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俞鸿图,为何会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之人?弥留之际,他写下了哪七个字?

文摘   2024-11-22 19:30   上海  

在中国历史的刑罚记录中,腰斩是极为残酷的一种,而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用他的生命留下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

今天要说的这位文官,生前默默无闻,却死得轰轰烈烈,原来他就是最后一位被处以腰斩的犯人俞鸿图。腰斩是古代极其残忍的刑罚之一,听着都令人闻风丧胆,那么俞鸿图究竟所犯何罪,以至于被处以腰斩呢?




1、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一位名叫俞鸿图的读书人金榜题名,成为了那一年的进士。凭借自己的才学和清廉作风,俞鸿图很快在官场上崭露头角,成为远近闻名的清官。

然而,命运弄人,这位曾经的清官,却在雍正年间(1723-1735)成为了一桩惊天丑闻的主角。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雍正帝任命俞鸿图为河南学政,主管这一省的教育和各种文化学术事务。

面对这一重任,俞鸿图深感责任重大,他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尤其是每次科举考试时,他都亲自巡察考点,以确保考场秩序井然。

为了确保试题的保密性,他常常命人封锁考点大门,将装着考题的柜子锁好,钥匙始终掌握在他一个人的手中,甚至晚上睡觉时也要将钥匙压在枕下。

▲科举考试流程


公元1733年的乡试,已是俞鸿图第七次执掌主考大权了。他因为此前雍正四年发生的“查嗣庭科场试题案”,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所以对这次的科考分外小心。他不仅对自己严加防范,更是将同等的标准施加在了身边的每一个亲随身上。


注:

查嗣庭科场试题案

查嗣庭,也就是金庸先生的先祖。

查嗣庭出的考题“维民所止”,被雍正帝认为,“维”和“止”二字,是“雍正”去掉头部,有砍头之意,引发出了血腥的文字狱“查嗣庭案”。

在“查案”中,俞鸿图也受到牵连,幸得雍正帝相信,革职留用后,不久便复职了。



那一年,河南巡抚王士俊的儿子,也是科举考试的参与者之一。


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争取更好的机会,王士俊特意为俞鸿图准备了一份厚礼,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让俞鸿图透露一些考题的信息。


然而,俞鸿图向来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对于王士俊的厚礼并未放在心上。他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毅然拒绝了王士俊的请求。


正因如此,王士俊对俞鸿图心生怨恨



2、


俞鸿图为人清廉,正直无私,在其看来,他自己已经做到了滴水不漏,科举考试应该不会出现差错,但千算万算却忽略了自己身边的小妾林氏。


林氏年轻貌美,深受俞鸿图的宠爱,他几乎走到哪里都带着她。


与俞鸿图性格最不合的一点是,俞鸿图清正廉明,而林氏却是一个爱慕虚荣、贪婪无度的人。

正因如此,她的贪婪为俞鸿图埋下了隐患。

当时有很多达官显贵,为了能够窥探到考试试题,在贿赂俞鸿图未果的情况下,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了小妾林氏的身上。

在金钱的巨大诱惑下,最终林氏动摇了。她决定利用自己的身份和俞鸿图的信任,铤而走险。


泄题的手法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小妾林氏在伺候老爷更衣时,趁俞鸿图不备,将考题贴在他的官服里面。到了考院外面,仆从们在伺候俞鸿图脱衣服时,又趁机将考题撕下来。之后他们再把考题卖给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以谋取私利。


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为林氏带来了巨额收益,据说前后收到白银上万两。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个豪强子弟酒后失言,将贿赂科举的事情说了出来。

俞鸿图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他一身正气的呵护下,最后自己竟然还成为了科举考试作弊的幕后工具。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许多自认为品学兼优却名落孙山的考生愤怒不已,认为正是因为有人提前得到了考题,才导致了考试的不公平。



3、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对俞鸿图怀恨在心的河南巡抚王士俊眼看时机成熟,就向雍正帝弹劾俞鸿图,告他纳贿营私,还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京城。

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钦点户部侍郎陈树萱为朝廷钦差,前往河南同河东总督一起审理此案,即“俞鸿图泄题案”。雍正帝对这件科举弊案十分重视,下了严旨,如果两位主审官胆敢徇私情,一定严惩不饶。

调查过程异常艰难。令人意外的是,俞鸿图对此事表现得异常愤怒,坚决不承认自己有受贿行为。调查持续了半年之久,俞鸿图始终不肯认罪。

然而此时,他的小妾林氏,那个曾经让他宠爱有加的女人,却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她不仅承认了作弊和接受贿赂的事实,还指认俞鸿图是这一切的主谋。


这一消息对俞鸿图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然而,外界购买科举题目的豪强子弟已经被抓获,泄露的习题也是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全。

这种情况更加激怒了雍正皇帝。

在他看来,俞鸿图不仅科举受贿,而且面对确凿证据仍死不悔改,简直罪大恶极。雍正认为,必须对俞鸿图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判处俞鸿图腰斩之刑。


为了进一步打击俞鸿图的心理防线,雍正还特意点名让俞鸿图的亲家邹士恒担任监斩官。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残酷的安排,既是对俞鸿图的惩罚,也是对邹升忠诚度的考验。

邹士恒面对这个艰难的任务,内心备受煎熬。出于亲戚之间的情分,他始终没有告诉俞鸿图即将面临腰斩的命运,只是不断地安慰他。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三月十二日,这一天,京城的天色异常沉重,仿佛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不幸。

由于邹士恒没有提前告诉俞鸿图具体的刑罚,无意中剥夺了俞鸿图最后的机会——买通刽子手,争取一个相对"人道"的死法。行刑那天,俞鸿图被带到刑场,仍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当重斧落下的那一刻,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刽子手的斧头砍在了相当靠下的位置,俞鸿图双腿断裂,疼痛难忍,在地上不住打滚。凄惨的嚎叫声令围观者毛骨悚然。

俞鸿图就是这样,被腰斩成两截时,还没有立即咽气。他强忍着疼痛,颤抖着手用手指蘸着自己身上的血,在地上连续写了七个“惨”字,然后在极度的痛苦中流血而亡。这血腥的场面,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撼和恐惧。



《清朝野史大观》中有这样的记载:

“俞既斩为两段,在地乱滚,且以手自染其血连书七‘惨’字。其宛转未死之状,令人目不忍睹。


行刑完后,邹士恒向雍正帝报告了刑场的惨状,暴戾的雍正也心生恻隐。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俞鸿图惨死不久后,真相终于水落石出。调查人员发现,整个科举舞弊事件其实是俞鸿图的小妾林氏与小厮合谋进行的,俞鸿图本人并不知情。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懊悔。

雍正皇帝也意识到,腰斩这种刑罚实在是过于残忍了。于是,他下令废除了腰斩之刑。


俞鸿图就这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


尽管如此,雍正并没有完全原谅俞鸿图的过错。在他看来,作为主考官,俞鸿图违规将小妾带入考场,并且管教不严,任由林氏与小厮串通,导致考题外泄,这种行为仍然是罪大恶极的。

雍正认为,科举考试关乎国家选才大计,公平公正至关重要。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都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这一场考试上。如果考试不公平,那就等于是扼杀了无数人的努力和希望。

因此,在废除腰斩之后,雍正又下令处死了俞鸿图的小妾林氏和与之勾结的小厮,以惩戒她们利用科举牟利万两白银的恶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俞鸿图科举泄题案"。


从古至今,考试舞弊的手段可能在变,但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始终不变。


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用制度和道德的双重约束,确保每一次考试都能真正选拔出优秀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储备力量。


-感谢阅读-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鼓励一下~

Photos and History
看见历史,铭记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最新文章