了霜的意象,这“霜”是夜色的冷寂,是深秋的寒凉,是生命的坎坷,是飘逝的青春,还是浓浓的乡愁等等。都被凝聚成了一个“霜”字飘满天地,飘入人心。这不是物质的霜,而是人心中的霜。张继写出了如此寒意逼人的诗句,正是其内心的写照。而“月落”和“霜满天”的意境,是无法雕刻出来的。但琥珀经过岁月沉淀形成细微的开片充满整体,这又恰似意境中无形的“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琥珀上,工匠利用琥珀的色差,将一小块颜色更深的琥珀,用镂空立体的手法雕刻出一排枫树来。整体树叶为火红色,这一场景正是诗中深秋红枫的写照。

      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像“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江水并不平静,诗人坐在船头,紧锁眉头,若有所思。古代工匠在这里做了很多细节处理。比如将船上纵横交错的竹篾篷特征都雕刻了出来。乌船是江南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船身狭小,船篷低矮。船板上辅以草席,可坐可卧,但因船篷低矮和船身狭小,故乘客不方便直立,否则有失去平衡而翻覆的危险。而此时将江中的波浪雕刻的比较汹涌,似乎顷刻间就有翻覆的危险。这与此时张继所处的大唐一样,顷刻间就有覆灭的危险。

       正因生活在此充满危机的环境中,坐在乌蓬船头的张继面带愁容,眉头紧锁、眼神凝重地看着黑暗中星星点点的渔火。可见其心中充满叹息、烦恼和忧愁,在这黑暗且寒冷的深秋中无法安心入眠。工匠在此处,将张继的“愁”完美地刻画了出来, ‌通过一个“愁”字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将整篇诗的意境表达了出来。这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件琥珀艺术品的主要原因。

       “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苏州的别称,“姑苏城”即苏州城,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姑苏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工匠在这件琥珀上雕刻了城墙和城楼。城楼指城墙上的门楼,是"城"的标志。城楼下的城墙上雕刻了城垛,城墙中间雕刻了对开的城门,城门紧闭。城门上有“姑蘇城”三个字。城门前还有通向城外铺满整齐石条的马路。“姑蘇城”城楼后面还雕刻了象征姑苏山的山峦。城外、山中及江边均有茂盛的大树。

       “寒山寺”,在枫桥镇西一里,初建于南朝萧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寒山寺” “寒山寺”原来在姑苏城外,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不再是“姑苏城外”,已经变成苏州市内(姑苏区)。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工匠在“寒山寺”前雕刻了参天古树,茂密的枝叶遮掩着这座古刹,将古刹古朴和神秘的意境雕刻了出来。

       “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客船里。“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除夕才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平时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代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哪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工匠在“寒山寺”前雕刻了僧人敲钟的情景。

       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据南宋《吴郡志》记载,枫桥“在阊门外九里,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虽然这座桥成名已久,但在张继写作《枫桥夜泊》之后,历代诗人题咏枫桥乃至咏寒山寺的诗句,似乎总不能脱出张继的窠臼。无论是吴文英《荔枝香近》的“夜吟敲落霜红,船傍枫桥系。”陆游《宿枫桥》的“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还是王士禛《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的“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都恍恍惚惚带着些张继的影子。

      而将《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意境,用一整块琥珀雕刻出来,从唐代起至今也是仅此一例。个人认为,这件琥珀雕刻《枫桥夜泊》题材的文房摆件,正如张继的诗一样,是一件千古绝唱的佳作。


注释:
文章中对诗的解读大多来源于网络。


欢迎关注繁花巷网店试营业

有少量存书

先到先得!售完为止!







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中篇
老赵谈花钱:方的是花钱,圆的也是花钱,花钱到底是啥?!
请听花钱大藏家陆昕老赵:解密一枚惊世好钱的背后
李鹤坡:《许仙与白娘子》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下篇
老赵谈铜人系列:持短剑的铜人,你到底是哪个大神?
老赵说铜人:明清蹲踞铜人阐发之执荷篇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系列阐发之特型篇
从金元童发“博焦”到巴拉子王:老赵聊铜人图形名物探索上篇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二:《荷花与牡丹》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三:《讨吉利的水果》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四:《富贵有鱼》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五:外国狮子在中国变温顺了
龚剑:毗沙门天王与辽武备
龚剑:大元八思巴圣旨金牌
西辽钱的收藏来源与性质判断:关于西辽花钱的专题探索下篇


乐艺会主题免费延伸阅读

虎魄造办处:论汉代连胜佩、工字佩、司南佩三者关系
虎魄造办处:浅谈两汉魏晋南北朝琥珀兽形饰
虎魄造办处:千古之谜五兵佩
虎魄造办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蕞尔小物中的大千世界”
虎魄造办处:中国古代“雷神”形象的起源与流传
虎魄造办处:探寻“千秋万岁”形象的起源与变化
虎魄造办处:洛阳博物馆藏绿松石瑞兽的年代及相关问题研究
虎魄造办处:“顿牟掇芥”的“顿牟”到底是琥珀还是玳瑁?
虎魄造办处:蛤蟆(蟾蜍)从天上到地下的奇妙之旅……
虎魄造办处:探讨中原汉传蜜蜡雕件的烤色,修补,颜色问题
虎魄造办处:浅谈汉代琥珀印章
虎魄造办处:河北定县M43号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绿松石、琥珀兽形饰,玉胜等微型圆雕饰物
虎魄造办处:江苏徐州土山1号东汉墓出土微雕宝玉石项饰
虎魄造办处: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姚庄102号墓微雕串饰
俄罗斯琥珀蜜蜡博物馆陈列与首饰设计展
刘馨蓬:从走进宋人生活的日本蝙蝠扇说起
刘馨蓬:《九天閶闔开黄道 千岁金盘献寿桃》
刘馨蓬:风流才子美人缘 夹竹桃映吴娘靥
刘馨蓬:与郎眉目传情意,付与落红流水知
刘馨蓬:外番巧艺夺天工 笔底丹青智莫穷—明人眼中的日本纸摺扇
镜台玉骨映香腮
王志伟清宫专栏:清代院本绘画中的圆明园风貌—兼论《弘历御园行乐图》的写实创作
琉璃牧之:闲聊发饰演变及宋元琉璃簪钗
安斋砚话
畅行天下(王晖):也说背衔金龙宝刀
朱浒/段立琼:汉晋有翼铜人及其铭文新证
杜文:走近陕北东汉画像石艺术
孙家潭:清代端石丛星太史残砚作“书印”铭
孙家潭:南宋成语典故瓷印“尺素在鱼肠”
孙家潭:奇特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韩林儿政权官印“德义库记”
朱栋梁:印中自有万千军—韩林儿“管军万户府印”赏析
山抱丛/东胡:《不解之谜——符咒牌上的契丹字》
懋勤轩:清代令旗、军官印与调兵令牌
懋勤轩专栏:明大理卫百户印、剿匪告示与禁种罂粟令
虑得居摭拾:邺城印陶分类之浅见
雅雨书屋闲话水浒之七十九:李逵博钱是一种什么游戏?
孙家潭:我与蔡美彪先生的忘年交
熊白《供养钱在元末的绝响:穆清钱》
朱浒《骑羊童子:解开曹魏美术背后的丝路密码》
朱浒:张献忠大西国钱币的前世今生
朱浒:大象有形 垂鼻辚囷——汉代中外交流视野中的大象图像研究
朱浒:党项遗珍——新品西夏钱币发现记
王志伟《肄武习劳的王朝遗产——清帝木兰秋狝大典》(上)
王志伟《清帝木兰秋狝大典之:塞宴四事》(下)
不戒:宋剑修复记
不戒:藏族土司佩刀
不戒《从藏族冷兵器看汉藏关系之:甲》
不戒《从藏族冷兵器看汉藏关系:具装铠》
徐文宁:古玉中的云纹装饰
老赵:草原上美丽的流星——布鲁头
徐开宏古兵器系列:我的骨朵,与骨朵的传说
胡坚:《西辽花钱:充满神秘未知的领域》
孟和套格套:《大辽浮屠:内蒙古地区辽代佛教寺庙遗产》
李文龙:《草原丝路文明:戎狄匈奴青铜文化》
赵跟喜:《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叁•千唐志斋壹》序言下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直接进入

布衣豆腐醉眼戏说四大名著

也可以扫码进入




乐艺会
鉴赏艺术,分享文化创造之美,推动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同道需同行,艺术无边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